本方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28例,用2个疗程后,完全缓解87例组成方①:水牛角、白花蛇舌草、大青叶、七叶一枝花、玄参、半枝莲、板蓝根各30g,丹皮20g,生石膏50g,龙胆草、青黄散(分吞)各10g,山豆根、喜树根各15g;方②:水牛角、生地榆、天冬、麦冬、玄参、茜草各30g,丹皮20g,紫草50g,山慈菇、生蒲黄(包)各15g,青黄散(分吞)12g;方③:紫丹参、天冬、炙鳖甲、山慈菇 各30g,赤芍、夏枯草、黄药子、穿山甲、浙贝各15g,荆三棱、逢莪术、青黄散(分吞)各10g,肿节风20g;方④:西洋参6g,天冬、枸杞子、炙鳖甲、生地黄、黄精、紫丹参各30g,卷柏、何首乌各20g,阿胶12g,薏苡仁50g,青黄散(分吞)10g 制用法属热毒炽盛型者,用方①;属热毒伤血型者,用方②;属瘀血痰核型者,用方③;属气阴两亏型者,用方④。上方亦可随症加减。3个月为1个疗程。 疗效用上药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28例,用2个疗程后,完全缓解87例,基本缓解16例,无效25例,总有效率为82%。治程中未见不良反应9。 中医药为主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80例,完全缓解55例 组成血液Ⅱ号方(含党参、白芍、马勃、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等)。 加减气血双虚型者,加黄芪、当归;肝肾阴虚型者,加沙参、银柴胡、生石膏、麦冬、生地黄;癥瘕型者,加三棱、莪术、红花、蓼实、丹参、穿山甲;出血者,加生地黄炭、槐花、煅牡蛎、小蓟、茅根;发热者,加银柴胡、生石膏、黄芩、黄连。 制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酌情用丸散剂(牛黄解毒丸、犀黄丸、六神丸、紫金锭等)。脾大疼痛者,用独角莲膏外敷局部。急变时配合化疗(白消安或羟基脲);并用西药辅助治疗。 疗效以中医药为主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80例,完全缓解55例,部分缓解2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4%。随访>1年,死亡27例,平均生存期3.8年10。 本方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20例,完全缓解8例 组成方①:青蒿、地骨皮、丹参各12g,赤芍、丹皮、三棱、莪术、山慈菇、栀子、枳壳、制大黄、生甘草各9g,白英、炙鳖甲、炙龟甲各15g,白花蛇舌草30g;方②:太子参、炙鳖甲各15g,天冬、生地黄、旱莲草、枸杞子、山豆根各12g,青蒿、地骨皮、龙葵、半枝莲、连翘、忍冬藤、鸡内金、炙甘草各9g,白花蛇舌草30g。 制用法属肝郁气滞型(肝脾肿大为主)者,用方①;属气阴两虚型(贫血为主)者,用方②。每日1剂,水煎服。并用甲异靛(主要成分为青黛,中国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制)50mg/次,3次/日,口服,至白细胞<10×100次方/L停用。 疗效用上药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20例,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0%11。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2例 组成人参、黄连、黄药子各log,白术、白芍、白芥子、黄芩、当归、夏枯草各15g,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生地黄、黄芪各30g。 制用法每日1剂,水煎后分2~3次内服。并用羟基脲每日40~60mg/kg,分3次口服;部分缓解后,改为每周2次;6周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1~2周;完全缓解后,单用本方3~12个月。 疗效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2例,用0.5~3年后,完全缓解无贫血、感染及白血病细胞浸润。Hb>100g/L,WBC<10X10的9次方/L,分类无幼稚细胞,血小板(100~400)X10的9次方/L。骨髓象复常17例,部分缓解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2%13。 ![]() 更多博文请您点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