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代名中医颈肩腰腿痛治疗绝技_9

 mhyf 2014-07-21
现代名中医颈肩腰腿痛治疗绝技_9
类风湿因子阴性,省级医院人类组织相溶性抗原-B27阳性。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停用消炎痛、雷公藤片、柳氮磺胺吡啶等药物,予刮痧疗法。1个疗程后症状减轻,坚持治疗3个疗程,症状基本消失。此后又间断治疗2个疗程,并调服中药独活寄生汤加味,症状消失,腰髋活动部分恢复,示临床痊愈。随访1年未复发。




刘五岳 类风宁汤治强直性脊柱炎
刘五岳是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风湿病医院医师。
强直性脊柱炎为临床疑难疾病,目前尚缺乏满意的治疗方法。其主要表现为持续性腰痛,或连及胸、颈段脊柱疼痛、晨僵,行动不便,甚则出现驼背、脊柱强直,肢体关节僵直,姿势固定而无法活动,给患者的生活及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相当于祖匡医学中“顽痹”、“骨痹”的范畴。基本病机为肾虚寒盛、督弱络瘀,故治宜以补肾祛寒、强督通络为法。笔者经过数十年的临床实践,运用太白山独特中草药铁牛七、桃耳七、飞天七与西洋参、白花蛇、川乌、仙灵脾、制马钱子、全蝎、青风藤、生地、白术、白芍、当归、炮山甲等共同组成验方类风宁汤,系统治疗本病,经临床观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应当注意的是,本方中各味药物的用量,应根据病情轻重程度因人而定,不能一概而论。
刘五岳自拟类风宁汤基本方药物组成:西洋参、铁牛七、桃耳七、飞天七、制马钱(先煎)、川乌(先煎)、仙灵脾、白花蛇、全蝎、青风藤、地黄、白术、白芍、当归、炮山甲,剂量因人、因病情轻重而定。
加减方法:风邪重者加羌活、辽细辛,寒重者加附子、肉桂,湿重者加苍术、薏苡仁,热重者加黄柏、忍冬藤,肾虚重者加杜仲、枸杞、怀牛膝、山萸肉,脾虚重者加怀山药,气虚重者加黄芪、党参,血虚重者加鸡血藤、紫河车,骨质改变者加狗脊、骨碎补,项强者加葛根、野木瓜,痰多者加白芥子、胆南星,阴虚加龟版,阳虚加鹿胶、鹿含草、肉苁蓉,血瘀加三七、地鳖虫。上方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饭后半小时服。2个月为1个疗程。
【病案举例】
杨某,男,19岁,学生,1996年2月18日初诊。主诉:腰骼痛3年,加重1年。腰骼僵硬、强直,活动受限,颈强痛,转动不灵,膝关节肿胀、疼痛,下蹲困难,腹股沟亦痛,扩胸受限,逼迫卧位,咳嗽时腰骼痛甚,步履艰难,面色少华,纳差,伴晨僵,脉弦数,苔黄。查体:腰椎旁压痛阳性,腰背肌肉呈板状硬僵,双下肢轻度肌肉萎缩。血沉42mm/h,抗“O”250U/mL,类风湿因子阳性,人类组织相溶性抗原-B27阳性。X片示:腰4~7椎体骨质疏松,椎体骨小梁模糊,呈“方形”改变。辨证属肾虚湿热型,经服类风宁汤加味治疗3个疗程告愈。随访至今体健,能参加劳动。




娄明洁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早期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主要侵犯骶髂关节及脊柱的慢性炎性免疫疾病,晚期易致残,故早期治疗极为重要。娄明洁用补阳还五汤加减并配合理疗治疗此病患者,疗效满意。
强直性脊柱炎又称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以椎间盘纤维环及附近结缔组织纤维化和骨化、关节强直为特征。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机理与遗传、感染和自身免疫有关,娄明洁认为本病属中医“骨痹”、“肾痹”的范畴。《素问·痹论篇》曰:“肾痹者,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痹在于肾则重”。娄明洁认为,肾为水脏而寓亢阳,督脉总一身之阳气,由于机体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督脉失固,阳气衰微及风寒湿邪留滞日久,肝脾肾虚,运化津液功能失常,与多种原因所形成广义之痰饮,随气升降,周身内外皆可到,痰浊瘀血久积不去,则出现脊柱、四肢强直变形。娄明洁以清代名医王清任之补阳还五汤为主化裁,以羌活、独活、威灵仙祛风除湿止痛;牛膝、威灵仙补肾壮腰、强筋骨;归尾、红花、桃仁、地龙等通络活血祛瘀;黄芪补气活血。诸药合用并随证加减,共奏活血祛瘀,通络止痛,温补肝肾,祛风散寒及强筋骨之功效。临床再配合物理治疗,可起到增强或保持肌力,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血氧供给,促使炎症吸收,缓解疼痛,达到消炎止痛,恢复关节功能的目的。另外,娄明洁还指出要嘱患者慎起居,适寒湿,注意加强各关节的功能锻炼,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效改善和增强关节功能,预防畸形的发展,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补阳还五汤化裁:黄芪、归尾、川芎、桃仁、红花、地龙、鸡血藤、威灵仙、羌活、独活、牛膝等药物。
随证加减应用:气虚重用黄芪,加党参、白术;寒盛加炙附片、肉桂:湿重加防己、泽泻;肾虚加熟地、山茱萸、淫羊藿、杜仲、续断、狗脊;腰背痛加葛根、桑寄生:骶髂关节痛加僵蚕、穿山甲;四肢关节痛加雷公藤、乳香、没药、延胡索;骨质疏松加龟版,鹿角胶。水煎服,每日1剂,30天为一个疗程。
物理疗法:采用超声波热疗或直流电离子导入法治疗,每日1次,每次20分钟,20~30次为一个疗程。
【病案举例】
患者,男,23岁,于1998年10月13日初诊。述腰骶关节疼痛活动逐渐受限,有晨僵6月余,且日轻夜甚,晨起活动后则减轻,伴双膝关节肿痛、乏力,每遇寒或劳累后则加重,舌暗红,苔薄白,脉沉细。X线显示:双侧骶髂关节模糊,关节间隙增宽,脊柱骨质疏松。骨盆挤压、分离试验呈阳性,血沉快,人类组织相溶性抗原B27阳性。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早期。辨证为督脉空虚,寒湿侵袭,气血凝滞,经络不通。治以散寒止痛,补肾活血以通络。处方:黄芪30g,牛膝15g,狗脊15g,桑寄生20g,防风10g,杜仲15g,山茱萸12g,当归12g,红花12g,川芎15g,僵蚕6g,地龙6g,鹿角胶10g(烊化)。水煎服,每日1剂。同时配合理疗,每日1次。30天后复诊,晨僵削除,疼痛明显减轻;继服上方1月后再诊,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正常,X线显示骨质变化明显改善;再服1月以巩固疗效,3月后随访,未见复发。




罗健 挑筋疗法治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难治性顽固病,目前尚未有较好的根治方法,对该病的治疗主要采用控制病情发展,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复发,防止残废原则。近几年,国内学者应用柳氮磺胺吡啶、甲氨喋呤二线慢作用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证实了有肯定效果,副作用却较非甾体类一线药、糖皮质激素三线药少得多。挑筋疗法是用特制针具,通过挑、提、摇、摆等动作将穴位相应的皮肤内甚至皮下筋膜纤维挑拔出来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刺激疗法。罗健认为,膀胱经的背俞穴、华佗夹脊穴乃五脏六腑经气输注之处,对其皮层进行挑治,通过“自控调节系统”,一方面起到扶正祛邪、调整脏腑阴阳平衡的整体作用;另一方面起到疏通经络、化痰祛瘀、推动气血运行的局部作用,最后达到治病目的。罗健认为,挑筋疗法有调整机体免疫功能,改善微循环作用,能减轻急性炎症反应,有明显的消炎、消肿作用,能催化、激活机体免疫系统,提高免疫应答水平,增强免疫功能,从而加强机体的抗炎能力。
挑筋方法:取颈、腰、背部膀胱经背俞穴、华佗夹脊和督脉穴、阿是穴。穴位挑点常规消毒,用2%普鲁卡因在相反穴位下注射皮丘,用特制针具挑断表皮后,把穴位皮内的白色纤维缓慢拉出,直至把针孔(直径约0.2~0.3cm)周围的纤维挑完为止。挑毕,针挑口涂上碘酊,外贴无菌小纱垫。每天针挑1次,每次取4个穴位(左右对称),10天为一个疗程,3个疗程后多明显好转。




强直性脊柱炎治疗六方
强直性脊柱炎又称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是一种主要侵犯脊柱中轴骨骼及四肢大关节的慢性进行性疾病。病人早期多有腰骶部酸痛、僵硬;晚期引起脊柱强直、畸形,X线检查呈“竹节样变”,髋关节破坏、强直。目前现代医学对本病治疗尚无特效制剂,而中医药在治疗本病上取得了肯定的疗效。
祖国医学无此病名,据其脊柱强直、驼背畸形,以及关节肿大、变形僵硬强直、骨质受损等临床症状,可归属于“驼背”、“背偻”、“伛偻”、“大偻”、“僵人”、“骨痹”、“肾痹”、“龟背”、“历节风”、“竹节风”、“尪痹”、“顽痹”、“腰腿痛”、“痰痹”、“痿痹”、“痹证”等范畴。如《灵枢·寒热篇》云:“骨痹,举节不用而痛。”《素问·痹论》云:“肾痹者,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中医学者多认为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导致肾虚督空、筋脉失养,加之感受外邪而发病。亦有医家认为,其病情发展机理为虚、邪、痰、瘀、寒、热相互搏结,邪正交争,虚因邪生,虚实痰瘀并见,相互为患,形成恶性循环。从而各家从不同角度出发,研制出不同的处方,分型而治,取得了异曲同工的目的。
1.李在尧:乌头汤加减
处方:制川草乌、炙甘草各10g,红花、狗脊、石楠藤各12g,当归15g,熟地30g。
主治:虚寒型。
治则:温肾祛寒,佐以活血止痛。
2.李在尧:二妙散加味
处方:黄柏、苍术、寄生、甘草各10g,防己、秦艽、狗脊、石楠藤
各12g,徐长卿20g。
主治:湿热型。
治则:清热健脾利湿,佐以祛风止痛。
3.李在尧:活络效灵丹加味
处方:丹参、熟地各30g,当归、续断各15g,鸡血藤20g,乳香、没药、露蜂房、地龙、桂枝、独活、桑寄生、炙甘草各10g。
主治:血瘀型。
治则:活血化瘀、温通经脉、祛风止痛。
4.臧利运:强脊Ⅰ号汤
处方:独活15g,秦艽18g,土鳖虫10g,赤芍12g,牛膝18g,狗脊15g,生地20g,桑枝30g,威灵仙18g,续断10g,赤灵芝15g,制没药10g,仙灵脾15g,防风12g,鹿衔草20g,巴戟天15g加减。
5.隋孝忠:补肾祛寒活络汤
处方:金狗脊、玄参、白芍各10份,熟地7份,桂枝、陈皮、羌活、白术、枸杞子、牛膝各4份,炙山甲、当归各3份。
6.王兆铭经验方
处方:双花30g,连翘20g,寄生30g,川断30g,鸡血藤30g,狗脊20g,枸杞30g,威灵仙30g,菟丝子15g,桂枝10g,白术15g,茯苓30g,附子15~20g,红花10g,黄芩15g,木香6g,赤芍15g,丹参20g。
加减:服药后有口干、眼干、舌红、白苔者加生地20g,黄连6g,兼有髋、膝关节疼痛者加牛膝30g,独活30g。按辨证分型:风重型加青风藤30g;湿重型加木通10g;寒重型加干姜6g,细辛3g;化热型去附子、威灵仙、桂枝,加生石膏30~50g。
用法:每剂2煎,每煎1小时,早晚分服。




邱志济 青娥益损汤治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属于中医学之“肾痹”、“骨痹”范畴。其病变部位以脊柱、腰骶为主,现代医学至今对此病无有效方药。邱志济以补虚益损、治风先理血为治则自拟青娥益损汤,治疗此病数百例,收效满意。
邱志济认为本病究其肾虚骨痹之因,有先天不足和后天失养及外邪久闭,由虚致损,虚中夹实,即本虚标实。邱志济认为肾精亏损,不能濡养督脉,不荣则痛。督脉空虚,风寒湿乘虚而入,壅阻经络久而变生痰瘀,深入经隧骨骱则不通则痛。因痰瘀阻滞,故出现肿痛、晨僵、活动功能受限等症。邱志济认为治当补虚益损为主,兼活血祛瘀祛风除湿,虚实两端兼顾。邱志济重用补骨脂、杜仲,认为有填精固肾、秘摄真元、涩而兼润、补而能固之力。邱志济认为二药乃“青娥丸”之主药,认为补骨脂气香而腥,补命门,纳肾气,强筋骨,温能祛寒,辛能散结,润能起枯,涩能固脱,而温通肾督之力较大,得杜仲则助其补固;杜仲入肝而补肾,直达下焦气分;牛膝走下焦血分之中。邱志济认为,《本草汇言》有“凡下焦之虚,非杜仲不补;下焦之湿,非杜仲不利;足胫之酸,非杜仲不去;腰膝之痛,非杜仲不除”之说,虽有言过其实之嫌,但临床体会,对本虚标实之强直性脊柱炎,重用杜仲确有标本兼顾之妙。邱志济重用参、芪、当归大补气血,认为从化源资生处着力,既有“治风先理血,血行风自灭”之意,又有间接补养肾督,更以健脾达到补肾,消除因虚致痛之妙。邱志济认为大剂狗脊在对本虚标实之腰膝痛,尤其是腰脊僵硬疼痛、功能受限有特效,合海桐皮、片姜黄有补督之中兼祛督脉之风寒湿之功。邱志济认为生南星对痰瘀深入经隧骨骱之
骨痹痛有特效,且大队补虚益损之品中,稍佐攻坚祛邪之品,有利而无弊,诸药共奏补虚益损,祛风祛湿,活血祛瘀,虚实两端兼顾,疗效相得益彰。
青娥益损汤药用:补骨脂、炒杜仲、党参、生黄芪、全当归、怀牛膝各30g,狗脊100g,片姜黄20g,海桐皮30g,炒苍术20g,生南星15g。每日1剂,水煎服。虚寒加制附片、桂枝;湿热象加川黄柏。煎前水泡2小时,慢火煎,每次20分钟,每疗程1个月。少数病例较顽固需加外贴“速效颈椎膏”,此膏由生南星、生甘遂、生大戟、生芫花、全蝎尾组成。
【病案举例】
余某,男,46岁。1992年5月10日就诊。
自诉:脊柱腰骶僵痛3年余,伴双膝、肘肿痛,不能下蹲,站立困难,弯腰翻身活动受限,渐致行走艰难。查其腰脊强直状,舌淡苔白厚腻,脉弦涩。血沉125mm/h,X光摄片骶髂关节增宽。
西医诊为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辨证属肾虚骨痹。予青娥益损汤原方10剂,并配合外贴自拟速效颈椎膏。药后复诊,诸症减轻,已能站立行走。继服30剂后,脊椎腰骶僵痛等诸症消失,功能恢复,查血沉10mm/h。嘱以自制局方“青娥丸”巩固疗效,追访2年无复发。




沈在盛 独活寄生汤加减治强直性脊柱炎
沈在盛认为,强直性脊柱炎属中医“痹证”范畴。从病因病机来看,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的内因为正气不足,外因是感受寒、湿邪,因正气不足,腠理不密,卫外不固,所以风寒湿相互夹杂之邪易侵犯腠理、经脉、筋骨、关节,发为痹证。故《诸病源候论·风痹候》说:“痹者,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其状肌肉顽厚,或疼痛,由人体虚,腠理开,故受风邪也。”病位主要在脊柱、骶髂关节,此为督肾两脉循行所过。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应补气血,益肝肾,祛风湿,止痹痛,独活寄生汤以人参、茯苓、当归、川芎、赤芍补益气血;独活、防风、秦艽、肉桂祛风除湿,散寒止痛;杜仲、牛膝、桑寄生补益肝肾。沈在盛认为本方标本兼治,扶正祛邪,临证运用时随证加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药理学认为,祛风散寒、活血通络药物可改善微循环,增进脊柱关节及周围组织的血供,有助于消除免疫复合物,减少致痛物质沉积,促进炎症吸收,从而缓解脊柱关节的疼痛和僵硬。沈在盛认为,本方对早中期患者疗效肯定,晚期患者疗效较差。强直性脊柱炎诊断明确宜早期治疗,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保持良好的生理姿势,卧硬板床,低枕,若再配合脊柱牵引、理疗,对提高疗效更加有利。
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15g,牛膝、秦艽、桑寄生、杜仲、茯苓、防风、赤芍、肉桂、人参、当归、川芎、甘草各10g,细辛3g。发热去细辛、肉桂,加石膏15g,知母、黄柏各9g;痛重加延胡索、全蝎各15g;寒胜加附子、干姜各10g;湿胜加薏苡仁20g,泽泻15g。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2次服,30天为一疗程,同时配合腰背肌功能锻炼。




孙妙发 牵引推拿整脊熏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进行性炎症性关节疾病,以侵犯脊柱为主,并常波及其他关节及内脏,可造成人体畸形及残废。孙妙发拟定的综合治疗方案为:通过牵引、推拿、手法整复,以纠正骨关节的解剖位置,矫正脊柱畸形,并辅以中药熏蒸疗法祛风除湿,活血行滞,蠲痹止痛。
中药熏蒸基本方药:威灵仙、仙灵脾、寻骨风、透骨草、鹿衔草、血竭、地鳖虫、炮山甲、红花、葛根、狗脊、钩藤、络石藤。
随证加减:偏湿盛者加苍术、木瓜、土茯苓、防己;偏风盛者加羌活、独活、防风、乌梢蛇、蜈蚣;偏寒盛者加附子、细辛、川乌、草乌;偏热盛者加黄柏、忍冬藤;偏久痛者加刘寄奴、全蝎、白僵蚕、马钱子。同时嘱患者,避免淋雨受寒,生活环境不宜潮湿多风,防止过度疲劳,应注意节制房事,忌饮酒,避免弯腰负重劳作,坚持卧硬板床,枕头不宜过高,并以仰卧为主,站立行走时应注意抬头挺胸。
【病案举例】
英国商人,男,33岁。于2000年4月前来孙妙发处门诊。诉间歇性腰背痛3年,腰背持续疼痛伴活动受限1年,整个背部后弓畸形,腰背强直,腰、胯、髋关节活动受限,下肢拘挛重滞乏力。近来腰背痛较剧,尤以夜间为甚,自诉常半夜痛醒,每晚只能安睡2~3小时。诊见患者关节强直,弯腰幅度受限,脊柱胸段弯曲明显,后凸呈“驼背”样畸形,加力后稍能伸直,但疼痛较剧,深呼吸可致背痛加剧。胸廓略呈扁平,胸廓扩张运动受限,肺活量明显减少。骶髂关节及椎旁肌均有压痛及叩击痛,无明显放射痛,椎旁肌痉挛僵硬,下肢重滞拘挛。“4”字试验阳性,直腿抬高受限,下肢后
伸试验阳性,骨盆分离挤压试验阳性。X线摄片显示:脊柱骨小关节面模糊不清,脊柱呈竹节样改变,椎体呈方椎样改变,腰椎正常生理弧度变直,骶髂关节间隙狭窄模糊不清,呈致密性炎性病变。血沉为55mm/h,类风湿因子(RF)阴性,淋巴细胞组织相容抗原(人类组织相溶性抗原-B27)阳性。
孙妙发首先予以牵引治疗:采用持续牵引,重量约70kg,时间为15~20分钟,以患者能忍受为度。然后采用推拿治疗:以攘法、揉法、点按法、推法、擦法沿膀胱经施术,时间约30分钟。后施行整脊法:采用坐位旋转扳法,仰卧位屈膝屈髋前弓扳法、顶胸法、背法、踩跷法等以纠正脊椎畸形,增加腰椎活动度。配合采用中药熏蒸治疗,以使中药离子直接渗透至脊柱骨关节病灶,在病灶组织周围形成足够的药物浓度,从而起到良好的祛风通络、散寒除湿、活血化瘀、蠲痹止痛、软坚散结之功。熏蒸方药物组成为:威灵仙、寻骨风、透骨草、鹿衔草各30g,血竭、地鳖虫、炮山甲、钩藤、刘寄奴各10g,红花5g,葛根、络石藤、仙灵脾、白僵蚕各20g,狗脊15g,全蝎6g,马钱子3g。上述治疗以10天为1个疗程,两疗程之间休息1~3天,患者经过3个疗程治疗,腰背痛基本消失,腰部活动度好转,胸段“驼背”消失,椎旁肌已恢复弹性,压痛、叩痛消失。经X线摄片复查,脊柱小关节面及骶髋关节间隙已较清晰,血沉15mm/h。1年后随访,病情稳定。




佟琳娜 温针治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属风湿类疾病,在祖国医学中属与风寒湿邪有关的“痹证”范畴。佟琳娜认为治疗本症应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为主,采用针刺华佗夹脊穴、足三里、大椎穴,具有调和气血、活血通络、扶正祛邪、止痛的作用,艾灸具有温煦祛寒的作用,两法并举效果明显。佟琳娜认为针刺足三里、华佗夹脊穴,可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实验证明可使血中白细胞总数上升,使血中调理素明显增加,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从而增强了机体的免疫能力,提高了病人的抗病能力,局部取穴针刺可达到局部止痛、驱风散寒除湿、舒筋活络的作用。
取穴:华佗夹脊穴(第1胸椎至第5腰椎,每隔一椎体交替取穴)、大椎穴、肾俞(双侧)穴;配穴:膝关节受累加内外膝眼、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骶髂关节疼痛明显加环跳、阴廉、阿是穴。方法:用1.5寸针,必要时用3.5寸针,采用平补平泻手法,阿是穴采用泻法,并加艾灸。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病案举例】
张某,男,29岁。患者腰痛伴膝踝关节疼痛2月余,久坐久站疼痛加重,有晨僵,直腿抬高试验阴性,“4”字试验阳性。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辨证属风寒湿型。X线示:右骶髂关节面模糊,左侧骶髂关节上段间隙消失,血沉2mm/h。类风湿因子阴性,人类组织相溶性抗原-B27阳性。
诊为强直性脊柱炎。取胸腰部夹脊穴、肾俞(双)、阳陵泉、大椎、足三里、秩边、环跳穴、昆仑。
针5次后,病人腰部疼痛明显减轻;2个疗程后痛大减,仅在
久坐站起时有轻微疼痛;3个疗程后,腰部、膝踝关节疼痛基本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




王胜利 松凝正骨手法治强直性脊柱炎
王胜利是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主任医师。
强直性脊柱炎是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主要侵犯脊柱,并可累及周围关节的、原因不明的一种慢性进行性全身结缔组织疾病,多见于男性青壮年。晚期脊柱出现强直畸形,病情不可逆转。近年来,该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而治疗手段多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仅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有止痛作用,但不良反应大,远期效果差,难以控制病情发展。由于该病发病隐匿,早期的下腰背疼痛及晨僵往往不引起患者注意,加上临床医师对本病认识不足,使许多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没能得到早期诊治。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变多由骶髂关节开始,逐渐向上侵犯腰椎、胸椎及颈椎。脊椎的病变主要集中于韧带在骨的附着处,在脊椎节段之间,韧带骨化形成骨桥。王胜利采取松凝正骨手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不仅避免了长期用药的副作用,而且使致畸率大幅度降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松凝正骨手法就是针对强直性脊柱炎椎体小关节强直及椎旁韧带骨化的病理特点,通过松凝分筋法将纤维软骨化或骨化的韧带得以松解,加上掌推正骨法的运用,使骨化强直的椎体小关节及前纵韧带、后纵韧带、黄韧带等,经过一定的角度、一定力度、一段时间的持续推按,从而达到改善脊椎关节活动度、控制畸形变发展的目的,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治疗方法:
(1)预备手法:患者俯卧,解除腰带,全身放松,术者立于床边,用攘法自颈肩、胸腰背、臀、股、小腿至足跟,主要放松和温通足太
阳膀胱经脉,反复6次。再以左右拇指分别置于脊柱两侧,顺足太阳膀胱经的大杼、肺俞、心俞直至膀胱俞等穴位进行点按,又顺双下肢膀胱经和少阳胆经自臀至足,重点点按环跳、承扶、殷门、委中、阳陵泉、承山、昆仑等穴位,每穴点按3~5息,一呼一吸为一息。以上手法共用时约15分钟。
(2)松凝分筋:术者立于患者一侧,双手拇指并拢,首先触摸到第1腰椎横突,指腹用力顶住横突处,将横突间韧带、骶棘肌、横突间肌和腰背筋膜等组织向内后方向进行弹拨,反复进行3~5次。每次弹拨时要配合患者的呼吸,力度轻重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然后拇指顺势下移至第2、3、4、5腰椎及臀部进行同样手法操作,直至使触及的腰背肌腱、韧带等出现一定的松弛感。一侧手法治疗结束后,术者再移至患者另一侧进行治疗。以上手法用时约10分钟。
(3)掌推正骨:术者侧身立于患者一侧,一手掌置于第7颈椎棘突,另一手掌置于其上协同用力。术者前臂和掌根的用力方向与患者身体呈45°,着力点在术者掌根部,自颈胸段开始,沿棘突由上向下顺势推按,每次按压时注意配合患者呼吸(呼气时向下按,吸气时放松),按压力度由轻到重,并随时询问、观察患者的反应,每次推按至骶尾部结束。如此往返3~5次,用时约10分钟。以上松凝正骨手法每周进行3次。




文富春 活血舒筋汤治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以脊柱由僵硬逐渐变强直为特征,目前病因不明。文富春认为,脊柱炎属中医“痹证”、“腰痛”范畴,病机为肝肾不足,气滞血瘀,经脉受阻,不通则痛;筋脉失常,活动功能受限。治宜滋补肝肾、活血软坚、通利关节、舒展筋骨。文富春依此治则而遣方用药,拟活血舒筋汤治疗本病早、中期,通过临床验证,有较好的疗效,可减少患者痛苦或根除隐患。
活血舒筋汤方剂组成:鸡血藤、当归尾、鹿膏各20g,伸筋草、制乳香、制没药、三七各15g,川木瓜、片姜黄、土鳖虫、川牛膝各10g,甘草6g。
方中以鸡血藤、归尾、三七配桂枝、乳没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可缓解筋膜粘连;佐以木瓜、姜黄、伸筋草、土鳖虫宣通气血,以加强活血舒筋通络关节之功;再用鹿膏通补壮阳、生精补髓;以甘草调和诸药。隔日1剂,1剂服3次。病情缓解后,可改为丸剂,以巩固疗效。
【病案举例】
病例1:林某,男,19岁,1996年11月初诊。患者腰部疼痛,行走时加重,已半年。近来又感到胸腰伸屈不适,有僵硬感。实验室检查:血沉增快。双髋X光片提示骶髂关节有对称性硬化表现。遂诊为强直性脊柱炎。服用上方40余剂,并进行仰卧起坐的功能锻炼,疼痛加重时可服少量西药止痛。复诊诉疼痛缓解,已可参加体力劳动。遂改用上方丸药3月余。随访2年,未见复发。
病例2:陈某,男,16岁。上中学时每当体育课后或回家途中均感步履疲惫,休息稍愈,行走时加重。经治症状缓解,半年后复
发。经人介绍来我院就诊。刻诊:腰背疼痛,同时向下腰放射。体检: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血沉增快。X光片示双髋骶髂关节双侧有骨质疏松,边缘呈现僵化改变。诊为强直性脊柱炎。以上方治疗1月余,诸症缓解。后改服丸剂2月余,同样配合仰卧起坐的锻炼,随访未再复发,现已能正常上体育课。




吴言聚 八味镇痛散加手法治疗强直性脊椎炎
强直性脊椎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全身性疾病,好发于16~30岁男性,男女之比约为10:1。发病多在15岁以后,16~25岁为发病高峰。其特征是从骶髂关节开始,逐步上行蔓延至脊柱关节,后期可引起关节强直、驼背畸形和严重功能障碍。吴言聚采用自制八味镇痛散加手法治疗强直性脊椎炎,经临床观察,疗效满意。
强直性脊柱炎属于中医痹证中的“骨痹”范畴。如《素问·长刺节论》说:“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基本病理是一种原发的、慢性的、血管翳破坏性的炎症,骨化是继发的修复过程。病变始于骶髂关节,缓慢地沿脊柱向上蔓延,波及椎间关节的滑膜和关节囊,以及脊椎周围的软组织。典型病变是关节周围软组织钙化和骨化,椎间关(www.hushui.net)节的骨化开始于关节囊附着处。病变可停止在任何阶段,但在条件适合时,又可继续发展。至晚期整个脊柱周围的软组织可以钙化、骨化。因此,吴言聚认为,强直性脊椎炎的治疗目的是采取措施缓解疼痛和防止畸形,进行功能锻炼,保持脊柱活动功能。有背痛时,应卧床休息,防止发生驼背畸形。强直性脊椎炎病变是关节周围软组织发生反应,部位较深,特别是重症患者,单一采取服药、理疗、针灸治疗,疗效不佳;少数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吴言聚认为,八味镇痛散热敷加手法治疗,疗程短、疗效快,给病人增加了治疗的信心,治疗后积极配合功能锻炼,有一部分病人可以治愈。对重症患者防止病变关节周围软组织的钙化和骨化起到重要的作用。
吴言聚认为八味镇痛散热敷有温经通络、活血祛风、散寒止痛之功能。热敷之后脊柱及骶髂关节疼痛消失,在无痛下施行手法
治疗,充分松解关节周围软组织粘连,防止钙化和骨化的发生。经络通则气血运行无阻,寒凝必然渐渐散开,故疼痛消失而病愈。采用理筋、揉滚、展筋等手法治疗,都是在穴位和经络走行路线上进行的,推于经而通于络,运用经络指导临床实践,药手并用,药助手力,手助药功,相互配合,则可缩短疗程,提高和巩固疗效。
药物配制:八味镇痛散药用:伸筋草90g、透骨草90g、川乌90g、草乌90g、乳香90g、细辛90g、制马钱子90g、樟脑90g。
先将前七味药烘干加工粉碎过箩,然后将樟脑粉碎加入上药拌匀制成散剂,用米醋外敷脊柱及骶髂关节部位加热,有温经通络、活血祛风、散寒止痛之功效。
用药方法:先用稀布缝1~2个布袋,布袋的长短大小应根据患者脊柱长度决定。一般应超过脊柱及骶髂部周围痛点的上下左右2cm。然后在桌上铺一50cm×50cm大小的塑料布,将八味镇痛散放在塑料布上用适量的米醋拌湿、拌匀。一般湿度为:用手一握成团,放下后可自动散开为佳。不可过湿或太干,因过湿或太干都可影响药物的疗效。最后将拌好的药物装入缝好的布袋内封口,装药后药袋的厚度平均约在1.5cm,最多不超过2cm(因太厚不易加热,影响疗效)。将药袋直接放在脊柱及骶髂关节部,将装入7~8成满的热水袋放在药袋上加热或用电热袋加热均可。热敷的时间,一般在40分钟至1个小时左右,每日1~2次,3个月为1个疗程。每袋药可热敷3~5天,如用3~5次之后药袋内的药变干时,可再加米醋调湿拌匀装入药袋继续使用。
手法按摩:脊柱及骶髂关节处用药袋热敷后,去除药袋,采用如下治疗手法。
第一步,患者取俯卧位,上胸部及其两髂前上分别垫2~3个枕头,使前胸及腹部悬空,两手臂屈肘置于头前。医者站于旁,在患者胸腰背部沿脊柱及两侧至骶骼关节,用揉法和〓法上下往返治疗,同时用手掌或双手重叠在一起在背部沿脊柱按压至骶髂关节及臀部,按压时要配合病人呼吸,当呼气时向下按压,吸气时放松。随后一手按压臀部,另一手分别扳左右大腿中下段用力向上扳,每侧5~8次。
第二步,取患者仰卧位,用揉法和〓法治疗髋关节前部及大腿前内侧肌肉,然后使髋关节屈曲、伸展、内收、外展、内旋、外旋被动活动,松解髋关节周围软组织粘连,防止髋关节功能受限,促进已受限的功能恢复。




肖立成 化痰补肾治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是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原因不明的全身性风湿类疾病。本病以青年男性多见,晚期可致残疾,属中医学“痹证”、“腰背痛”范畴。又有“骨痹”、“肾痹”、“督脉病”之称。《内经》中就有肾痹“尻以代踵,脊以代头”(《素问·痹论》)以及“督脉为病,脊强反折”(《素问·骨空论》)等描述。肖立成认为,根据风寒湿邪杂至,合而为痹之说,其治疗早期通常以祛风散寒、化湿通络为主,晚期才考虑化痰祛瘀,补肾固本。而此时患者往往已出现脊柱强直,活动完全受限,正气亦明显虚弱,治疗效果已不理想。肖立成通过近年来的临床实践,体会到化痰祛瘀、补肾壮督是本病早期治疗的重点。肖立成认为,痰瘀是本病的重要病理特点。因风寒湿邪痹阻络脉,气血不畅,瘀阻于络,津凝为痰,痰瘀互结,留于关节,致关节强直,活动不利。强直性脊柱炎早期以腰背部僵硬感为主要表现,即为痰瘀之征。故治疗上早期应着重于化痰祛瘀通络, 而不必拘泥久病多痰瘀之说。实践证明有助于关节功能的改善,减缓病情的进展。基本方中白芥子乃化痰祛瘀、消肿散结之要药。《本草纲目》载其“利气豁痰,除寒暖中、散肿止痛,治……筋骨腰节诸痛”,用量宜大,一般可用至10~15g。另外,南星善祛经络骨节之痰,兼有除湿止痛之效,配合海藻、昆布软坚化痰散结,炮穿山甲、地鳖虫、露蜂房祛瘀通络,散结止痛。上药合用,可深入骨骱,共奏化痰逐瘀、疏通络脉之功。
肖立成认为,腰为肾之府,乃督脉所主,肾之精气所溉之域。“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肾虚乃本病发病的基础。正如《医学心悟》所说:腰痛一证,有风、有寒、有湿、有热、有瘀血、有气滞、有痰饮,
皆标也。肾虚其本也。”故补肾壮督同样应贯穿于本病治疗的始终,而不应等到疾病的晚期。基本方中淫羊藿、鹿角片、狗脊、续断、杜仲、鹿含草、怀牛膝均具有补肝肾、通督脉、强筋骨、祛寒湿之效。临床上还常加减使用巴戟天、骨碎补、桑寄生、枸杞子等。现代医学证明,此类药物多具有调节免疫功能之效。
综上所述,肖立成认为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早期化痰补肾,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基本方:制川乌、草乌各5g,天南星、海藻、昆布、露蜂房、穿山甲、淫羊藿、续断、杜仲、鹿角片各10g,白芥子12g,狗脊、鹿含草、怀牛膝各15g。气虚明显者可加黄芪30g;累及胸颈椎者加葛根15g;痛甚者加制乳香、没药各5g,〓虫10g。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服。1个月为一疗程,可连服1~3个疗程。
【病案举例】
翟某,男,25岁。1994年11月2日入院。因腰骶部疼痛、僵硬5个月,曾在门诊予青霉素、布洛芬等治疗未效。症见腰背部及双肩、髋关节疼痛剧烈,活动困难,平卧时腰痛加重,转侧不利,难以入睡,舌淡、苔白,脉弦细。查体:痛苦貌,颈、胸椎各椎体压痛(弱阳性),腰椎及腰骶关节压痛(强阳性),功能活动受限阳性,“4”字试验:左侧阳性,右侧强阳性;下肢过伸试验:右阳性。血沉78mm/h,C-反应蛋白10mg/L。CT检查:右侧骶髂关节面模糊,关节间隙稍狭窄。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早期)。予基本方加减治疗1月后出院,仅感腰骶部仍有酸痛,四肢关节疼痛已消失,功能活动较自如,复查血沉35mm/h。继续门诊服药2个月,症状完全消失,关节功能活动正常,复查血沉、C-反应蛋白均正常,随访2年未见复发。




杨晓砚 辨证施治 综合治疗
杨晓砚系天津中医一附院风湿病科副主任医师。
强直性脊柱炎(AS)属中医“骨痹”范畴,杨晓砚认为中医治疗原则是以辨证施治为主,祛风散寒,利湿通络,活血化瘀,解毒消肿,补肾健骨,调节整体。杨晓砚认为,强直性脊柱炎早期以实证为主,以湿热风寒、瘀血相挟杂为主,晚期则以虚实夹杂,虚证为主,肾虚为本,治疗应以滋补肝肾为本,兼顾清热、活血、祛寒、止痛。
1.辨证施治
临床常见症候可分五型:
①寒湿痹阻:腰骶部疼痛,腰脊强直,俯仰困难,腰酸膝软,沉重乏力,畏寒喜暖。处方:羌活、独活、桂枝、秦艽、海风藤、川芎、细辛等。
②湿热阻络:肢体关节肿胀,灼热疼痛,腰脊强直,活动不利,四肢酸重。处方:黄柏、苍术、薏苡仁、防己、牛膝、蜂房、虎杖、白花蛇舌草、生石膏、知母等。
③血瘀阻络:腰骶部刺痛(夜间尤甚),腰背僵硬,俯仰及转侧困难,关节屈曲变形。处方:当归、丹参、川芎、桃仁、红花、乳没、地龙、秦艽、羌活等。
④肝肾阴虚:腰骶部疼痛,肌强挛急,腰膝酸软,屈伸不利,形寒神疲,可伴头晕、心悸、心烦、失眠。处方:熟地、山茱萸、山药、龟板、知母、杜仲、牛膝、当归、白芍等。
⑤肾虚督空:腰骶、脊背、髋、颈酸冷疼痛,关节强直、屈伸不利,伴腰膝酸软、畏寒肢冷或便溏。处方:杜仲、寄生、熟地、肉桂、
千年健、补骨脂、独活、牛膝、秦艽、细辛等。
2.专方治疗
①乌头桂枝汤:川乌4.5g,川桂枝、白芍、生姜各9g,炙甘草6g,大红枣7枚,日1剂,水煎服。可随症加减川草薄、威灵仙、防己等。
②强脊汤:桂枝、姜黄、川芎、千年健、全蝎、地龙各9g,葛根、黄芪、白芍、当归、狗脊、川断、补骨脂、独活、桑寄生、络石藤、老鹳草、党参、威灵仙各15g,黄芪20g,甘草6g,水煎服,日1剂。
③高效风湿灵煎剂:重用细辛60~200g,配伍制附子、黄芪、豨莶草、制川乌、防风、羌活、薏苡仁、川芎、甘草、防己、白术、白芍、淫羊藿、巴戟天等煎服。
3.中药外治
以外敷、药浴最为常用,外治刺激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药物经体表吸收可通经贯络发挥药效。高家骏采用“百舒宁磁药贴”和“骨痛贴”外用贴剂,并辅以中药内服,内外合治,可收殊途同归、标本兼治之效。对缓解疼痛、肿胀和晨僵疗效满意。
4.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
杨晓砚认为,单用西药治疗,虽效果迅速,但停药易复发,疗效难巩固;单用中药治疗,虽远期效果好,复发率低,但起效较慢。中西药结合治疗可扬长避短,收到满意效果。杨晓砚除采用中、西药物外,酌情辅以针灸、按摩、热水浴、中药浴、热敷、熏洗、红外线照射、磁疗等,其效尤佳。杨晓砚采用通痹汤与甲氨喋呤或青藤碱、氯喹和雷公藤多甙联合用药,并酌情辅以中药离子导入及六联针穴位或关节腔内注射,多获良效。




杨运池 皮肤针叩刺治强直性脊柱炎
皮肤针疗法,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灵枢》中提到的毛刺、杨刺、半刺即现在皮肤针浅刺法的依据。十二皮部属于经络的一部分,是络脉分布的部位。杨运池认为,皮肤针作用于皮部,其施术部位不局限于俞穴,也不单纯以痛为俞,而是依据整体观念理论选定施治部位。运用皮肤针叩打皮部,不仅能活血通络,祛瘀生新,而且可以调节脏腑经络的功能活动。督脉为阳脉之总督,其两侧之膀胱经上分布着五脏六腑的俞穴。这些俞穴,为经气输出之所在,可调整机体阴阳之平衡。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皮肤针叩刺疗法具有促进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之作用。在皮肤上广泛的痛觉神经末梢加以轻刺激,针感就由痛觉或其他感受器,通过传入神经到达大脑皮层,在大脑皮层产生兴奋或抑制作用,通过大脑皮层调节机体的机能活动,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皮肤针叩刺治疗:在两侧夹脊穴轻叩使微出血,每次15分钟,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2天,再行下一疗程治疗。
【病案举例】
徐某,男性,46岁,农民。主诉:腰痛20年,近15天来加重。曾经口服中、西药及针灸治疗,效果不佳。现腰部疼痛难忍,影响休息。在外院诊为“强直性脊柱炎”。经用皮肤针叩刺治疗10天,腰痛减轻能安静入睡。共治疗40天,症状基本缓解,能进行一般体力劳动。




易秉瑛 针刀治晚期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晚期常并发脊柱僵硬、驼背和髓、膝关节屈曲型强直,致患者“坐不能,卧不平、站不直、行不成”,终生“面向黄土背朝天”,何时何地均“低人一等”的苦难境地,使其身心受到严重的创伤。然而既往对此症的治疗,尚无良策,使患者辗转各地,求医无门。易秉瑛用朱汉章教授发明的针刀疗法为主,配合中西医其他疗法治疗本病,收到较满意效果。
强直性脊柱炎常以腰臀部不适、酸、困、疼痛,下肢痛(多为膝关节、踝关节)、双侧腹股沟痛为首发症,少量患者则以四肢关节游走痛、双肩痛为首发症。附丽性病损好发处为胸肋关节、肋弓、胸锁关节、剑突、髂嵴、耻骨联合、耻骨结节、坐骨结节、脊柱的关节突、横突、股骨大转子、肩峰、肱骨结节等处。脊椎可见明显X线改变:普遍骨质疏松,方椎改变,其中典型竹节样变多位于下胸段,尤以腰椎较多见。后关节突关节间隙模糊不清、消失,甚至骨性融合,有些尚伴黄韧带钙化,故在脊柱正位片上呈现两条纵行的密度增高带一一称“铁轨征”。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钙化,前纵韧带局部或全程钙化。驼背畸形、脊柱侧弯。
易秉瑛采用以针刀疗法为主的综合治疗,包据针刀松解术、脊柱牵引、手法整复、按摩、中西药物治疗等。
1.针刀松解术
包括脊柱周围软组织针刀松解术、髋关节周围软组织针刀松解术、腹壁软组织针刀松解术等。
(1)脊柱周围软组织针刀松解术
①适应证:强直性脊柱炎所致的脊柱僵硬或伴驼背、侧弯。
②手术操作:
体位:俯卧位、行脊柱对抗牵引。
定进针点:常规从驼峰处开始松解,如驼峰处为胸12腰1间,则第1次针刀松解胸11、12,胸12腰1,腰1、2之棘突间及其两旁2.5~3.0cm处,三平面共9点。第二次松解术,则取胸10、11,胸9、10三平面之9点。第三次松解术定腰2、3,腰3、4,腰4、5三平面之9点。依次松解完脊柱各节,松解不彻底之节段可以重复松解。各点松解之组织:用1~4号针刀松解棘突间的棘上韧带、棘间韧带等组织。用1~3号针刀从棘间左右两旁之点进针,调整进针方向,分别松解横突间的软组织、上下关节突关节周围组织以及骰棘肌等。松解后,取出针,针眼贴创可贴。
手法整复:双手重叠放在松解的节段,用弹压的方式,使脊柱前侧软组织松解,以使驼背得以矫正。
③术后处理:
a.术后脊柱对抗牵引:驼背患者,术后平卧硬板床,持续对抗牵引(30kg)。在床上作挺腹及四肢功能锻炼,不许下床。脊柱僵硬者,除牵引外,允许下床行腰前屈、后仰、侧弯、旋转等功能训练。 b.按摩:以软化组织,改善血液循环,促进代谢。常用分筋、理筋手法为重点。每天一次,每次30分钟,每10次为一疗程。
(2)髋关节周围软组织针刀松解术
①适应证:用于骼关节僵硬者。
②手术操作:
a.体位:仰卧或侧卧。
b.定进针点:前侧进针,选腹股沟韧带下相当于髋关节投影处;应避开股神经、动脉及静脉。一般前侧选3~4点。侧路进针,取健侧卧位。亦选髋关节投影处以及股骨大转子尖部与其前后方,每次选8~9点。
c.松解组织:无论是前侧进针或是外侧进针,所松解之组织及欲达之目的是一致的。松解髋关节的关节囊,以达关节腔内减压;松解附丽于大转子上的软组织,以改善髋关节功能;针刀刺入骨皮质,以达骨内减压,同时促进新生血管长入骨组织内,以改善骨血运及代谢之作用。
d.偶尔可刺入髋关节腔内,以减轻关节腔内压力及腔内之粘连,从而改善髋功能。
e.手法整复:针刀松解后,取出针刀,针眼贴创可贴,以手法协助患者屈髋、伸髋活动,以改髋关节之功能。
③术后处理:
a.行患肢牵引,以进一步松解髓周围软组织。
b.髋关节功能锻炼,被动锻炼与主动锻炼结合进行。
(3)腹壁软组织针刀松解术
①适应证:驼背患者,在脊柱周围软组织松解术的治疗过程中,由于脊柱逐渐伸直,原来挛缩的腹壁软组织受到牵拉而致腹壁疼痛,同时也限制了驼背的矫直,故应松解。
②手术操作:
a.体位:仰卧位。
b.定进针点:取剑突、肋弓、耻骨联合、骨盆上缘(耻骨上支及髂嵴)的压痛点以及腹直肌肌腹的压痛点。
c.松解组织:主要松解腹壁各肌、筋膜、肌腱在上述部位的附丽点,而且应切断部分肌纤维。注意进针不可太深,免入腹腔,勿伤肝、肠等内脏。
2.药物治疗
(1)常用的西药有:
①控制症状的药物,如消炎痛、布洛芬、芬必得、扶它林等。
②控制或延缓病情进展的药物,如柳氮磺胺吡啶、雷公藤制剂、甲氨喋呤、5-FU等。多为两面种联合使用。
(2)中药治疗需辨证论治,常用治则为:补肾、益气、活血养血、疏筋活络。早期或活动期,还应祛风寒湿邪。
(3)术后的药物治疗:每次术后,除行牵引、按摩、功能训练外,一般还需用抗生素及丹参等药物静滴。抗生素静滴3天,丹参静滴每疗程10次。
3.康复治疗
病人出院时,为巩固疗效,定要交待长期进行康复治疗。
药物治疗:病人出院时如仍存腰背及关节疼痛、血沉增快,则应内服控制或延缓病情进展的一类西药,直至症状消失,血沉正常,才能逐步停药。
4.功能锻炼
关节功能锻炼、牵引等,以防止畸形反跳及加重,此点至关重要。
(1)常平卧硬板床。
(2)常自我检测:枕墙距、指地距、身高、髋关节活动范围等。
易秉瑛认为早治,及时有效地控制症状,是切断病程向致残方向进展的关键环节。若患肢关节剧痛不能活动达2~3周以上,就有可能造成关节永久性僵硬,故必须用各种办法控制症状,必要时应用激素。除应用消炎痛等控制症状药物外,尚应配合使用控制病情进展的一类西药,如柳氮磺胺砒啶、雷公藤制剂、甲氨喋呤等。后者应用半年以上,直至病情稳定。中药对此症的治疗,独具优势,除具有非特异性消炎、止痛作用外,尚可发挥其调节神经一内分泌一免疫体系功能的作用,且毒副作用不明显。发挥中药作用,可能很有前途。易秉瑛认为强直性脊柱炎晚期病残的治疗,其实主要是畸形的矫正。中医无法矫正此种复杂畸形。西医对“驼背”的治疗常用“神经弓截骨术”或“椎体推板截骨术”。对髋关节强直,则用髋关节置换术。以上这些手术,对组织损伤重,痛苦大,而且并发症亦多:如椎体滑脱、神经损伤、截骨处椎板对合不严留有缝隙等。同时,尚有许多争论问题,如在何处截骨?截几节骨?截骨后如何固定?各家意见不一。而且即使驼背得以某种程度矫正,但术后脊柱更僵硬,这是必然的。故此,既往对脊柱僵硬,无任何有效治疗方法。
易秉瑛认为在病情活动期也可进行针刀治疗。各种截骨术矫正驼背,以及髋关节置换术,必须在病情稳定后才能进行,至少应在疼痛消失、血沉正常以及其他化验说明病情无活动时才能手术。但我们的临床实践发现,因此症原因不明,至今无特异治疗,入院时无疼痛、血沉正常者极少。故各种截骨术适应证很窄,几乎只能等到病程进展到极其严重程度时,才能行手术矫正。而针刀疗法,无此禁忌,经松解后,反而可止痛。临床中常发现,何处已行针刀治疗,何处疼痛即止。血沉快者,经治疗后,也见其下降。在实践中,为防止手术刺激而激发病情急性进展,术后必须使用柳氮磺胺砒啶、甲氨喋呤等控制病情进展的一类药物,直至病情稳定后,才逐步停用。
易秉瑛认为针刀可行全脊柱各节段的反复松解,术后亦不必固定。正因如此,脊柱各节段松解后,配合牵引、按摩、脊柱功能锻炼,还可改善脊柱的功能,这是此法的独特优势。
易秉瑛认为针刀能同时矫正联合畸形。强直性脊柱炎晚期并发症多为“脊-肢屈曲联合畸形等”,若仅矫正驼背,患者重心后移,行动反而不便。若令患者短期内接受一次截骨术及一次髋关节置换术,就是其经济条件许可,体质条件也难承受。然而针刀手术,损伤小、痛苦不大,一次住院,可完全纠正联合畸形之主要问题。
易秉瑛认为针刀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晚期并发症,仍属一新疗法,不可能已臻完善,尚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像其他一些新疗法一样,初期也会发生一些并发症。如:上胸段驼背矫正不满意,前纵韧带完全钙化者,驼背矫正困难,术中摸不清棘突间隙。因棘上韧带,甚至棘间韧带均钙化,术中摸不清棘突间隙,对此,可用触摸横突的方法,来间接确定棘突间隙。术中先松解棘突旁之手术点,同时利用此针向内侧探刺,寻找和证实棘突间隙。钙化的棘上和棘间韧带,则必须用Ⅱ型针刀才能松解。但术中很难将钙化的韧带彻底松解,否则难免出现针刀误入椎管内之可能。故操作时医生只能“宁浅勿深”,因而很难彻底松解。
易秉瑛认为强直性脊柱炎晚期病残的康复治疗,是整个治疗成败的关键环节之一,因为住院时的手术、手法治疗,仅仅是治疗的开始,出院后,长期坚持康复治疗,就能巩固和扩展住院治疗所取得效果,并进而可获得良好的关节功能和完美的体形;否则,驼背可能再现,关节可再僵硬。因此,在出院时,向患者明确交待康复治疗的作用和方法,使其自觉、长期施行,才能获得总体满意效果。
易秉瑛认为应坚持做到下列几点:①药物治疗:住院时,一般部应用控制病情进展的药物,出院时,仍应继续使用半年以上。若在用药的6个月内无症状,血沉恢复正常,才能逐渐停用。若在治疗过程中,再次出现症状,此时,则控制病情进展的药使用时间应延长,而且还应及时加用控制症状的药物,务必及时控制症状。②功能锻炼和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张长富 治强直性脊柱炎五方
张长富医师从医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他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将强直性脊柱炎分为5型:寒湿型、湿热型、肝肾亏损型、肾虚夹邪型、肾虚夹瘀型,在此基础上研制了蠲痹汤1~5号分型治之,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1.蠲痹汤Ⅰ号
处方:生川草乌、甘草、黄芪、姜黄、羌活、独活、木瓜、牛膝各10g,通草9g,僵蚕8g。
主治:寒湿型。
治则:温经散寒、祛风化湿、宣痹止痛。
2.蠲痹汤2号
处方:黄柏、天竹黄、片姜黄、秦艽、桑枝、元胡各15g,乌蛇、豨莶草、木瓜、牛膝各10g,通草9g,僵蚕8g。
主治:湿热型。
治则:清热利湿、宣痹止痛。
3.蠲痹汤3号
处方:白蒺藜、枸杞、当归、仙灵脾各12g,狗脊、鹿衔草、僵蚕各15g,全蝎、蜈蚣、白花蛇、三七各8g,制马钱子0. 5g。
主治:肝肾亏损型。
治则:养血、益肾壮督、剔邪蠲痹。
4.蠲痹汤4号
处方:熟地、当归、仙茅、仙灵脾、鹿衔草、寄生、续断各15g,姜黄、羌独活各12g,秦艽、僵蚕、白花蛇各10g,制马钱子0.5g。
主治:肾虚夹邪型。
治则:益肾壮督、蠲痹祛邪、通络止痛。
5.蠲痹汤5号
处方:仙灵脾、仙茅、巴戟天、鹿衔草各15g,三七、全蝎各8g。
主治:肾虚夹瘀型。
治则:益肾壮阳、活血通络蠲痹。




张镜人 养肝益肾治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是血清反应阴性的多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独立性全身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髋关节、椎间和肋椎关节。张老认为,本病属于中医的骨痹、尪痹之类,古人称之为“龟背风”、“历节风”。早期表现为腰脊骶髂关节或臀部疼痛明显,随之可感脊柱、颈部僵痛,后期则脊柱僵硬,胸脊弯曲不能伸直。张老认为,其与肝肾不足、筋骨失养、肾督虚亏有关。
【病案举例】
张某,男,19岁。强直性脊柱炎5年,颈部及腰椎僵直,活动后臀部及胸部酸痛不适,颈部转侧不利,抬腿动作可,外展髋关节受限,胃纳尚可,夜寐欠安,舌苔薄腻,脉濡细。
证属肝肾不足,筋骨失养,督脉亏虚。
治拟养肝益肾。予炒熟地、山萸肉、淮山药、补骨脂各10g,炒川断、杜仲、桑寄生各15g,淮牛膝30g,巴戟肉、淫羊藿各10g,炒桑枝15g,葛根5g,伸筋草15g,制黄精、灵芝草各10g,香谷芽12g,功劳叶10g。服用该药1个月后,诸症均见轻减,嘱患者可服用该方数月,再行更方以观察疗效。




张思胜 内服外用结合手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常发生于青年男性脊柱的慢性炎症性免疫病。病情发展可致脊柱畸形强直,是造成人群残疾的重要病因。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侵犯中轴骨骼及四肢大关节的慢性进行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多从骶髂关节开始,发展可致椎间盘纤维环及周围韧带钙化,椎后关节及四肢大关节软组织附着处发生附着端炎,最后造成脊柱及四肢大关节周围软组织钙化、关节破坏骨化融合强直,关节功能丧失。病变常呈发作与缓解的自然交替过程。因此张思胜认为,本病的治疗关键是早期诊治,延缓控制病情的发展,防止畸形的发生。现代医学多用非甾体抗炎药及激素等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因长期使用毒副作用大,且停药后易反弹,疗效并不满意。
张思胜认为,本病属于中医学“骨痹”、“龟背”等病的范畴。阴阳偏虚是本病发病之根本,风寒湿热等外邪乘虚侵入机体,着于筋骨,留滞督脉,闭塞经络,气血不畅为本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整个病程过程中,虚、邪、痰、瘀、寒、热相互搏结,邪正交争,虚因邪生,虚实痰瘀并见,相互为患,形成恶性循环。辨证可分为阳虚督寒型、肝肾阴虚型、血瘀型、寒湿型、湿热型、痰瘀痹阻型,临床以阳虚督寒型最为多见,肝肾阴虚型次之,血瘀型、寒湿型、湿热型乃虚中挟实之证,痰瘀痹阻型为病程日久,迁延不愈,正虚邪恋,瘀阻于络,津凝为痰,痰瘀痹阻。张思胜从中医整体观人手,根据上述症候分别立法辨证论治,给予中药内服,同时结合中药药浴浸泡外洗患处,使药力直达病所,并配合手法治疗,对机体进行整体调节治疗,从而起到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改善机体的血液循环,促进免
疫复合物的消除和炎症的吸收,解除肌肉痉挛,缓解疼痛,松解粘连,控制病情的发展,改善和促进功能的恢复,防止畸形的发生等作用,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治疗期间嘱病人患部保暖,保持良好姿势,主动适当锻炼,避免脊柱过度负重、过久弯腰和创伤,防止各种诱发因素,以增强患部功能和提高生存质量。
治疗方法:
中药内服根据病人症状、舌脉象辨证论治。
阳虚督寒型:症见腰骶脊背部疼痛,痛连颈项,背冷畏寒,手足不温,少气乏力多汗,舌质淡,苔白,脉沉弦。治以温补肾阳

原文网址: http://book./txt/1/1171/1171_9.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