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卒中单元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的、深化整体护理的医疗护理工作模式。是由医师、护士和其他专业人员针对某个诊断或手术所做的最恰当、有顺序性和时间性的照顾计划,以减少康复的延迟与资源的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照顾质量。脑卒中是发病率很高且较易确诊的常见脑血管疾病,其治疗和康复给家庭和个人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对于缩短平均住院日,限制医疗费用,规范诊疗护理手段,加强医护合作,提高患者满意度等方面都能起到积极作用。我院神经内科从2005年11月创建卒中单元,收治脑卒中患者,2007年开始选取脑梗死和脑出血两病种施行临床护理路径。本文选取2008年1~12月的310例病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310例患者,男172例,年龄24~8O岁,平均(65.62±2.31)岁;女138例,年龄36~74岁,平均(62.57 4-1.47)岁。脑出血133例,脑梗死177例。发病后1—48h住院,所作者单位:421001 湖南省衡阳市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蒋金凤:女,大专,主管护师有病例均在发病48h内经CT或MR/确诊,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 。将31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58例和实验组152例,两组病例的年龄、性别、病变性质、文化程度及病情轻重程度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 组住普通病房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健康宣教及康复锻练等措施;实验组住卒中单元实施脑梗死或脑出血临床护理路径。对两组患者在其治疗康复各个阶段(人院首日、住院后1周、出院后1月、半年)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health StrokeScale,Nm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Bahel指数 进行量化评定。通过传统护理方法和临床护理路径对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进行对比评价。 1.3 临床路径介绍 1.3.1 临床路径流程的设计。患者人院后,责任护士将临床路径表单、变异记录单等护理文书按要求填写好夹入住院病历中,其中临床路径表一式二份,一份交患者,并对其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说明,责任护士负责路径表规定项目的完成,护士长督促检查其完成情况并签字;对于路径实施中发生的变异,班本中,在每天全科早交班时交班,根据情况修订护理计划。 1.3.2 以脑梗死临床护理路径为例介绍路径具体内容。 1.4 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表示. 2.结果 Levene检验分别进行正态性、方差齐性检验,两组比较采 两组患者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频数、率表示, 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等方面的情况采用 检验;a=o.05。使用SPSS 18.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3.讨论 3.1 临床护理路径在卒中单元应用是可行的 分均有显着差异(P<0.05),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NIHSS评分越来越低,ADL评分越来越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轻,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增强。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显示,实验组比对照组减少住院日约5.78d,减少住院费约1020元。在当今“看病贵”的情况下,降低住院费用,减少平均住院日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临床护理路径值得推广和普及。患者满意度的比较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数据说明得到了所有患者及家属的认可,并且实行“医院管理年”以来,医院各个科室的服务态度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医务人员整体素质都得到了普遍提高。相关并发症情况,两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实行临床护理路径由于护理活动的程序化和标准化 ,护理人员不会因为工作忙而遗漏某一步护理操作和某一项护理活动,而且临床护理路径的执行过程中加强了护患沟通和交流,说明按照提示,两组患者在人院首日NlHss评分、ADL评分 规范化的护理路径,加强健康宣教,预防或减少并发症是可能的。 3.2 临床护理 路径体现了护理的规范化、人性化和主动计划性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是对整体护理的深化,是完全从患者角度出发,以患者的需要预先设计路径日程计划表,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护理人员严格按照该日程计划表为患者提供有时问性有效性的照顾,护士不再是盲目机械地执行医嘱,而是有计划有预见地进行护理工作,患者也了解自己的护理计划目标,主动参与护理过程,护患双方有效的沟通,形成主动护理和主动参与相结合的护理工作模式。 3.3 临床护理路径重视健康宣教和康复护理 运用护理程序与沟通技巧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和存在的健康问题,制定健康教育和康复计划,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卒中的相关知识,促使患者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消除或减少危险因素,加强自我防护技能,如良肢位的摆放、翻身拍背预防压疮的方法以及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情绪激动等,并且每天有护理人员陪同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这样以来,加快了患者的康复进程。 4.小结 临床护理路径作为护理管理新模式,融入了成效管理的概念,将“早日康复”和“尽可能少的医疗费用”列为实施最佳护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减少了医疗行为的随意性,缩短了患者的平均住院日,降低了医疗成本,值得推广和普及。作为卒中单元规范化护理方案尚需进一步实践与完善。 参考文献 [1]袁剑云,英立平主编。临床路径实施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2002:5—8. [2]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2. [3]Goldstein LB,Barrels C,Davis JN.Inter'rater reliability of the NIHStoke Scale[J].Arch Neurol,1989,46:660. [4]方定华,陈小梅,李漪。脑血管病临床与康复[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57. [5]王灵芝,陈秋月,杨丽华,等。护理l晦床路径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5):9—10. [6]吴红霞,安勤。护理临床路径在普外科病人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5,19(7):1351. [7]袁艳玲,赵克华,胡绣华。实施护理临床路径的意义和方法[J].现代护理,2006,12(28):2731—2732. [8]郭瑞琴,黄云英。卒中单元病人的健康教育[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6):712—7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