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当事人:曾国藩升迁秘籍

 博物洽闻 2014-07-22





曾国藩升迁秘籍


上头有人好办事




        曾国藩不仅少年得志,而且在京官的十几年中,升迁极快。1838年中进士,1840年授翰林院检讨,1847年升内阁学士、礼部侍郎,1849年迁礼部右侍郎。以后的4年兼任过兵部右侍郎(1849年)、工部左侍郎(1850年)、刑部左侍郎(1851年)、吏部左侍郎(1852年)。从官阶上看,从翰林院检讨的七品,升迁到礼部侍郎的正二品。曾国藩十分得意,写信通告亲友,说自己是“十年七迁,连跃十级”。清朝官制共是“九品十八阶”。每一品级有从品和正品之分,就是说一个官位上有从、正两级。这样算起来,曾国藩十年京官,由七品到正二品,的确是连跃了十级。他自己认为,环视左右,极少有升这么快的。给弟弟的信中说:“37岁至二品者,本朝尚无一人。”


拜访主考官:四十二名变第二名

  当曾国藩走进翰林院成为大清帝国的储备官员时,他就像一匹蓄势待发的千里马在寻找自己的伯乐。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好友王闿运坚持认为,曾国藩能在道光年间十年七迁,成为当时汉族大臣中数一数二的人物,其恩师穆彰阿的提携功不可没,比他稍后的人也持同样的看法。

  道光十八年(1838),穆彰阿被任命为会试主考官,第三次赴京会试的曾国藩便中第三十八名贡士。四月,殿试得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按惯例,位列三甲的人是不能进入翰林院深造的。曾国藩失望至极,准备放弃朝考,甚至已收拾好行李、租了马车准备回湖南了。同乡好友劳崇光一语点醒梦中人:“顺德人罗惇衍、泾阳人张芾、昆明人何桂清三人均于道光十五年(1835)中了进士,张芾、何桂清比较世故,立马拜见了主考官穆彰阿,而罗惇衍却没有踏入穆府半步。等三人分配职位的时候,罗惇衍吃了大亏,以年纪太轻为由,等候察看,而张芾、何桂清却分到肥差。你的转机就在穆彰阿身上,他是你会试的主考,不妨去拜访他。”

  曾国藩恍然大悟,立马于当晚登门拜谢会试座师穆彰阿,两人的谈话内容已不得而知,但他在接下来的朝考中显然得到了穆彰阿的帮助。当时担任朝考主考官的穆彰阿特意调阅了曾国藩的试卷,发现曾国藩的小楷漂亮,文理顺畅,于是当即圈定他为翰林院庶吉士,列为一等第三名。后来,朝考结果呈道光皇帝审核时,穆彰阿还向道光皇帝极力推荐,道光皇帝于是又把曾国藩提升为一等第二名。这样,曾国藩的成绩就由殿试的三甲第四十二名,一跃而成为朝考一等第二名,这个结果令曾国藩本人都始料未及。虽然曾国藩不是穆党核心人员,但自此以后,穆彰阿对他的提携也算不遗余力,曾国藩的仕途也如拨云见日般开阔了不少。



曾国藩恩师穆章阿

作弊取得好成绩 小京官爬到侍郎高位

  大树底下好乘凉,朝中有人好做官。有了穆彰阿这棵大树,加上自己刻苦努力,曾国藩在翰林院的日子还算舒畅。道光二十三年(1843),清廷突然宣布要组织翰林、詹事们进行考试。翰詹考试通常每六年举行一次,上次考试是道光十九年(1839),这次考试提前了两年,让翰林、詹事们措手不及。更为糟糕的是,曾国藩是三月初六才知道这个消息的,而初十就要考试了,他只有四天的准备时间。曾国藩在当天的日记中写下了当时惶惑的心情:“听到这个消息后甚觉惊慌,很久不作诗赋了,也基本上没有写过奏折,最近眼睛又看不清东西,进场之后恐怕做不完试卷。”

  初十日,考试如期举行。考试过程中,有位同学因夹带被抓了出来,交刑部治罪,闹得人人自危,让曾国藩不免临场紧张。考完后,曾国藩将答案与众人阅看,立马就发现有一大错误。他痛斥自己:“粗心至此,有何颜面跻身翰林词臣!”但后悔已来不及了。

  不过,这次翰詹考试的主考官还是穆彰阿。据说,穆彰阿早有安排,待曾国藩交完卷后,穆彰阿便暗示曾国藩说,听说平日积累了不少诗文作品,很早就想拜读,能否一瞻墨宝?曾国藩马上心领神会,将考试的诗赋用工整的小楷誊写好,亲自送给穆彰阿。如果这事发生在唐代,则完全可以冠冕堂皇,因为这不叫舞弊,叫毛遂自荐。这是唐代的一种科举习俗,叫行卷。应试者为了增加及第的可能性,将自己的诗文在考前呈送给朝中权贵,以求推荐。宋太祖为了避免权臣结党营私,下令废止,但直到清末,暗中行卷之风依然屡禁不止。穆彰阿用此举收揽人心,十分奏效。十三日成绩揭晓,一等五人,二等五十五人,三等五十六人,四等七人。曾国藩位列二等第一名,取得不错的成绩。次日上午,曾国藩得到道光皇帝的接见,升任翰林院侍讲。下午,曾国藩立即去拜谢穆彰阿的知遇和提携之恩。 

曾国藩

广结人脉:春节是联络感情的最好时机

  春节拜年是联络情感最好的时机。道光二十一年(1841)正月初一,曾国藩前往太和殿向皇帝行完礼后,回家为父亲庆贺,饭后到各位老师家拜年。初四日,他在日记中写道:“本年贺年,拜各老师、湖广同乡、甲午乡试大同年、戊戌会试同年。初一日起至是早拜完。”在北京一年左右的时间,曾国藩不但建立了一个较大的关系网,而且在处理人际关系上也是轻重有别、拿捏得当,颇为老到。

  师生关系是以共同的事业、志趣为基础的,这种关系在封建时代的官场至关重要。曾国藩的老师很多,如穆彰阿、季芝昌、吴文镕、唐鉴等。座师穆彰阿可以说是曾国藩势力“最牛”的老师。房师季芝昌虽然权力不如穆彰阿大,但也当过军机大臣。道光皇帝病危后,季芝昌还做过“顾命大臣”,扶持咸丰皇帝登基。唐鉴官职虽然不高,但他是当时朝廷的理论

  权威,学术界中的泰山北斗,追随者不在少数。这批人无论对曾国藩做人、做事还是做官帮助都很大,是曾国藩走向社会的关系基础。

  曾国藩对老师均是礼敬有加,逢年过节、生日寿辰,都要一一登门拜谢师恩。穆彰阿生日时,别人都送奇珍异宝,曾国藩则送一幅自己精心写的寿联,把自己的“长进”展现给恩师。唐鉴致仕回湖南时,曾国藩作诗《师说》一首,并写《送唐先生南归序》以表示怀念。唐鉴《国朝学案小识》成书后,是由曾国藩认真校对和帮助出版的。唐鉴七十岁生日时,曾国藩又邀集吴廷栋、窦垿等作诗文祝寿。吴文镕出任江西巡抚时,曾国藩早早起来,一直送到彰仪门外才依依惜别。

曾国藩

十年七迁 连跃十级

  当曾国藩走进翰林院成为大清帝国的储备官员时,他就像一匹蓄势待发的千里马在寻找自己的伯乐。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好友王闿运坚持认为,曾国藩能在道光年间十年七迁,成为当时汉族大臣中数一数二的人物,其恩师穆彰阿的提携功不可没,比他稍后的人也持同样的看法。

  曾国藩在京做官的十几年中,升迁极快,“十年七迁,连跃十级”,简直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道光二十九年(1849)正月,曾国藩在给同年进士陈源兖的信中谈及升迁一事说:“我本是疏野之性,肮脏之貌,不但我自己意料不到升迁如此迅速,即是要好的朋友也不曾料到。”

  

晚年的曾国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