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评】那些另一面

 sanmin 2014-07-22

【书评】那些另一面——《透明的红萝卜》

作者:汀泠 时间:2012年10月14日 点击:453 评论数:0

莫言的文字总带有浓重的乡土气息,而这种乡土气息却又和当时沈从文,路遥他们的文章似乎有很大的不同,不再是单纯的讴歌人们农村的质朴,善良,也不在颂扬劳动的伟大。他的作品就像“那些童年的另一面”一样悲伤,冷漠,抑郁一幕一幕的另人心惊,像一幅印象派后期的画卷一样,似乎有些蹩脚的线条,不按常理的颜色,一齐都堆在纸上,扭曲中似乎有什么被剥离了。而这一种难以压抑的冲动,一种用诗化的眼睛去看世界,用暴力的语言去舒缓平复内心的冲动。

   记得看过一组很有名的摄影作品叫“那些童年的另一面”里面的孩童的面容不似和印象中的那样可爱,快乐,充满朝气,而是悲伤,冷漠,抑郁一幕一幕的另人心惊,又觉得有隐隐的悲伤流动其间,让人透不过起来。
   而这,也许就可以类于莫言的作品吧。
   莫言的文字总带有浓重的乡土气息,而这种乡土气息却又和当时沈从文,路遥他们的文章似乎有很大的不同,不再是单纯的讴歌人们农村的质朴,善良,也不在颂扬劳动的伟大。他的作品就像“那些童年的另一面”一样悲伤,冷漠,抑郁一幕一幕的另人心惊,像一幅印象派后期的画卷一样,似乎有些蹩脚的线条,不按常理的颜色,一齐都堆在纸上,扭曲中似乎有什么被剥离了。而这一种难以压抑的冲动,一种用诗化的眼睛去看世界,用暴力的语言去舒缓平复内心的冲动。
   透明的红萝卜似乎每个文字都是无比真实的体现,讲诉着生活,劳动,感情。而其中又穿插着朦胧诗化句子,带有淡淡的神秘悲伤的色彩,使人物色彩不再鲜明却在朦胧里变的饱满真实起来,不再只是单单朴实善良,也有欲望。不再单单是坚强倔强,也是敏感悲伤的。。。。
  《透明的红萝卜》连作者本人都不能清楚的说明红萝卜到底象征了什么,因为这一切的开始只是源于一个奇幻的梦。作家莫言自己说“有一天凌晨,我梦见一块红萝卜地,阳光灿烂,照着萝卜地里一个弯腰劳动的老头;又来了一个手持鱼叉的姑娘,她叉出一个红萝卜,举起来,迎着阳光走去。红萝卜在阳光下闪烁着奇异的光彩。我觉得这个场面特别美,很象一段电影。那种色彩、那种神秘的情调,使我感到很振奋。其他的人物、情节都是由此生酵出来的。当然,这是调动了我的生活积累,不足的部分,可以用想象来补足。”(摘自《中国作家》)
   文章中没有明确指明这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一段农村生活,但是从公社工作、集体劳动、吃大锅饭、干部强调的组织性纪律性上读者会发觉这是“文革”时期。在那样一个特定的时期人们高而远不可实现的“目的”而驱动着。在连温饱,连基本生活都无法保障的情况下生活中也还是有理想的,这种欢乐和理想都被当时的政治背景染上了奇特的色彩。而同时作者又在刻意淡化政治背景和历史,意图就是不要再写痛苦年代的作品了,而是要把那段生活写得带点神秘色彩、虚幻色彩,稍微有点感伤气息。
   黑孩,老、小铁匠,小石匠和姑娘看似各个独立但作者用淡淡的甚至带有点点哀伤语调串联在一起,一种似雾迷花般的气质将其拢在在一起,让人不自觉的陷入其中。
   黑孩是像个小煤精一样的孩子,寡言,倔强,孤僻。作者对他的描写手法很单一,没有语言,没有心理,甚至没有神态,只有单一的近乎枯燥乏味的动作描写,而黑孩的形象却在这简单的描写中变得愈加丰满。
    首先黑孩是个可怜的孩子“孩子赤着脚,光着脊梁,穿一条又肥又长的白底带绿条条的大裤头子,裤头上染着一块块的污渍,有的象青草的汁液,有的象干结的鼻血。裤头的下沿齐着膝盖。孩子的小腿上布满了闪亮的小疤点。”“他的头很大,脖子细长,挑着这样一个大脑袋显得随时都有压折的危险。”大冬天里,穿一件单衣,趟在冰冷的河中,却只觉得河水温柔。
   在这样一个充满苦难的时代,黑孩充满苦难的成长经历养成黑孩的另一个不怕苦的个性。
  “孩子急促地拉着风箱,瘦身子前倾后仰,炉火照着他汗湿的胸脯,每一根肋巴条都清清楚楚。左胸脯的肋条缝中,他的心脏象只小耗子一样可怜巴巴地跳动着。老铁匠说:‘拉长一点,一下是一下。’”
他从不怕冷,当十分强壮的老铁匠都穿上亮甲似的棉袄时,他仍然只穿一条大裤头子,光背赤足,但也不见他瑟缩。钢火在他肚皮上烫起几个大燎泡,他一点都没有痛的表情,眼睛里跳动着心荡神迷的火苗。他用手去抓热铁,让热铁像知了一样在手里滋啦滋啦地响,把手烫得冒出黄烟,可他还不慌不忙,让这种灼热感从指尖传导到心里去了。
   而黑孩是个倔强,敏感的孩子。他看得到一切,听得懂一切,小铁匠使法子挤兑老铁匠,姑娘和小石匠的激情,小铁匠的妒恨以及转变为对他的百般刁难,一切的一切他都看着,听着,沉默着,沉默者。。。。赤条条的身子被煤灰染的黝黑,精灵一样生存在充满苦难的世界。
    黑孩和姑娘看到了小铁匠为了学到师傅淬火的技术,硬把手伸到水桶里去试水温,师傅就把烧红的钢钻子戳到他胳膊上,他被烫伤了,但偷到了技术。
    ————“小铁匠在铁砧子旁边以他一贯的姿势立着,双手拄着锤柄,头歪着,眼睛瞪着,象一只深思熟虑的小公鸡。
    姑娘目瞪口呆地欣赏着小铁匠的好手段,同时也忘不了看着黑孩和老铁匠。打得最精彩的时候,是黑孩最麻木的时候(他连眼睛都闭上了,呼吸和风箱同步),也是老铁匠最悲哀的时候,仿佛小铁匠不是打钢钻而是打他的尊严。
    钢钻锻打成形,老铁匠背过身去淬火,他意味深长地看了小铁匠一眼,两个嘴角轻蔑地往下撇了撇。小铁匠直勾勾地看着师傅的动作。姑娘看到老铁匠伸出手试试桶里的水,把钻子举起来看了看,然后身体弯着象对虾,眼瞅着桶里的水,把钻子尖儿轻轻地、试试探探地触及水面,桶里水“咝咝”地响着,一股很细的蒸气窜上来,笼罩住老铁匠的红鼻子。一会儿,老铁匠把钢钻提起来举到眼前,象穿针引线一样瞄着钻子尖,好象那上边有美妙的画图,老头脸上神采飞扬,每条皱纹里都溢出欣悦。他好象得出一个满意答案似地点点头,把钻子全淹到水里,蒸气轰然上升,桥洞里形成一个小小的蘑菇烟云。汽灯光变得红殷殷的,一切全都朦胧晃动。雾气散尽,桥洞里恢复平静,依然是黑孩梦幻般拉风箱,依然是小铁匠公鸡般冥思苦想,依然是老铁匠如枣者脸如漆者眼如屎克螂者臂上疤痕。
  老铁匠又提出一支烧熟的钢钻,下面是重复刚才的一切,一直到老铁匠要淬火时,情况才发生了一些变化。老铁匠伸手试水温。加凉水。满意神色。正当老铁匠要为手中的钻子淬火时,小铁匠耸身一跳到了桶边,非常迅速地把右手伸进了水桶。老铁匠连想都没想,就把钢钻戳到小伙子的右小臂上。一股烧焦皮肉的腥臭味儿从桥洞里飞出来,钻进姑娘的鼻孔。
  小铁匠“嗷”地号叫一声,他直起腰,对着老铁匠恶狠狠地笑着,大声喊:“师傅,三年啦!”

  老铁匠把钢钻扔在桶里,桶里翻滚着热浪头,蒸气又一次弥漫桥洞。姑娘看不清他们的脸子,只听到老铁匠在雾中说:“记住吧!”
  没等烟雾散尽她就跑了,她使劲捂住嘴,有一股苦涩的味儿在她胃里翻腾着。”
    这里没有文明社会尊师重教的理念,而是迫切的要求一代新人换旧人的残忍,黑孩的麻木,老铁匠的悲哀,姑娘的苦涩,都反映了这个社会自私和残酷。而之前写到老铁匠胳膊上的伤疤似乎也隐喻了老铁匠当年就是这样头学到了技艺挤兑走了师傅,而这一切似乎就像一个轮回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代被残忍的淘汰和遗弃。
    老铁匠总在最悲怆的时刻唱这段最荒凉的戏文——恋着你刀马娴熟通晓诗书少年英武,跟着你闯荡江湖风餐露宿吃尽世间千般苦。想来声音是有些突兀的吧,但仍旧觉得美,悲凉的美。贯穿着全文,以一种旁观者的冷漠眼光看着世间的悲凉 。
    而目睹这种种的黑孩作者给予了他一个奇异的梦幻似的所在——透明的红萝卜。
   “他看到了一幅奇特美丽的图画:光滑的铁砧子。泛着青幽幽蓝幽幽的光。泛着青蓝幽幽光的铁砧子上,有一个金色的红萝卜。红萝卜的形状和大小都象一个大个阳梨,还拖着一条长尾巴,尾巴上的根根须须象金色的羊毛。红萝卜晶莹透明,玲珑剔透。透明的、金色的外壳里苞孕着活泼的银色液体。红萝卜的线条流畅优美,从美丽的弧线上泛出一圈金色的光芒。光芒有长有短,长的如麦芒,短的如睫毛,全是金色”
    他所有精力全都集中在那个最他从没见过的那么美的红萝卜上,但愤怒的小铁匠却因黑孩的关注把那个萝卜扔进了河里“那个金色红萝卜砸在河面上,水花飞溅起来。萝卜漂了一会儿,便慢慢沉入水底。在水底下它慢慢滚动着,一层层黄沙很快就掩埋了它。从萝卜砸破的河面上,升腾起沉甸甸的迷雾,凌晨时分,雾积满了河谷,河水在雾下伤感地呜咽着”……而黑孩儿没能捞起那个萝卜,最美的永远是得不到的。 
   《透明的红萝卜》给人一种迷离恍惚之感。它所描写的一切,似乎是现实的,又是非现实的,是经验的,又是非经验的,是透明的,又是不透明的。这种界于现实与文艺之间的朦胧美渐渐浮现水面。
    构思是作家的内心状况孕育出来的,是闪电弥漫于大气中到极限时,一朵朵白色的积云便成为厚厚的阴云,在云层中,这浓密的电就迸发出第一道闪光。《透明的红萝卜》从一种意象开始,一个金色的红萝卜开始。首先作者将梦境给了黑孩,他在泛着幽蓝的铁板上看见了一个金色的红萝卜,那萝卜晶莹透明、玲珑剔透,尾巴上的根根须须像金色的羊毛,红萝卜的线条流畅优美,从美丽的弧线上泛出一圈金色的光芒,透明的萝卜里还流动着活泼的银色液体。于是孩子着迷般地寻求它,以至于到萝卜地去,把每一个萝卜都拔下来举到阳光下端详,最后把一片地萝卜全部拔光。萝卜能够透明,还是红色的,这已经是一个富于诗意的意象,萝卜披上一层朦胧似纱的美丽。这里面凝聚着作者风格上、美学上的追求,将现实因素和艺术因素溶成一体,形成特殊的小说艺术形象,如此处理艺术与现实生活的关系,齐白石老先生曾有一个很好的概括,叫做“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也应了开头所说关于美的观念。(摘自《透明的红萝卜——发现作品中的朦胧美 》)
    而这也许就是所谓的东方魔幻主义,苦难,魔力与美。疏离恍惚中却又渐渐清晰起来流动的都是美感。
    而小说最终的结局却是无限悲凉的,小铁匠终于挤兑走了老铁匠,老铁匠在孤独中一个人离开,小石匠最后被小铁匠打败,而菊子却被小铁匠在无意中刺瞎了右眼。小铁匠因此几乎疯了,而黑孩却一个人在拔萝卜,他不停地拔啊拔啊,把每个萝卜放在阳光下去看,却再没发现那样美的透明的红萝卜了。最后被当场捉住,被扒光了全身的衣服,赤裸地在萝卜地里奔跑…… 
  看地的老人两行浊泪,看书的人无限心酸。 恍然间我似乎又听见了老铁匠的咿呀低沉的吟唱——恋着你刀马娴熟通晓诗书少年英武,跟着你闯荡江湖风餐露宿吃尽世间千般苦。千般苦啊,千般苦。。。。。

  但最后的画面依然有奇异的美感“黑孩钻进了黄麻地,象一条鱼儿游进了大海。扑簌簌黄麻叶儿抖,明晃晃秋天阳光照”…… 
    明晃晃秋天阳光照……阳光刺眼的人流泪,而人们却不能不爱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