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临床研究进展水平

 杏林脉香 2014-07-24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临床研究进展水平

高血压病是影响人类健康最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高血压病不仅是独立的心血管疾病,而且也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降低血压能有效控制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所以,有效控制血压历来备受关注。中医药从整体出发,调整阴阳平衡,治疗高血压病有独特的疗效与方法。笔者就近年来中医药专家治疗本病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概述如下。

1.病因病机认识

中医学没有“高血压病”病名。因罹患者多以头痛、头晕为临床表现,所以属于中医学“头痛”、“眩晕”范畴。《黄帝内经》时期已经认识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奠定了“头痛”、“眩晕”的辨证基础,后世朱丹溪“无痰不作眩”及张景岳“无虚不作眩”的认识,对“头痛”、“眩晕”的病机认识产生深远影响。在此基础上,近年来。老中医药专家又有新的认识与发展,表现在以下方面。

1.1阴阳失调、气血紊乱曹氏 认为人过中年,由壮渐老,肾气日亏,精气渐衰,待至老年,肝肾两亏;加之人们长期精神紧张,忧思郁结,或恣食肥甘,嗜酒过度,或房劳及先天不足等先后天因素,使阴阳消长失调,出现肝肾阴虚、阴虚阳亢、肝火亢盛等。气血功能逆乱,痰浊瘀血蕴于血脉,导致痰涎壅盛、瘀阻血脉等。病机根本为阴虚阳亢兼痰瘀互阻。陈氏认为高血压病因主要分内因、外因。内因为精气虚衰,禀赋阳盛阴虚;外因为情志、饮食、劳倦及房劳。病机为脏腑阴阳气血失调,主要为肝肾阴阳平衡失调。病理因素主要为风、火、痰、瘀、虚。病位以肝肾为主,涉及脾、心。傅氏认为,原发性高血压病机主要是由于风、痰、火三者作用于肝、肾,相互转化,虚实演变,使气机逆乱,阴阳失调。

1.2心虚立论、瘀血致眩郭氏等认识到,传统观念多以肝阳上亢、阴虚阳亢、肝肾阴虚、心肾两虚、痰浊中阻、阴阳两虚等证为着眼点和临床治疗的切人点来论治高血压病。虽能改善症状,但难以巩固或提高疗效。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对高血压研究的不断深入,逐渐认识到近30多年中医以肝肾阴阳为辨证模式治疗高血压病,治疗注重改善症状,已与中医治病求本、治病防变的治疗目标尚存有较大差距。而且课题组应用中西医结合会有关虚证和血瘀证的全国标准对100例高血压病门诊患者进行临床流行病学的中医研究,结果发现.无论是高血压的I期、Ⅱ期还是Ⅲ期患者,心虚证者都多于肝虚证、肾虚证,血瘀证也多于同期的气虚、阴虚、阳虚证者。钱氏也认为老年高血压病是一个长期的病理过程,其中血瘀为其主要病理因素之一。饮食不节,脾失健运。以致水谷不化精微,聚湿生痰,痰浊阻滞壅塞脉道,气血运行不畅;或久病不愈,脏腑气血亏虚。气血运行不利,内生瘀血,阻滞脉络。

1.3肝为核心、病及他脏  欧氏认为原发性高血压在疾病的不同阶段或多或少均涉及了肝气、肝郁、肝火、肝风、肝阳、肝阴、肝血等肝脏病理生理的诸多方面,尤其是肝阴和肝阳。肝脏病理变化对气血的影响使这一病理过程涉及了血热、血瘀、血虚、气郁、气滞和气虚甚或气血两虚等气血的病理变化,同时肝脏病理变化对其相关脏腑的影响使这一病理过程不可避免地涉及了脾湿、心火、心脉瘀阻,脾虚、心气虚和肾虚等脏腑虚实的病理变化。这样原发性高血压便呈现出以肝为病变核心,涉及心、脾、肾,以肝阴虚肝阳亢为病理基础.涉及肾虚、脾虚、心气虚和风、火、痰、瘀诸邪的病理特点,即原发性高血压具有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变化多端的特点。孙氏认为,高血压病的发生虽与阴阳失调、气血紊乱有关,但其病因病机关键在肝。肝为风木之脏。体阴而用阳,主升主动,无论是情志失和,饮食不节.还是久病体虚,最后都会影响到肝的阴阳失调。素体阳盛之人,肝阳偏亢,化火生风,风生火动,上扰清窍则为眩晕;或长期情志不遂,肝气郁结,郁久化火,肝阴耗伤,风阳易动,亦致眩晕;或肝气横逆犯脾,脾失健运则聚湿化痰,流于血脉则痰瘀互阻而见眩晕:或肾阴素亏,水不涵木,肝失所养,以致肝阴不足,肝阳上亢而眩晕;肝藏血,各种病理因素导致火盛灼血伤络,则血瘀,也可发为头痛眩晕。总之,高血压病多以肝之阴虚阳亢为病理基础,涉及心、肾、脾三脏和风、火、痰、瘀诸邪。

1.4气虚生痰、清阳不升  王氏认为。现代人压力大、负担重,生活节奏快,步入中年后,脏腑功能渐亏,或肝肾亏虚,或气血不足,加之情志失调,或嗜食肥甘厚味,肝脾失和,脾失健运,进一步加重肝肾、气血亏虚,终致痰浊内生,脉络瘀阻。气虚生痰,痰浊内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上扰清窍,故发为眩晕、头痛之症。魏氏认为痰浊是现代人患高血压病的主要病因.并且贯穿于高血压病的全过程。

总之,正如张氏认为高血压病起病缓慢、病程长、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导致机体脏腑阴阳失调,气血功能紊乱,病位涉及肝、脾、肾(实为五脏),病理因素主要为风、火、痰、瘀、虚,病程中各证候相互兼夹或转化.病情复杂。

2.特色治疗方法

2.1补益肝肾、调节阴阳  曹氏…认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关键在于补益肝肾,调整阴阳平衡.临床中多采用以下自拟方为基本方进行加减治疗。自拟方药物组成:稀莶草20g,夏枯草20g,杜仲12g,天麻12g,钩藤(后下)15g,葛根20g,牛膝15g。方中杜仲、牛膝为君,《本草纲目》称杜仲为“肝经气分药,润肝燥,补肝虚”,《本草经疏》称牛膝“走而能补,性善下行,故人肝肾”,二药合用补益肝肾以治本;天麻、钩藤平肝祛风,以制肝阳上逆之势,为臣;稀莶草补肝肾,夏枯草降肝火,二药合用既可补肝肾,又能制约君药温热之性。共为佐药;葛根善升发脾胃清阳之气,可改善本病患者颈项强痛症状,为使药。诸药补肝肾之本,并治阴虚阳亢之标,甚合本病之病机。张氏认为平肝降逆.重镇潜阳是急发之举,根据多年的经验自创“降压饮I号方”。该方由黑芝麻、黄芩、夏枯草、天麻、葛根五味药组成,方中黑芝麻甘平,调五脏、补肝肾,滋阴养血柔肝:黄芩苦寒,能清上焦之火,兼泄肝经之热;夏枯草苦寒,清肝凉血,软坚散结,利尿降压;天麻息风止痉,平肝潜阳,可治肢体麻木,头晕昏旋等症;葛根解肌生津。疏肝柔络。全方药简意赅,补中有泻,守中寓清,能调阴阳而趋平衡。

2.2佐金平木、而致和平何氏认为.佐金平木法治疗高血压病是针对“金衰不能制木”,即肺金功能低下,不能制约肝木,以致肝阳上亢或肝火上炎等而导致的一系列病证。但佐金不仅是清金,而是指采取各种方法辅佐、帮助、促进肺脏功能恢复正常。因此。佐金具有辅佐、帮助、促进之意,临床所采用的清肺、宣肺、肃肺、润肺等方法均为佐金法。平木也不仅是平肝.而是和平之意,“使肝木和平”。何氏临证依据肝、肺两脏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特点,结合高血压病患者发病的实际情况,将清金制木发展为佐金平木法,具体从以下两方面论治。一是宣降肺气,清肝泻火,临证常选用炙瓜蒌皮、枇杷叶等宣降肺气;桑叶、菊花、牡丹皮、栀子等清肝泻火。二是清肺润肺,平肝养肝,临床常选用桑白皮、地骨皮、黄芩、南沙参、天冬、麦冬、沙参、百合等清肺润肺:天麻、钩藤、女贞子、墨旱莲、沙苑子等平肝养肝。

2.3调整肝肾、活血化痰  田氏根据肝肾失调.痰瘀阻络的病机关键,制定调整肝肾,活血化痰的基本治法,以此为依据创制补肾涤痰化瘀方治疗高血压病,药用桑寄生、何首乌、菊花、石决明、益母草、生山楂、陈皮、半夏、茯苓、泽泻、甘草。方中桑寄生,性平味甘苦,入肝、肾经,功擅补益肝肾,性缓气和,可升可降,补而不滞,故为君药;何首乌人肝肾经,补肝肾,益精血,又能收敛精气,可助桑寄生补益肝肾之功。菊花清香宣散,可升可降,既能疏散风热,又能清肝明目,石决明平肝潜阳,三味同为臣药;益母草、生山楂活血行滞,牛膝引血下行,二陈汤加泽泻祛湿化痰,共为佐使。诸药合用,标本兼治,共奏补益肝肾,平肝潜阳之功。

2.4益气化浊、平抑肝阳  王氏认为治疗高血压病既当着眼于补益肝肾、气血,平抑肝阳,还需重视益气化浊。气属阳,津液属阴。无论痰浊,还是湿浊.终归于病理的津液。要祛痰化湿,全赖于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和气的气化、湿煦、推动作用。所以凡治上虚者.犹当以兼补气血为最。故在辨治高血压病上体现了对益气化浊之法的重视,标本兼治。自拟基础方药物组成:黄芪30g,党参20g,白术15g,茯苓15g,法夏15g,天麻15g,石菖蒲12g。李东恒在《脾胃论》中说到“足太阴痰厥阴头痛,非半夏不能疗;眼黑头眩,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除”,故必用此二药。方中重用“补药之长”的黄芪、党参,与茯苓、白术相伍健脾益气以治生痰之源,与法夏、石菖蒲相配化痰除湿,气得行则湿自化。

2.5辛开苦降、清热祛湿  杨氏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屡以辛开苦降法诊疗之,效果显著。以“小陷胸汤”合“半夏泻心汤”化裁,均获良效。其组方多以瓜蒌、黄连、黄芩、半夏为主,并根据临床症状适当加减。半夏辛散温燥主入脾胃而善祛脾胃湿痰:黄连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瓜蒌性寒,味甘:微苦,可利气开郁,导痰浊下行而奏开胸散结之效。三者相伍,清热涤痰、散结开痞之功益著。黄芩苦寒协黄连,能解热生之湿也。瓜蒌导痰浊下行,佐以味苦燥湿之黄连、黄芩。可截生痰之源;黄连、黄芩泻火涤热,配以瓜蒌祛胸中之痰.以利气散结。上四者相合,辛开苦降,清热祛湿,则气机得复,诸症可解。

3.展望

综上所述。近年来,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取得长足发展,临床研究提出许多新的理论和观点。本节着重论述名老中医专家治疗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认识与特色疗法,而对于专病专药、辨证论治、针灸等未详细讨论。从近年来文献分析看,笔者认为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具有明显的优势与特色。不仅表现为疗效突出,而且方法多样,有辨证论治、专病单方、中药外用、针灸等。而且中医治疗方法有创新,如佐金平木法、益气化浊法、辛开苦降法等在治疗高血压中的运用。(2)对高血压病病因病机认识.理论上有突破。在传统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认识基础上.近年来。瘀血内阻、痰浊内盛日益得到重视。(3)理论认识上有新的突破。例如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将高血压研究与心、脑病理机制有机结合,为中医药研究高血压指出新的思路与方法。(4)在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研究中,值得一提的是要重视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的的研究与总结。尤其应对名老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经验、方法进行实验研究,以及用于高血压病并发症的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