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肾降压颗粒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

 柴桂苓 2017-11-23
桑寄生15g、女贞子15g、淫羊藿10g、黄芪30g、 黄精( 制) 15g、泽泻15g、酸枣仁( 炒) l 2g、怀牛膝15g、丹参30g、当归尾10g、水蛭6g。

补益肾气、燮理阴阳、活血通络。
肾气虚衰之眩晕,耳鸣或耳聋,健忘,腰膝酸软,不耐寒热,神疲乏力,尿后余沥等,适用于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并见有上述证候者。


( 一) 肾虚为本,阴阳失调
高血压病有漫长的疾病过程,十数年或数十年不等,在其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中,经历了一个由实致虚,因虚生实,最后导致虚实夹杂的病理过程。
在病因方面,现代医学认为,长期精神紧张,缺少体力活动,有遗传家族史,体重超重,高盐饮食等与高血压的发病密切相关。中医学的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脏腑、气血、阴阳、津液等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其一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舒畅而恶抑郁,其气主升主动,调畅气机,疏通气血,长期忧郁恼怒,气郁化火,使肝阴暗耗,风阳升动,上扰清空,而致头痛、眩晕、血压升高,从而形成 高血压病早期的病因之“ 风⋯‘火” ,如经所云:“ 所患眩晕者,非外来之邪,乃肝胆之风上冒耳,,甚则有昏厥、跌仆之虞。” 其二是脾胃主运化,有消化、吸收及排泄功能,若肝郁犯脾,脾虚失运,则水湿内停,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痰浊内生,形成高血压病的另一重要病因“痰⋯‘湿” 。另外,肥胖超重是高血压病独立的危险因素,对于肥胖,中医素有“ 肥人多痰” 之说,因“ 脾为生痰之源” ,“ 脾主身之肌肉” ,故认为肥胖的病位在脾,它以脾气虚为本,以痰湿偏盛为标。至于高钠饮食而致的水钠潴留,根据中医“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之说,也可归为脾气的亏虚所致。由此可见,在高血压发病的早期阶段,其病主要涉及肝脾二脏,以风、火、痰、湿内生,实热阳亢为主要病理特点。
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一般发生在高血压病的中期阶段。现代研究发现,持续5年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大多出现不同程度的肾损害,临床上以夜尿增多为其早期表现,以后出现蛋白尿。中医认为,在这一时期人体经历了一个由实致虚,由阳气亢盛,到肾气亏虚,阴阳取得低水平暂时平衡的阶段。《素问· 生气通天篇》言:“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 。初期高血压病常为阴虚阳亢型,但根据景岳“ 阳非有余” 的观点,阴虚阳亢并非真的阳气过多,而是真阴不足以潜纳阳气,阳气上越所致。之后盛极而衰,阳气由阴损及阳,表现为阴阳两虚的证候。在此期间,无论是高血压早期的风、火、痰、湿等病理产物,还是相对亢盛的阳热之气,均会逐渐消耗人体的真阴,导致肾阴不足,久之阳气生化无源亦出现亏虚之象,致阴阳俱虚,达到阴阳低水平的短时间平衡,或偏盛、偏衰均不明显的情况,在临床上仅表现为肾气虚弱之症。
高血压病肾损害多发生在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此年龄区问,生理性老化也是以肾气虚衰为标志的。《素问· 上古天真论》日:“ 女子⋯ ⋯ 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 ⋯ 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于上,面焦,发鬓斑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 ⋯ ” 说明了肾中精气随年龄增长由盛到衰的过程。肾阴虚,水不涵木,肝失濡养,肝阳上亢,或肾阳虚,肝失温养,虚风内动,脑转耳鸣,发为眩晕。临床常见老年高血压以肾虚为主要表现,常可见肾气虚衰,肾阴偏虚、肾阳不足或肾阴阳两虚的表现。故多数人认为高血压病之本在肾,病位在肝。现代临床研究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结论,如衷氏等分析105年例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以气虚及阴虚检出率最高,分别为30/105和11/105例,而血虚 及阳虚的检出率仅为2/105和7/105;从五脏虚损表现来看,以肾虚、心虚及肝虚的检出率较多,明显高于肺虚与脾虚的检出率(P( 二) 血瘀为标,肾络不通
高血压病的发生,虽有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内伤虚损,先天禀赋的不同,但皆以肝肾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为病变之本。结合临床实践和大量文献研究,发现“ 脉络瘀阻、血行郁滞” 在高血压病的发病过程中占重要作用,贯穿于高血压病全过程,在高血压病肾损害中则表现为肾络瘀阻。丹溪《金匮钩玄· 六郁》强调:“ 气血冲和,诸疾不生,一有怫郁,百病生也” 。气与血的关系说明高血压可引发瘀血,而瘀血又可加重高血压,二者互相影响。

高血压病的发展过程,也可以说是气血相互影响的过程,在早期多以气郁、气滞为主,病位在肝,中、后期则主要表现为气虚为主,病位在肾,而其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风、火、痰、湿等各种病理产物,均是瘀血产生的原因。因气致瘀,如气滞致瘀:血液在脉中循环周流,除了与心主血脉的功能有关外,还赖气的温煦推动。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故肝郁气滞,疏泄失常,则瘀血既成。气虚致瘀:多有年高脏器虚衰,气血亏虚,或思虑劳伤过度,或久病伤气而致气虚。气行则血行,气虚运血无力则血液瘀滞。即王清任说的:“ 元气既虚,必不能达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 的观点。
因热致瘀,如痰热致瘀:因平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或劳倦伤脾,以致脾阳不振,脾运失职,水湿内停,聚集成痰,痰郁化热,或肾虚不能化气行水,水泛而为痰,痰阻血络,气血运行不畅而成痰浊夹瘀。肝热致瘀:高血压病患者多性情急躁,日久肝郁化热,血受热煎熬凝聚,而成为热瘀互结,血脉郁滞导致瘀血。与《医林改错》“ 血受热则煎熬成块” 的理论是一致的。
阴阳失调,也是瘀血内生的原因之一。如阳盛致瘀:高血压病阳亢证是在阴亏的基础上派生的,阴虚则津亏液少,势必不能载血循经畅行,加之阳亢燥热内灼,煎熬营血,血行涩滞,可导致血瘀。故《读医随笔》说“ 阴虚必血滞” 。阳虚致瘀:多因久病不愈,阴阳俱虚,阴损及阳,阳虚则阴寒内盛,寒凝血滞而引起瘀血。此与《医林改错》“ 血受寒则凝结为块” 的理论相吻合。
总之,原发性高血压的早期,多表现为肝阳上亢,阴虚火旺或肝火亢盛,痰湿 中阻等。待出现。肾损害时,其病程多达数年或十数年之久,一则肝肾同源,肝阴不足,日久其肾阴亦亏,致使肝肾俱虚;二则久病入络,瘀血内生,肾虚血瘀,则变证丛生。肾之封藏之本失司,精微外漏,临床出现蛋白尿,夜尿增多。瘀血阻滞水道,或瘀血化水,泛滥肌肤则发水肿。由此可见,高血压肾损害的主要病机是肾虚血瘀。据现代医学研究,高血压病、高血压肾损害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微循环障碍,其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小板聚集性增高,亦为高血压肾损害存在血瘀证提供了理论依据。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到了慢性肾功能不全期,亦可各种证候相见,如脾肾阳虚、脾肾气虚、湿热中阻、热毒内蕴、痰瘀互结等,这时已是高血压病的终末期,是虚实夹杂,寒热交错,阴阳失调,但肾虚血瘀贯穿整个病程始终。因此,治疗高血压肾损害应紧紧围绕着肾虚血瘀这个主要病机进行辨治。

二、补益肾气、燮理阴阳、活血通络治疗原则的确立
中医学理论认为,肾气是由元阳蒸化肾阴而产生,既包含肾阴,又包含肾阳,是肾阴肾阳两方面平衡协调的总体。正常情况下,二者相辅相成,依存互根,平衡有度,是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这种生理状态上的相对平衡是常态的平衡,若超过这种常态平衡的阴阳俱盛,或低于常态平衡的阴阳俱虚,虽也貌似平衡,但却已破坏了正常的生理状态,即可成为太过与不及的病理反应。正如《难经集注》中所说:“ 阴阳俱盛,或俱虚,或更盛,或更虚,皆为病也” 。
由于肾阴肾阳二者均宜充实、固秘,而不宜耗泻,故前人有⋯ 肾主虚,无实也” 之说。因此,所谓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肾气虚衰,实质就是肾阴肾阳两方面同等量的亏损,即阴阳双方低水平的相对平衡。这种平衡是消极的,病态的,是极不稳定的,它不仅使肾脏本身的正常生理功能遭到破坏,而且会进一步影响机体整体的阴阳气血,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从局部来看,“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 ,“ 肾生骨髓” ,精髓与脑又有密切的联系,“ 精藏于肾,肾通于脑” ,“ 脑为髓之海” ,故阴阳亏损,肾气虚衰,肾脏不能“ 纳五脏精气而藏之” ,必然就导致髓海不足,脑失所养,出现头晕目眩,健忘,疲惫,腰膝酸软等症。即《灵枢· 海论》篇所谓:“ 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 。从全身来看,肾为先天之本,内寓真阴真阳,“ 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 。故肾气的作用对其他脏腑气机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肾气虚衰常常可导致心、肝、脾等脏器的病变,成为高血压肾病发展变化的原因。
必须指出的是,在本病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受治疗措施和个体体质的影响,肾气虚衰 可以向偏于阴虚或偏于阳虚的趋势转化,并出现偏热或偏寒的症状,但这种转化均是在肾阴肾阳低水平平衡基础上的变化,故不同于单纯的阴虚或阳虚。因此肾气虚衰以及所表现的肾阴肾阳双方低水平的相对平衡,是高血压病肾损害的病理机制中基本的环节和特点,病情的发生、发展与转化,均是以肾阴肾阳双方的亏损为其病理基础。故补益肾气法是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基本大法。

结合肾气虚衰的病理特点,补益肾气必须以促进阴阳双方的共同提高,使其恢复到生理状态的平衡为前提。根据阴阳互根的理论,“ 无阴则阳无以化,无阳则阴无以生” ,故恢复阴阳的正常平衡必须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由此“ 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阴得阳生而源泉不竭” 。对于肾气虚偏重于阴虚或阳虚的患者,亦须本着“ 治水治火,皆从肾气” 的原则,充分注意肾阴肾阳双方亏损的病理特点,重点促使阴阳双方的共同提高,以防止造成阴阳的偏颇。另一方面,先天后天相互为用,肾气有赖于后天之气的充养,故治疗上还须注重后天之气的补充,由此则更有利于阴阳平衡的恢复和建立。由于高血压出现靶器官损害多发生在高血压的中后期,根据叶天士的“ 久病入络”和“ 久病必瘀” 的理论,这时在肾气虚损的基础上,还伴有肾络瘀阻为标。故治疗上应虚补实泻,畅通络道,调整气血,平衡阴阳,应遵循“ 久病但以缓攻,不致重损”的原则,补应通补,不滞气机,缓攻祛邪,不伤正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