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易》管理哲学的“五字系统”

 善护念1979 2014-07-25
    “很多人把《周易》看做是算命的书,我说这是中华五千年文化史上第一桩冤假错案,《周易》作为中华文化的源头,易道作为中华文化的主干,是刻在中华民族心坎里的。有人说把周易和国学搭上管理的车,是用心不良,或者沽名钓誉。而我认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周易》不仅过去而且现在都在管理领域产生重要作用。”在国内首次提出“国学管理”概念的易学家、国学博导、北京易和书院院长张其成对《东方企业文化》说。
   张其成说,《易经》是中国的“圣经”,是中华文化的元典,也是中国管理哲学的宝典。《易经》的“易”字是“变易”的意思,《易经》是一本论述宇宙万物变化大规律以及人类知变、应变大法则的著作,其中充满了中国人的大智慧。管理科学同样也要研究一个“系统”(如一个企业、一个单位、一个市场等)的变化规律,因为只有掌握了规律,才能进行预测和决策,才能进行科学地管理。


《周易》管理哲学的“五字系统”


张其成将《周易》的管理哲学概括为“五字系统”:“一二五八零”。
“一”:太极管理
   太极象征最高主管,更代表企业的基本理念、企业的价值观,也就是企业的文化。企业文化是一种力量,它贯穿于企业发展的战略、人才战略、人力资源整合、企业管理、产品营销等各个环节。企业的文化并不是写在纸上的、挂在墙上的,而是刻在每一个员工心里的。文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使得全体员工逐步认同的过程。只有这样太极的力量、文化的力量才能彰显出来。
   “一”的领导艺术贵在“时”。时,指时机、时势。六十四卦表示六十四“时”,每卦六爻的变化情状,均体现事物在特定“时”的变化、发展规律和卦义的特定背景。对一个最高管理者来说,及时等待时机、把握时机是十分重要的。如果说空间的变化还可以用人力变通的话,那么,时间的变化有时却非人力可以挽救的。因而不失时机乃最高管理者一条基本原则。
“二”:阴阳管理
   “二”代表企业管理的两大法则,即阳性管理法则和阴性管理法则。这两大管理法则实际上就是《周易》乾坤二卦的精神。乾卦自强不息、刚健坚毅、忧患意识、与时俱进、仁爱义利、诚信忠心的精神,坤卦厚德载物、柔顺忍让、谨慎含蓄、兼容并包、自然无为、顺势而行的精神,正是管理阳性和阴性管理的法则。阴阳还象征上下级,“二”的管理艺术贵在“应”。应,指阴阳对应,呼应。六十四卦中,一与四,二与五、三与六爻相应。凡阳爻与阴爻,阴爻与阳爻相应,称为“有应”;阳爻与阳爻,阴爻与阴爻相应,称为“无应”。一般情况,有应为吉,无应为凶。阴阳相感应亦是管理原则之一,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只有相互感应,上下一心,才可万物化生,百业兴旺。
“五”:五行管理
   五行象征五种能力:核心竞争力、驾驭变化力、学习创新力、价值提升力、资源整合力。也象征一个成熟企业的五种功能布局。还象征人的五种人格属性。在企业管理的运用中有着广泛的前景。
   “五”的平衡艺术贵在“中”。中,指中位,中道。管理者管理企业、管理下属均要遵循中道,不可有私心杂念,不可有所偏颇。一个组织像个大家庭一样充满和气,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都称心如意。这种中道管理(或称“中庸管理”)在西方叫品质管理圈。它既不同于以人事为中心的管理,也不同于以生产为中心的管理。中道管理符合乾卦的“安人”理念。
“八”:八卦管理
   八卦象征八种状态:刚健(乾)、柔顺(坤)、动荡(震)、成长(巽)、风险(坎)、价值(离)、停止(艮)、喜悦(兑)。“八”的变化艺术贵在“和”。《周易》指出:“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太和”是一种和谐、统一、兼容的自然境界、社会境界、政治境界,也是管理者所追求的目标。管理者在管理与被管理、劳与资,上与下等矛盾激化时,要尽量克己安人、多行退守、和平相处,不到万不得已,不要采取过激行动。要善于运用离合、异同法则,异中求同,离中求合。在正邪之间也要采取宽大包容态度,化异己力量为同己力量。实际上,凡是企业内部团结,上下关系融洽,其企业一定成功。
“零”:无极管理
   无极象征管理的最高境界,蕴涵有无私无欲、无为而治、不战而胜、无模式管理、无边界整合等管理理念。《周易》说:“易,无思也,无为也,感而遂通天下之故。”这里说的不仅是做易、学易的方法,而且道出了事物的终极和本体,同时也暗示了管理的最高明的方法。
   “零”的经营艺术贵在得“道”。一个最高管理者不要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要善于放权,只考虑战略问题,不要太多考虑战术问题。“道”是一种无形的文化理念,是一种管理哲学。
“太和”:和谐企业的终极境界
   张其成说,有许多企业家请我给他们讲“《周易》与管理”,而我不是搞企业管理的,我有什么资格来讲管理呢?其实管理就是管人。从历史上看,管理实际上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是人管人,第二是制度管人,第三是文化管人。一个企业在重视制度管理的同时,更要重视文化管理。所谓文化管理说到底就是管理人心,就是心灵的教化。国学管理的最大作用就是心智管理、心灵管理。现在企业的最大危机就是缺心缺魂,也就是没有一个明确、正确的价值观、伦理观、人生观,没有信仰,没有终极目标。如果人人都找到了“心”,就自然有“德”,而有了“德”,企业就有了凝聚力,就有了创新的原动力,企业自然就能够发展壮大。《周易》给我们的是一种启发,一种智慧的碰撞,一种趋吉避凶的行为指导,一种取象运数的思维方式。这是最重要的。
   张其成说,“太和”是易家追求的最高理想境界,也是儒家和道家共同的主张,“和”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太和是一种和谐、统一、兼容的自然境界、社会境界、政治境界。也是管理者所追求的目标。
   “管理就是修己安人的历程,也是内圣外王的过程。”张其成说,修己是出发点,是基础,修己就是内圣;安人是目标,是结果,只要自己修为高了,达到内圣了,才能使别人,使你的下属也提高修为,提高境界,从而达到安人和外王的目的。这样就你的企业就会出现己安和人安的“太和”局面,这种局面的效果不是1+1=2,而是1=1>2,整体大于部份之和,企业人的和谐能大幅度提高企业和谐的效果。寓人治于法治,更符合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因此,组织的功能,在聚合安人的力量,协同一致;领导的意义,在发挥安人的潜力;控制的目的,在如何实现安人目标。也就是说,所有管理措施,无一不与安人密切相关。
   什么才是“和谐企业”?张其成说,从国学“和”的文化视角看,“和”是多层面的,可以分为内在、外在、内外关系三个层面。从企业内部看,企业领导与领导之间,领导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领导员工与企业之间都要和谐。从企业外部来看,要有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制度环境。从企业的内外部关系看,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上级领导部门、企业与社会、企业与自然环境,都要有一种和谐的良好关系。只有达到这三个层面的“和”,才是“太和”,才能称得上和谐企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