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过庭《书谱》原文、注释和译文6

 孤石洞 2014-07-27
孙过庭《书谱》原文、注释和译文(6)
(12):
而东晋士人,互相陶〔1〕淬〔2〕。至于王、谢之族,郗、瘐之伦〔3〕,纵〔4〕不尽其神奇,咸〔5〕亦挹其风味。去〔6〕之滋〔7〕永〔8〕,斯道愈微〔9〕。方复闻疑称疑、得末行末,古今阻绝〔10〕,无所质问;设〔11〕有所会〔12〕,缄〔13〕秘〔14〕已深。遂〔15〕令学者茫〔16〕然,莫知领要〔17〕,徒见成功之美,不悟〔18〕所致之由。
  注释:
  【1】 陶:喻教育、培养。
  【2】 淬:磨炼,勉励。陶染:熏陶感染。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体性》“然有才庸隽,气有刚柔,学有深浅,习有《雅》、《郑》并性情所铄,陶染所凝。”
  【3】 伦:辈,类。
  【4】 纵:即使。
  【5】 咸:皆、都。《易·干》:“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6】 去:距离,差别。
  【7】 滋:愈益,更加。
  【8】 永:久远。去之滋永:犹言离开得愈久。
  【9】 微:衰落。
  【10】 古今阻绝:古今相去甚远,时代隔绝。
  【11】 设:即使、假如。《史记·灌夫传》:“设百岁后,是属宁有可信者乎?”。
  【12】 会:理解,领悟,懂。
  【13】 缄:封闭。为书信封口曰“缄”。
  【14】 秘:秘密。缄秘:犹指封闭隐秘。
  【15】 遂:于是,就。
  【16】 茫:模糊不清,对事理全无所知。
  【17】 领要:亦要领,指话语或文章的要点。《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二年》:“陛下语太多,而无领要。”
  【18】 悟:理解,明白,觉醒。
  
  东晋的士大夫,互相熏陶濡染。至于王氏、谢氏的大族,郗氏、庾氏之辈,即使未能尽得书法的神奇,也深受当时书风的影响。离东晋越远,书法越衰落。后世的书家听到古人有疑问的理论反而称赞,没有掌握书法的根本,运用次要的理论指导书法。古今相隔,我们无法当面向古人求教;假如有所体会,便深藏不露;使其它学书者茫然不得要领,只看到他人书法写得精妙,没有领悟书法写得精妙的原因。
(13):
或乃就〔1〕分布〔2〕于累年,向〔3〕规矩而犹远〔4〕,图真不悟,习草将迷〔4〕。假令薄〔5〕解〔6〕草书,粗〔7〕传〔8〕隶法,则好溺偏固,自阂〔9〕通规。讵知心手会归,若同源而异派〔10〕;转用之术,犹共树而分条〔11〕者乎!加以趋变适时,行书为要;题勒方畐〔12〕,真乃居先。草不兼真,殆〔13〕于专谨〔14〕;真不通草,殊〔15〕非翰札〔16〕。
  注释:
  【1】 就:到,从事,开始进入。
  【2】 分布:分间布白,指字的点划结构布置及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关系的安排,即所谓结字或整体布局,构图。
  【3】 向:对着,朝着,与“背”相对。
  【4】 此二语谓对真书的书写规则无所领会,写起草书来更觉困惑。
  【5】 薄:轻微,少。
  【6】 解:懂,明白。
  【7】 粗:疏忽,不周密。
  【8】 传:传递;传送。
  【9】 阂:阻隔不通。
  【10】 派:水的支流。
  【11】 条:植物的细长枝。
  【12】 畐:同“幅”,布帛的宽度。“方畐”指方形的笺册。中国古代点诰,诏命,表奏等均用方形笺册,故“方畐”亦借指重要文书。
  【13】 殆:大概,几乎。
  【14】 谨:慎重,小心。
  【15】 殊:特别,很。
  【16】 札:古时写字的小木筒。翰札:泛指书信笔札。
  
  有些人虽然多年注重点画结构,但离规矩还很远,临摹楷书不领悟笔法,学习草书就会迷惑不解。假使稍微能写草书,粗略地传承一些法则,便固守己见,不采用公认的法度。他们不能理解,心手交融在一起,就象水同源而流向不同;“转”和“用”的技法,就象同一棵树上分布不同枝条。适应变化和时用,行书地位重要,题榜刻石,楷书为先。草书不兼具真书,似乎近于单调拘谨;真书不参入草意,不是书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