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析教师个性心理品质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风虎神韵114 2014-07-29
浅析教师个性心理品质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作者:郑学忠    更新时间:2008-6-8

    关键词:教师  心理品质  学生发展  影响
    教育对象和教育工作者都是活生生的人,都具有各不相同的个性。对于教育这种充满着情绪、情感色彩的活动,两者之间必然产生影响。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这样说过:“只有个性才能作用于个性的发展和形成,只有性格才能养成性格。”教师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教育活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为了使教师的个性能对学生的个性施加最鲜明、有效和有益的影响,我们必须重视对教师个性心理品质的研究。
个性,是指一个人具有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点的总和。它是一个多维度的、具有层次结构的心理构成物。在我国心理学中,通常将个性分成个性心理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部分。本文拟采用另一种个性分类法,即把个性分成智力特性品质和非智力特性品质两部分,并试图在此基础上,对教师主要的个性心理品质作出分析。

    一、教师个性中影响学生发展的主要智力特性品质
    许多心理学家对教师的智力、知识水平与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教师的教学效果与其IQ的相关性极低,教师的知识的准备程度和质量与他们的教学效果也只有较低的正相关。研究者们对这样的结果所作的解释是:教育工作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为了使教学有效地进行,教师必须具备最低限度的智商水平,教师的知识准备程度和质量也只有在某一关键水平,才会对教学效果产生显著影响,超过了某种适当水平,就不再产生重要影响。

    那么,在达到必要的智商水平和知识水平后,是否还有其它智力特征品质对教师的教学效果产生影响呢?我认为,就智商而论,它并不能代表一个人智力品质的全部。一个人个性结构中的智力因素主要反映在能力上。能力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两种。一般能力即智力,它由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所构成;特殊能力就是完成某种特定活动所必需的能力。这就是说,可能会对教师的教学效果产生影响的智力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因素为:

    第一、观察力
    观察力是教师搞好教学、教育工作的基本心理条件和必要的心理品质。不管是优秀人才的发现,还是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都需要教师有较好的观察力,否则就不足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学法辅导,也不会随时根据学生思想脉膊变化,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师观察力的不敏锐,教育、教学就不免要出现盲目性,教师就不会很好地关注学生的心灵世界。同样,一个没有较好观察力的教师,也往往不善于自我体察,不会从职业要求高度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因此,观察力对于在学生的心灵世界中做着精细工作的教师来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个性心理品质。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先后为3700名学生作了观察记录,他以敏锐的眼光,观察每个人的行为变化。他还能指名道姓地说出25年中178名“最难教育”的学生的曲折成长过程。这与他勤于观察、善于观察、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这一个性心理品质是分不开的。南京市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袁浩独特的“把作文训练与培养新人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也是得益于他平时对学生的细心观察。他把学生最感头痛的作文,放到他们生活中最感兴趣的事情中来训练,要求学生把观察到的对象的特点比较准确地表达出来,这样学生的作文水平不仅在观察中提高,兴趣在观察中迁移,而且是非也在观察中得么鉴别,美德在观察中开始孕育。笔者认为,既然智商、知识水平在达到某一关键水平后不再是影响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那么,观察力则是教育工作者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的智力特性品质。

    第二、良好的思维品质
    美国心理学家诺尔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教师思维的流畅性与他们的教学效果有显著的相关性。其他心理学家也做过类似的实验研究:要求学生对他们的教师管理课堂与安排教学活动的条理性和系统性作出判断,结果也表明教师的能力与学生的成绩呈正相关,且对中小学生的影响尤大。这就是说,教师思维的流畅性、条理性和系统性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个性心理品质。教师作为使用教育影响来对学生进行培养的人,要把各种有较高发展价值的教育影响,传输到学生的“心理场”内,就必须对它们作出进一步的加工,即要使得准备发出的信息既符合其本身的逻辑结构,又要与学生的心理结构在方向和水平等方面具有同构机制,这样的教育过程才会积极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这种对教育影响的加工能力以及有效的传导过程都必须以教师思维品质上的流畅性、条理性和系统性为条件。如果一个教师的思维断断续续,讲课紊乱,则即使智商水平再高,也不会使学生获得发展,因为师生各自的“思维流”无法达到重叠的境界。

    第三、语言表达能力
    就一般情况而言,语言作为一种心理现象不一定具有智力品质的特点,这里所探讨的语言特点主要是从三方面考虑的:首先,教师的语言特点是与其思维品质特点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可以说,一个人的言语过程实际上是其思维特点的“直观化”,言语反映着思维。其次,这里所讲的教师言语过程,重点不在其正确的发音和讲标准的普通语,也不在于选择恰当的词和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而是其表达过程的严密性、逻辑性和清晰度。再者,语言表达能力是教育活动的一项特殊的专业能力。因此,从这些意义上讲,语言表达能力具有显著的智力品质特点。语言表达能力是影响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茶壶里煮饺子”、或“词不达意”的人,无力胜任教师的职务。许多研究表明,教师表达的能力与教学效果有较高的相关性,是教师许多个性心理品质中对学生学习产生重大影响的一种智力品质。美国心理学家罗门通过实验研究表明:学生的知识学习同教师表达的清晰度有显著的相关。为此,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自觉加强自己的语言修养是十分重要的。

    二、教师个性中影响学生成长的主要非智力特性品质
    除了教师个性中智力特性的认知因素对学生的学习起着较大的决定作用外,非智力特性的人格因素对学生的学习同样起着较大的决定作用。教师的人格因素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也有着丰富的组成部分,但并不是它们中的每一种成份都对教育效果产生重要影响。笔者认为有几种人格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成长和发展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主要是:

    第一、教师对学生的关怀、爱护和满腔热情的态度
    从教师的职业道德上讲,热爱学生是每个教师应遵循的最基本的道德。从教师的个性心理品质上讲,对学生的爱护、关怀和满腔热情的态度,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特别重要的影响。具有这种个性心理品质的教师,倍受学生的欢迎。因为师生之间的感情联系往往是双向的,即教师爱学生,学生反过来更爱教师;学生爱教师,反过来教师也会觉得学生更可爱。学生从教师对他的爱中感受到温暖、亲切,亦由此而获得自信、自尊,产生更强的上进心和更高的成就动机。杭州大学心理学系曾作过一个“学生对教师的态度与学习兴趣、成绩的关系”的调查分析,从学生对教师的态度与学习成绩的关系来看,在156名中学生中,学生所喜欢的教师所教学科的成绩比学生其他各学科的平均成绩高6.1分;学生不喜欢的教师所教学科的成绩比其他各科平均成绩低5.6分。 这就是说,学生所喜欢的教师所教学科的成绩比学生不喜欢的教师所教学科的成绩差异显著。可见,学生对教师的态度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好坏会产生巨大影响,同时也说明了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学习所产生的巨大作用。

    第二、教师对学生抱适度的期望水平,富有激励和想象的个性倾向
    对学生暗含期待,抱一定的期望值,这实际上是更高意义上的关心、热爱学生。每个人都希望被他人看得起,得到别人的尊重,学生也是如此。学生不仅珍视来自同伴的友谊和尊重,更珍视来自教师的器重。从学生的成就动机看,他们不仅有以求知为目标的认知需要,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更有为了保持家长或教师的称赞而表现出来的搞好学习的附属需要。后两种情况实际上是对他人的一种情感上的依附。因此,在学校中,通情达理,能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依附,并能对他们抱有信心的教师,学生往往既心悦,又诚服。在教师对他们的一定期望水平影响下,原来优秀的学生会由此更好,原来喜欢与教师“顶牛”的学生会改变其不良行为,开始在良好的发展轨道上迈进。

    这一点,由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所做的被称之为“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实验也许最有代表性了,“皮格马利翁”效应充分说明教师对学生抱的一定的期望水平对学生潜在智力的发挥所具有的重要作用。正如西方一位教育家所说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第三、教育管理中的民主作风
    教师管理、领导学生的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成绩、班级集体气氛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一个信任学生、教育管理具有民主作风的教师带领下,其集体的气氛一定趋于融洽和谐,全班的学习成绩也会普遍较好;而生活在这种氛围中的学生,一定会更加热爱、关心班集体,学习态度和价值观等也会与专制的或放任的管理截然不同,这一点已为许多实例所证实。

    第四、对教育、教学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
    当教师具备了一定的智力和知识水平并具有了较好的管理艺术后,也并不等于就可以很好地搞好教育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教师有无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认真负责精神,将决定教育工作的成败。因为教育工作的特点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必然是长期的、复杂细致的艰苦劳动,它需要教师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有把自己全部精力都投入其中的奉献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是每个老师搞好自己工作的基本保证,而且还会间接地投射到学生身上,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在教育实践中,我们有时会发现一些很有教学水平却未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教师,其中一条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花在教育工作上,缺乏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这当然也就不会给学生的成长和学习带来更多的模仿之处了。正因为如此,笔者认为教师对待事业的态度和认真负责的精神,是衡量一个教师个性心理品质的一项具有核心意义的内容,也是教师个性结构中最重要的非智力特性的心理品质之一。

参考文献:
《学与教的心理学》皮连生教授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小学心理教育基本原理》江海燕主编 暨南大学出版社
《社会心理学》郑全全教授主编 浙江大学出版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