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索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

 杏林脉香 2014-07-30

探索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急诊患者常见的心理状态、心理类型及各型的心理特点。方法:通过仔细观察、认真交流,最大程度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结果:患者通过心理护理,能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进行有效治疗。结论:做好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对急诊患者的救治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急诊;心理护理

目前,多数人认为对急诊患者,只需要施行及时有效的救护,在紧急关头,时间就是生命,没有时间也没必要做心理护理。通过本人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此想法不正确。只有及时有效的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当意识不清时通过仔细观察病情及各个细节,来掌握患者的心理需求,才能提供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利于患者病情的控制和转归。

1.心理状态

1.1不同病情的心理特点

1.1.1急性病来势凶猛,病症易使平日体健或发病时自我感觉尚好的患者,难以接受事实,故产生对疾病转归不利的心理反应。如有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因自觉症状不明显掉以轻心,有的神志清醒的脑卒中患者因肢体偏瘫而惶恐不安,医务人员紧张救护的场面亦可加重其心理负担。

1.1.2慢性病近期加重,如肝硬化晚期腹水、晚期癌症、慢性肾衰等,长期疼痛的折磨可使患者产生心理变化,敏感、多疑、爱挑剔,病情加重常致患者产生绝望。另外,亲属的态度也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有的积极配合医务人员,对康复信心十足,有的对疾病失去信心,消极、冷漠甚至拒绝与医务人员合作。

1.1.3意外事件发生,如车祸、火灾、电击、一氧化碳中毒等恶性事件或亲人猝死的打击,可使遭遇者瞬间突然丧失心理应付能力,出现意识范围狭窄、判断力减弱、理智缺乏等异常的心理特征。对患者意外事件极度否认,出现强烈的求生欲望。剧烈的精神打击,导致其行为异常,失去自我保护能力,有的会产生应激性晕厥等。

1.2年龄不同的特点

1.2.1老年患者除了老年人的一般心理特点,有无老伴,与子女关系,有无经济来源与医疗保险,个人财产的多少等一系列问题均可激起不同的心理反应。

1.2.2中年患者该年龄阶段的人,多为家庭生活的支柱,上有老,下有小,一旦得了急症,牵挂和顾虑特别多。此外,夫妻关系如何,家庭和睦与否,事业上有无成就,子女是否成年等都是他们产生心理问题的因素。

1.2.3青年患者青年人具有热爱生活、活泼好动、感情脆弱等心理特征,一旦疾病或伤残使他们与生活隔开,便会产生由巅峰坠入深渊的心理。青年人最关注自己病后是否留下后遗症,是否会影响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恋爱、婚姻,对医护人员的依赖性较强,渴望及时获得心理安慰。

2.心理护理

2.1树立良好的行为举止和仪表。护士的稳健,体现护士的行为美,端庄、大方、忙而不乱。急诊时的护患交往不同于平常,患者没有机会充分了解护士及修正或改变对护士的印象。因此,能否使患者建立起对护士的信赖,源于护士良好的职业素质,主要体现在具有高度的同情心,能体恤和宽待患者;能始终保持沉着、冷静的情绪,善于以静制怒;讲究文明礼貌,能注意仪表、言语、神态、举止上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娴熟、精湛的技术,敏锐的观察力,敏捷的动作,都是护士参加急救时紧张有序的工作的必要条件。

2.2分析患者心理状态的方法。在急诊情况下,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询问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主要依据护士的观察。掌握一般情况,患者年龄、性别、职业、文化背景等特点。根据不同的起病原因对症处理。家庭背景调查,包括患者在家中的地位,经济收入,与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及家属对患者的态度等以便从根本上稳定患者情绪。健康状态分析,了解患者的健康史,此次发病的原因,严重程度及预后等。

防止患者因疏忽而发生意外。患者情绪的判断,患者的面容、神态、语调、姿势都可以反映其情绪。护士要既不被因耐受力差而夸张的负性情绪所迷惑,同时也不能疏忽由于患者自控能力强而遮掩住的心理反应。要综合分析,寻找症结,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整体归纳,综合分析找出心理问题的症结。

2.3实施心理护理的几个原则。急诊患者的心理状态千差万别,复杂多变,有时一个护士要同时面对几个心理状态完全不同的患者,在实施心理护理时要注意。

2.3.1根据患者的病情的轻重缓急,首先处理紧急的,严重危害身心的问题,如心绞痛时出现的高焦虑,一般较肾绞痛引起的心理反应严重的多。

2.3.2根据患者的心理反应有的放矢的解除其心理障碍。

如同样的急腹症,老年患者多担心危机生命,青年患者多担心落下残疾,影响日后的生活,有针对性的实施心理护理方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2.3.3主动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治疗过程及效果做出恰当的解释或预告,帮助患者建立必要的心理准备,如告知心绞痛患者用硝酸甘油片后可能出现头痛。待头痛发作后,患者不仅不会生疑,反而会增加对护士的信任感,获得安全感。

场合允许时,可在患者实施救护措施的同时加以开导和劝慰。

2.3.4时常与患者心理换位,设想并防止患者可能造成的心理创伤。如亲人突然亡故的刺激,可使一个健康者晕厥倒地,卧床不起,成为急诊患者,故在通知猝死者家属时,应注意策略,使其有一个逐步认可事实的心理准备过程,建立起较好的心理应付机制。

3.体会

护理急诊患者是一项紧张而又需要高度准确的救护过程,护理人员不仅要有精湛的专业技术水平,同时还要掌握多元化文化知识,及时发现护理问题,因人而异的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的疾苦,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