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终关怀的护理体会

 山的伟大 2018-11-23

【摘要】目的探讨根据临终患者和家属的心理状态,通过临终关怀最大限度地帮助患者减轻躯体和精神上的痛苦,提高生命质量,让临终患者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安详、满意地到达生命的终点,让家属理性的对待患者的死亡,陪伴患者度过最后的时光,最后从极度的悲痛中解脱出来。方法对临终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疼痛护理、生活护理、家庭护理,对患者家属的陪伴、安慰。结果做好临终关怀能减少临终患者的痛苦,增加患者的舒适程度,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维护患者的尊严,同时对患者家属予以精神上的支持。结论加强死亡教育,迎接护理挑战,改善伦理环境,有助于临终关怀事业在我国的发展。

【关键词】临终关怀;临终患者;护理体会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450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162-02生老病死是人类的自然规律,对于身患绝症或濒临死亡的人,如何使他们坦然面对死亡,正确看待生命的存在,平静、安详地抵达人生终点,是医学界乃至全社会面临的课题[1]。
临终关怀是人道主义的新起点,建立了人生临终旅途的一个理想模式。它减轻疾病引起的疼痛和面临死亡的恐惧和孤独,维护临终病人“活”与“死”的尊严,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为社会道德提倡和认可[2]。临终关怀作为现代医学领域中新兴的一门边缘性交叉学科,与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相适应,是社会的需求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1临终病人的心理特点
通过临床观察,临终病人心理过程大致可分为震惊否认、愤怒、忧郁、协议要求、接受4个阶段。①震惊否认:当病人自觉已患致命疾病的时候,首先是不肯接受,他不愿把自己疾病的危重讲给来探视的亲友,也不高兴家属谈及他的疾病,此时病人对自己的疾病仍抱有一线的希望,能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和护理。②愤怒、忧郁期:随着疾病痛苦的加重,病人渐渐开始绝望,临床表现为愤怒、焦虑、沉默不语。③协议要求期:病人面对死亡最关心的问题是感到对亲人的责任未完成,反映了我国家庭责任心强,家庭价值对临终者很重要。此时表现为病人对家庭最担心的事情要有个明确的交代,临终者急于见一些亲友,把该办的事安排好,把该说的话讲出来。④接受期:临终者已饱尝了疾病的折磨,痛苦不已。2临终护理
2.1心理护理
2.1.1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了解临终患者的心理状态是做好心理护理的基础。通过与临终患者及家属交流,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状态、生平经历、兴趣爱好,在减轻患者身体病痛的基础上,给予相应的心理援助和疏导。患者以自己的感受中可能已经意识到病情的严重,但并不是从医生那里知道病情,而是相伴一生的爱人或守护自己的兄弟姐妹告诉的,也是恐惧、悲伤中的一种温暖,因为他知道亲人为他尽力了[3]。与患者讨论共感兴趣的问题,肯定患者的生平成绩,及自我实现的程度,以兴趣刺激兴奋,实现自尊的需要,提高对生理痛苦的应激性和耐受力,予以生存有力的支持。良好的心理护理可以适当延长病人的生命。临终病人由于疾病的折磨,极易产生悲观、恐惧、绝望、自暴自弃的心理。
2.1.2注意交流技巧心理护理不仅是语言的交流。众所周知,精神因素与病情变化密切相关。精神开朗、豁达、乐观、向上的病人,其痛苦程度就轻一些;反之,整天闷闷不乐,忧郁寡欢,没有与疾病作斗争精神的人,病情恶化的速度就要快一些。病人自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不但是医疗技术的投入,还应该有情感的付出。一抹会心的微笑,一句贴心的问候,一项呵护的举动,会让脆弱而敏感的患者及家属感觉到温暖。因此,心理支持与精神护理对临终前的患者尤为重要。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治疗获得成功而长期生存的患者现身说法,以减轻临终患者的恐惧和消极心理;引导病人回忆年轻时代创业中的欢乐;与病人一同品尝成功的愉悦等多种方式,帮助他们在绝望中看到希望,增强其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并积极配合治疗。因此,一个护士一定要注意培养语言交流的技术,与患者说话时措辞要恰当,态度要诚恳,甚至说话的语气、语调、速度也应注意。
2.2家庭护理临终患者的家属处于即将失去亲人的悲哀中,他们同样需要关怀和安慰,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死观,主动说明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有关知识,可以避免因家属的不安而加重患者的情绪反应,并鼓励家属配合护理工作。有时让家属做一些简单的护理工作,患者的感觉比护士做的舒服一些,主要是心理上感觉自己没有被亲人抛弃,家属仍疼爱我、关心我,有一种亲切感、安全感,但不可过分依赖家属,因为他们毕竟不是受过训练的专业人员。护理人员有责任对家属进行必要的死亡观教育。3结论
临终患者在生命剩余的有限日子里,受尽了精神、肉体上的痛苦。临终关怀则追求生命的质量,要求护理人员从心理、临床及生命伦理学诸多方面予以患者关怀,护患配合,在实践中既实现了护理人员自身价值又提高了患者及家属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在一个良好的心态下提高生活质量
救死扶伤是一种职业操守,但并不完全等同于尊重生命。尊重生命是否意味着义无反顾地拒绝死亡呢?完整的生命过程应包括死亡过程。完整意义上的尊重生命应该包括尊重死亡。临终关怀对传统的护理思维定式有着不小的冲击,急需护士更新观念,自觉地进行自我死亡教育。在医疗无能为力的情况下,临终关怀更显示出其他独特的主导性。对于临终关怀,护理的重点应该从生理上转移到心理、社会、精神等方面,这给护士的理论知识也带来巨大的挑战。我们需要从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为临终关怀事业的不断发展做出贡献。参考文献
[1]李向东.护理与临终关怀[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9-10.
[2]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95.
[3]黄海珊,张静平,邓小梅.刍议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临终关怀[J].医学与社会,2006,19(9):36-3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