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研究现状

 杏林脉香 2014-07-30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研究现状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临床上以痛经、性交痛、盆腔痛、月经不调和不孕等为主要表现,在盆腔疼痛和不孕妇女中本病高达60%~80%,其发病机理至今仍未阐明,目前大部分治疗手段仅能缓解症状且复发率高。关于 EMS许多问题都在研究探讨中,现就其中医发病机制及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1.EMS的发病机理

中医古籍无本病的记载,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和体征,把其归属为症“癥瘕”、“痛经”、“不孕”、“月经不调”等疾病范畴。近年来,中医对内异症的病因病机进行研究,发现本病与血瘀关系密切。《诸病源候论》中所述:“血癥令人腰痛,不可以仰俯,横骨下有结气,牢如石,小腹里急苦痛,深达腰腹,下挛阴里……月水不时,乍来乍不来,此病令人无子。”中医认为“瘀血内阻”是本病的主要病机,也是其病理实质。而病理实质是“离经之血”聚而成瘀,瘀阻冲任胞宫而致病。瘀血停蓄体内会引起一系列病理演变,血瘀于内,血不得归经而致月经不调;瘀血停聚,阻滞冲任、胞脉,气血运行受阻,不通则痛,故见经行腹痛或持续性下腹痛;冲任受损,胞脉不畅,两精不能相合,故不能摄精成孕;瘀血留滞,日久渐成瘕。因此,普遍认为,血瘀是EMS发病的基本病机,临证多从活血化瘀论治。本病引起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从客观上论证了血瘀是本病的实质所在。本病患者除有血瘀的证候外,往往夹有痰湿的表现,卵巢巧克力囊肿形成的粘稠糊状内容物,中医学也认为是瘀血夹痰之象。故本病的病机为痰瘀互凝,聚结成癞。在治疗上除活血化瘀之外,还须消痰。众多医者更认为本病是以肾虚为本,血瘀为标,属本虚标实证。综上所述,本病在血瘀致病的基础上常兼有气滞、气虚、肾虚、寒凝、热郁、痰瘀互结等不同,中医学将本病常分为:寒凝血瘀,气滞血瘀,气虚血瘀,热郁血瘀,痰瘀互结和肾虚血瘀等证型。从而对本病的病因病机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而肾虚在本病的发病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已被医家所重视。

2.中医治疗

2.1  辨证论治及专方治疗

辨证治疗一直是中医治疗疾病的精髓,针对疾病的病因病机采用不同的药物加以治疗。王氏等分气滞血瘀型、寒湿凝滞型、肾阳虚型、肾阴虚型论治,分别以血府逐瘀汤、少腹逐瘀汤、二仙汤、调肝汤加减,总有效率93.3%。王秀英以活血化瘀为主辨证治疗15例,寒凝血瘀者以少腹逐瘀汤加减;气滞血瘀者以血府逐瘀汤合金铃子散;气虚血瘀者以桂附地黄丸合桃仁四物汤加减;热郁血瘀者以血府逐瘀汤加味,结果痊愈3例,显效11例,无效l例。王岩报道贺氏自拟补肾消异汤治疗本病,运用化瘀药同时加入补肾药菟丝子、仙灵脾。王氏用鹿角片、仙灵脾温肾阳,桃仁、醋柴胡行气活血治疗阳虚血瘀型 EMSl5例,总有效率为93.33%。刘冠春用自拟治异汤(桃仁、红花、当归、赤芍药等)治疗内异症,总有效率为93.7%。因此得出结论,活血化瘀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有较好的疗效。张莉莉报道朱粲耿用上海名老中医朱葆初主任的经验方——紫苏通异组方,结果痊愈8例,显效12例,总有效率90.0%。

2.2周期治疗

EMS患者在月经周期不同阶段,随着肾中阴阳和冲任气血的盛衰变化症候属性也有差异,在月经的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治疗原则和方药,方能取得较好的疗效。月经后期:月经来潮后,经血衰少,阴血正在积累中,此期治疗当注意养阴并顾护精血。经间期:即排卵期,多无排卵现象当补肾促排卵。经前期(黄体期):阳偏不足,不利于血液运行,精液代谢,易于加重血瘀痰凝,当温阳补肾治其本。行经期:注重促经血排泄,当活血化瘀止痛。梁雪芳报道其师司徒仪的经验,其师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治疗,宜采取攻补兼施,并按月经周期气血盈亏状态,顺应其来调治,强调分期治疗,经期采用活血化瘀、止痛止血法;在经净至排卵期应活血理气、化瘀消癥散结,以改善血瘀的病机。在莪棱合剂的基础上选用川芎、红花、泽兰,同时加补肾益气之品,如补骨脂、菟丝子、川续断之类,帮助排卵;排卵后采用补肾活血法,有利于血瘀病机的改善,有利于孕卵的着床、发育。选用桑寄生、菟丝子、当归、香附、女贞子、白芍药、山茱萸、白术等治疗。周惠芳治疗本病34例,经后期用益气养血、化瘀消症的归芍地黄汤加减;经前期、经间期用自拟之温化汤补肾疏肝、化瘀消瘕,同时整个非经期配合灌肠方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经期用加味失笑散行气止痛、化瘀消症,结果症状改善明显,血液流变学指标、性激素变化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2.3外治法

2.3.1中药灌肠

本病的病位在盆腔,通过保留灌肠给药可使药液经直肠黏膜渗透吸收,即可减少药物对胃肠的刺激,又可使药力直达病灶,促进盆腔瘀血状态的改善,有利于改善症状和消除病灶。杨渐认为内异症为瘀血内停、经脉阻滞所致。临床运用自拟妇块消保留灌肠。其药物组成:赤芍药、三棱、莪术、桃仁、郁金、鸡内金各lOg,红藤20g,败酱草15g,廑虫6g,加水500ml煎至150ml。放置35左右时直肠灌注。保留30min以上。每天1次,20次为l疗程,经期停用。总计治疗病人50例,其中治愈41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马晓玲采用自拟方棱莪消积饮煎剂(三棱、莪术、山慈菇、海藻等)保留灌肠,药渣热敷小腹,共治疗13()疗程。结果总有效率为96.47%。

2.3.2敷脐及药包热敷法

此法主要是通过经络传导作用和皮肤渗透吸收发挥作用。金利民选用血竭、乳香、没药、细辛、肉桂、炮姜、琥珀粉各5g,生大黄、芒硝各10g,研成粗末包好,每天热敷脐及下腹部,每次3045min,每天23次。治疗60例,总有效率达90%。

2.3.3针灸治疗

熊运碧等报道临床选取关元、中极、三阴交等穴位在月经来潮前4d给予电针刺激治疗。每天2次,每次30min。每月连续治疗5d1个疗程,连续治疗5个疗程。临床治疗70例,显效37例,有效3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71%。

2.3.4阴道给药

苏颖总结张丽蓉经验,以七厘散或血竭粉敷于阴道后穹窿,每日2次,能起到破瘀消症的治疗作用。

2.3.5敷贴法治疗内异症主要通过经络传导和皮肤渗透吸收发挥作用,由于药物敷贴局部后较长时间停留在皮肤表面,直接刺激皮肤感受器,使药物不问断地向病变组织及血液释放,从而使病变部位保持均衡的药物浓度,以便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耳者,肾之官”,女子以肾为本,耳与冲、任脉及肾脏关系密切,通过压耳穴可达到调节脏腑经络、冲任的功能,改善全身血液循环,达到活血化瘀的目的。丁哲等临床用王不留行籽敷贴耳穴内生殖器、内分泌、肝、肾、神门、交感区,经前35d开始治疗。治疗35个月经周期,有效率为97%。

2.3.6隔药饼灸附子、肉桂、鹿角霜、乳香、五灵脂按一定比例混合打成细粉。用时用黄酒调和,制成厚0.4cm,直径2em的药饼。置艾绒于药饼上,再放在关元、子宫穴上,每次灸其中1个穴位,隔天灸1次,每次灸3壮。水针治疗:取足三里、血海、三阴交两组穴位。隔天交替选一组一侧穴位。每穴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液2ml,共4ml。以上均以2个月为1疗程。观察25个疗程,轻型病人疗效确切。

2.4单味药治疗

中药雷公藤具有活血通络、祛风除湿、消肿止痛等作用。陈氏等从雷公藤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出现闭经现象受到启示。自1986年起试用雷公藤多甙治疗内异症40例,总有效率87.5%,与丹那唑相似。且用雷公藤多甙组闭经时间长,副反应小于丹那唑。杨氏等用雷公藤片治疗本病120例,总有效率达100%。

3.小结

中医中药通过辨证和多种途径用药能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受孕率高,且无毒副作用。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之精华,中医治疗本病应把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是现阶段治疗EMS的主要思路和方法。中医学认为其病理表现就是中医所指的“瘀”,而瘀的形成有气滞血瘀,寒凝血瘀,热郁血瘀,气虚血瘀,痰湿瘀阻,肾虚血瘀(阴虚和阳虚之分)等不同。虽然“血瘀”是 EM的病理基础,但在治疗中不可一味地活血化瘀,应以活血化瘀为基本治则,再根据疼痛的部位、性质、及伴随症状、舌象、脉象四诊合参并结合病史,寻求血瘀的成因,采取辨证施治,同时,注意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治有侧重,经期以调经止痛为先,平时重在化瘀,治疗用药以内服药为主,再配合外治法(保留灌肠、外敷法、敷脐法)和针灸疗法,治疗本病以达到最佳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