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故事

 坚持初心 2014-07-31
郝万山经方故事(二) by 郝万山
2014-03-10 中医书友会

中医书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
【每日心语】学不博不足以达其理,思不精不足以通其变。

作者/郝万山 ⊙ 编辑/小熊

编者按:此前发了一篇《郝万山经方故事》,阅读和转发率很高,大家很喜欢。郝老师讲课轻松诙谐,在故事中传授心经,引人入胜。本文是该系列文章之二,送您一会儿享受阅读的时间。(PS:上篇讲到第五个故事,本文从第八个故事开始讲起,六、七没有药方,故没有列出。)


故事八:呼吸道中毒-小柴胡汤和小陷胸汤

七十年代初,我们有些老师在河北东北部的一个城市办当地的西医学习中医班。当地有个工厂发生了火灾,火在燃烧的过程中,许多有毒的化学物质弥漫在空气中。这个工厂的工人和救火人员60 多个,吸入这种有毒物质,出现了中毒症状。这种有毒的物质很厉害,出现了呼吸道肺水肿、呼吸道粘膜水肿,食道粘膜、胃粘膜水肿,发烧。严重的病人昏迷,胸闷、胸痛、憋气。

天津、唐山地区的大医院、北京协和医院的西医大夫,都到那儿去集中抢救。他们非常清楚是什么毒物引起的中毒。但是这种毒物没有特效解毒药,只好对症治疗,呼吸困难的就给氧,呕吐不能吃饭的就输液。对证治疗了两三天,所有的病人发热不退,胸闷、胸痛、憋气没得到缓解。

后来他们听说,北京中医学院有中医老师在这里给西学中班讲课,就开了一辆非常破的吉普车去找我们。路上他们就介绍这次工厂失火,是一种什么什么毒物,很长的化学名字,中医书上没有记载。这种毒用什么中药来解毒,我也没听说过。我心想“这怎么办?给他们喝点甘草水,绿豆汤?这还不让人家西医抢救的专家们笑话:原来你们中医大夫,就用这种方法来解毒啊。”

刘渡舟老师坐在旁边一言不发。

这个工厂是一个保密工厂,所以它的病人都没有向远处医院转,也许来不及转,几乎所有病人就在当地抢救。搭了个大大的棚子,我们看了三、四个病人,症状都是一样的。

刘老师在我耳边说了两句话:“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正在心下,按之则痛,小陷胸汤主之”。

我一下子就明白了。老师不就是提示用小柴胡汤和小陷胸汤合起来治疗吗?马上就开方:柴胡2000 克,为什么呀,60 个病人,2000 克并不多吧,黄芩 1000 克,底下就是小柴胡汤和小陷胸汤的合方。

拿民工做饭的大铁锅煮药。煮好之后,清醒的人都拿大碗灌,不清醒的人,就拿大的注射器往胃管里灌。

轻的病人,当天呕吐停止了,发烧退了;昏迷最重的病人,第四天早晨清醒了,给我印象极其深刻。那个小伙子就在火灾的中心,所以他中毒最厉害。

干净利索的抢救完这批病人,那个西医的负责人问我:“你们中医看病有咒语,还是有口诀呀?那天开方的时候,那个刘老师在你耳边口中念念有词,你们也没有进行更多的商量,你就把药写下来了,他口里念的什么呀?”

“啊哈!他念得是《伤寒论》。”

“你能不能给我再念两遍?”

“‘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正在心下,按之则痛,小陷胸汤主之。’”

他说,“你给我写下来,这怎么能够体现这两个方子能够治疗这种化学毒物的中毒呢?”

我说:“这方儿不能,但因为病人都有发热、呕吐;胸脘的疼痛而且有压痛;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而且他们的舌苔是黄厚而腻的,舌质是红的,所以这是个痰热阻滞胸中,阻滞胸脘的症状。”

“中医老说我们西医大夫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对证治疗,你看你们不也是对着几个症状吗?”

我说:“是啊,我们中医有时候也是对证治疗。”所以我们不要笑西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这个事情过去好些年,那个中毒最重、昏迷时间最长的、在火灾中心的那位小伙子,几乎每年的春节都去北京看刘老师,说刘老是他的再生父母。

故事九:柴胡桂枝干姜汤

刘渡舟老师在世的时候,有时候半天能看六七十个病人,老师怎么看啊,他经验多了,实际上不怎么辨病,也不怎么辨证,就对着症状来治疗,这是经验的积累。他有三个学生给他抄方。
一个病人来了“大夫我乙肝,大三阳。”

老师说,“你口渴吗?”

“渴。”

“大便怎么样?”

“经常稀,吃得不合适就经常稀。”

“肝区痛吗?”

“有时候痛,有时候不痛。”

老师说:“柴胡桂枝干姜汤”。这个学生就给他开柴胡桂枝干姜汤。为什么?因为柴胡桂枝干姜汤的适应证是肝胆有热,脾阳虚衰,津液不足,所以他抓住口渴,便溏。病人不是脾阳不足吗,再抓个肝胆有湿热未尽。好,柴胡桂枝干姜汤。那么这个学生就在那儿开方了。
你看,几句对话用得了一分钟吗?

另一个病人就说了:“大夫,我慢性结肠炎,大概有二十年的历史了。”伸出舌头来看看,舌上很干。

“你口干吗,”

“口干。”

“经常拉肚子吗?”

“经常拉肚子。”

一摸脉,脉沉弦,“那你心情好吗?”

“大夫,我心情不好,经常高兴不起来。”
这不是有肝郁吗,好,柴胡桂枝干姜汤,第二个学生也给开柴胡桂枝干姜汤,因为他有三个主证呀。

再来个病人说,“大夫,我糖尿病。”

“口渴吗?”

“渴。”

“大便怎么样?”

“稍吃点凉的就拉肚子。陴阳虚,这个症状又有了。

“心情怎么样?”

“不高兴,说糖尿病是终身病,我这一辈子就要陪着这个药进棺材了,我怎么能高兴得起来。”

好,柴胡桂枝干姜汤。为什么?三个主证全有了,口渴、便溏、肝气不舒。老师有时候就是这样对着症状,或者有时候就对着病机这么用方,疗效好,看病也快。

故事十:桂枝汤

我在东直门医院做住院医生的时候,有一天门诊来了一个病人,南方人,说的一口南方话。我似懂非懂,听他的话,非得听好几遍。我印象很深刻,56 岁。

他说:“大夫,我这个病不太好治,在你们医院治了三个月了。我每天下午一到三点钟,身上一阵热,热完了要出一身大汗,汗要出到一件棉毛衫湿透了,一件衬衣也湿透了。这个烘热汗出从三点钟开始,到四点钟汗就出完了,换了衣服裤子还能够继续工作。”

我看他前面的病历,有养阴敛汗的、有益气固表的、有清里热的,我能想到治疗多汗的方法,前面的医生都用到了。特别是我前面看病的那个医生,用了敛汗固表的方法。我记得药味用得多,药量用得大,如麻黄根30 克,浮小麦50 克,锻牡蛎50 克,分心木(就是核桃的隔膜)20 克,金樱子30 克。我能够想到的所有收敛的药,所有敛汗固表的药,全用上了。我心想:这恐怕得有效,若没效的话,我也没有办法。“老先生,你吃了上次这个方子怎么样啊?”

他说:“这个方子吃了一回我就不敢再吃了。我上午吃完这个药,下午三点钟还是热。过去我热完了,汗出完了,换了衣服还能工作。可那天下午,倒是不出汗了,但热了一下午,一直到下班身上还是热,热得我心烦体躁。汗没有出,衣服也没有换,但是我不敢再吃了。”

我说:“老先生,既然止汗不行的话,我给你发发汗。”

他愣住了,“大夫,我看了这么长时间的病,没有一个大夫说要给我发汗的,他说这发汗行吗?要是吃了你的药没有效果怎么办?”他看着我太年轻,对我不太信任。

“那就找我的老师给您看。”

那个时候,有些老大夫不出普通门诊,所以有的病人要找老大夫看病是很困难的。他一听这个
很高兴。

我开了三副桂枝汤,我那时候不太会用这个方子,我也没有告诉病人怎么吃。拿了三副药之后,第三天他来了,说吃了这药什么感觉都没有,还是那样。

我就带着他去找胡希恕老师,胡希恕老师是当年东直门医院特别善用经方的老前辈,那时候他不出普通门诊,只在特殊门诊给一些高级干部看病。

我给他详细介绍了这个病人的病情和治疗经过。胡老看过方子,问病人这个方子怎么吃的。病人支支吾吾,原来他根本没有吃。胡老说,“你这样,每天就吃一回药,你不是下午三点钟烘热出汗吗,那你就在一点半左右吃一次药。吃完之后多喝一些热水。然后在办公室的沙发上稍稍坐一坐,衣服穿得稍稍厚一些,看能不能先潮潮的出一点汗,到了二三点钟看热得起来还是热不起来。”我记得那时候好像是秋天。

开三副试试,这老头很高兴的走了。第四天来了,特别高兴,“大夫,这发汗的方法还真不错,他说我头一天中午吃完这个药以后,喝了点水,身上潮潮的出了一点汗,根本就不用换衣服,到了三点钟该发热的时候,也没热起来,或者是热的劲不大,随后出的汗不多,我只把最里面的衣服换了。到了第二天,比头一天的热更轻了,我觉得衣服不换就可以了。到了第三天呢,就热得更轻了,根本就不用再换衣服了,这方子是有效的。”

好,又开三副。

三个月以后,我从门诊调到病房。有一天他找到我:“上次你带我去找胡老看病,前前后后吃了六副药,从此以后不再烘热,不再出汗了。可是最近又有一点汗,你看这个方子还能不能再用?”我再给他开桂枝汤,原方6副。

他说:“郝大夫,看来你们的工作经常变动,我吃完这个药以后若不复发,我就不再找你;再复发的话,不管你走到哪里,我都会找到你的。”工作调动总会有轨迹,会有人知道吧。现在三十年过去了,他没再来找我。

故事十一:桂枝加葛根汤

我记得可能是1984 年,我带着我们82级的同学在怀柔中医院实习。

一天晚上 11 点多,我已经睡觉了,在病房实习的学生回到宿舍里,把我叫起来,“老师,今天下午病房新收了个病人,现在病情很重,院长请你去看看。”我把衣服穿好就去病房了。

这个病人从上午开始又发冷又发烧,一侧胸锁乳突肌痉挛,病人的头就往一边歪。把她送到医院,实习学生在门诊给她做按摩。按摩后,这边不痉挛了又往那边歪。就把院长找去了,院长是一个比较年轻的神经内科专家。做了神经系统的检查,怀疑她有脑血栓形成的可疑,就以“脑血栓形成的早期?”收住院了。

收住院以后,我们实习的同学对病人特别关心,一看她歪着脖子,就给她做按摩,一按摩又往另一边歪,反反覆覆歪来歪去的。医院在她入院以后,给她输上清开灵,没想到清开灵输了一个多小时以后,双侧胸锁乳突肌都痉挛,项背部的肌肉也痉挛。同学就按摩后脖子,按摩了半天还是不行,这样就折腾到了11 点。又发高烧到四十多度,这么痉挛着,眼睛还往上看。院长年轻,也开始有点紧张。他说去叫郝老师吧。

我到病房一看,病人是一个四十多岁的女性。这个年龄得脑血栓的不多,她症状最明显的就是颈肩的肌肉痉挛,而且有发烧、怕冷这些表证的现象。颅压不高,没有呕吐,有头痛,但没有剧烈的头疼,我就觉得这不是一个太严重的病,就给她开了桂枝加葛根汤。葛根 40 克,桂枝15 克,白芍30 克,实际上是桂枝加葛根汤,把芍药的量给加重了,主要是为了缓解肌肉痉挛,还有一些什么鸡血藤之类的,记不太清楚了。让他们马上把这药煮给她吃了。

我建议把清开灵撤掉,因为她舌淡而不红,鼻流清涕,没有热像。清开灵就是安宫牛黄丸注射液而逐渐改造成的制剂,它对于热证,痰热内阴的证候有效,我觉得用它太凉了,用上一个多小时以后,整个颈部出现了肌肉的痉挛。那院长立刻就把输液器给拔掉了。

开完方子,我回宿舍休息去了。

第二天早上八点钟一上班,我就到病房去了。这个病人盘着腿坐在床上,穿着高领衫在那里坐着,脖子也不转,但是不抽了。我问:“你怎么样了?”

她看见我居然笑了,“大夫,吃了你的药,大概三四十分钟左右,我的后背就像火烧的那么热,随后出了一身大汗,衬衣和背心都湿透了。脖子就不抽筋了。”

“脖子不抽筋了,你怎么还这样待着呀?”

她说:“我的脖子还疼。”她把那领子一打开,这儿一条那儿一条皮再加后面整个脖子都是皮下出血。“你的学生揉的。”实习医生是二年级的学生,按摩手法大概也不太到家,可是治病心切,你一痉挛我就使劲捏,弄得皮下出血。

但是就这一副药,就吃了一次,汗出热退,痉挛缓解。

后来院长问我:“郝老师,你看这病人出院诊断怎么写,不能诊断脑血栓,人家胳膊活动很好。”

“你就写病毒性感染性项肌痉挛吧。”

颈肩肌肉紧张综合证、颈椎病,是知识分子常见的一个证候,尤其是现在搞电脑的人,每天坐在电脑面前一个姿势不动,所以颈肩肌肉紧张导致头疼,颈椎病导致颈肩疼痛,甚至造成头痛和后头部疼痛。

桂枝加葛根汤是一个很好的方子。我们怎么用呢?我一般是这样,葛根30 克,看情况,有时候少用一点就20 克,不能低于20 克,桂枝10 克,白芍 30 克,白芍的量加大了,实际上就是桂枝加芍药汤,再加葛根。主要是白芍和甘草配合起来,酸甘化阴,缓解颈肩部肌肉的痉挛。炙甘草6-10 克,生姜、大枣一般在治疗颈椎病、颈肩部肌肉紧张综合证时不太用。

而且我们还观察到这些人坐在那里不动,肌肉紧张,气血活动不流畅,特别容易受风、受寒,尤其是夏天的时候,电脑房都开冷气,所以都有风湿的问题,活动活动就舒服了,我就常常加一点袪风湿的药。加哪两味药呢?威灵仙10克、秦艽10 克,气血失和以后,常常有津液不能滋润,血液运行有点不畅的感觉,所以我就又加上鸡血藤30 克,养血疏络。

在一般情况下可用这个方子,你要是愿意的话,再加上一点大枣,或者加上一点生姜,这就是典型的桂枝加葛根汤再加威灵仙、秦艽、鸡血藤的方子,对于缓解颈肩部肌肉的紧张、痉挛,有比较好的疗效。很多人吃了这个方子之后,颈项部的肌肉痉挛就缓解了。

故事十二: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我们学校有个体育老师,他孩子小的时候经常感冒咳嗽、喘。每一次去儿童医院都说是肺炎,反覆发作。儿童医院总是给清肺 1 号、清肺 2 号,那就是麻杏石甘汤的加减方,总是按肺热来治。用完这个方子之后,烧退了,喘暂时缓解,过几天又复发。

那个时候任应秋老师在世。任老一看,问:“你用的什么方子呢?”

我说:“用儿童医院的清肺 1 号、清肺 2 号。”

“清肺 1号、清肺 2 号由什么药物组成啊?”

“麻杏石甘汤为基本方,加银花、连翘、芦根、白茅根、黛葛散组成。”

他说:“你看这孩子脸色这么淡白,舌像这么淡白,不能再用清热的药了,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这个孩子就吃了一个星期的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说来也怪,从此,她的咳喘发烧没再犯过。

我对这事印象深刻,当我们遇到一个发烧、喘的病人时,如果他的舌是淡的,没有更多里热的征象,我们不一定就用麻杏石甘汤,我们要想到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故事十三:桂枝加附子汤

有一年修三环路的时候,我们北京中医药大学门前修和平东桥、和平西桥。那些工人为了赶进度, 24小时施工。水泥工的工作就是把水泥装到模具里之后,拿电动工具把水泥杵实,那个东西很重,我是拿不动的。

一个水泥工人感冒了,队里的医生就给他用发汗药。他感冒发烧还在工地上工作,吃了发汗药,出汗烧就退,然后继续拿着工具杵水泥。后来,出了汗烧暂退,一上班又发烧,再吃发汗药再出汗烧退,再又去工作。后来不动也出汗,那个东西拿不动了。施工队里的人建议这个棒小伙子,到学校旁边的中医学院国医堂看看,正好我在那儿。

小伙子说:“我感冒一星期了,就是发烧、出汗,出完汗就干活,现在别说拿工具,我连走路都走不动了,一会儿一身汗,还发烧,舌头淡淡的。”

我就用桂枝加附子汤,炮附子15 克,让他煮的时间长一些,桂枝15 克,赤、白芍各10 克,姜大概10 克吧。这药吃了两回,烧就退了,汗就止了,很快体力就恢复了。

在外感病的病程中,出汗太多造成的阴阳两伤而表邪还在的时候,固阳以摄阴的方法非常好。

点击底部阅读原文可查看《郝万山经方故事(三)》

【本文摘自郝万山著《郝万山讲伤寒论》,由中医书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编辑小熊编校整理,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

中医书友会第196期
如果您想收到中医书友会每天推送的精彩内容,请点右上角按钮:查看官方账号-关注,或者搜索微信号zhongyishuyou。欢迎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您的每次转发,都是对我们的肯定和支持。

阅读原文举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