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议补阳还五汤加味的治疗作用

 杏林脉香 2014-08-01

浅议补阳还五汤加味的治疗作用

【摘要】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味对高血压所致肾损害的治疗作用。方法:将符合高血压肾病诊断标准的6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均给予联合降压药物治疗,使血压逐渐降至正常范围。治疗组加补阳还五汤加味煎水口服。疗程均为2个月。结果:2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获得显著改善(P<0.01)。对相关检查指标如尿蛋白定量、尿α1-MG、尿β2-MG、尿NAG、尿渗透压及血BUNScruA,治疗组均改善显著(P<0.050.01),对照组亦均有所改善,但都不显著(P>0.05);且治疗后的上述各项指标治疗组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对血NOET-1,2组均改善显著(P<0.050.01),但以治疗组改善更显著,且治疗组2项指标较对照组改善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味对高血压肾损害有显著治疗作用。

关键词高血压病肾损害补阳还五汤

20043-20088,笔者采用补阳还五汤为主治疗高血压肾损害32,观察其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变化,并与对照组对比,获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入选标准

①符合高血压及其临床分期标准〔1〕;②高血压12,并伴有肾损害〔2〕。

2.排除标准

①继发性高血压;②原发性肾脏病变及其他继发性肾脏病变;③血肌酐(Scr)>177μmol/L;④合并心、脑等严重病变;⑤精神病或其他系统病变。

3一般资料选择

符合上述条件的63例高血压肾损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32例中,21,11例;年龄4975,平均(60.16±10.62)岁;发现高血压病程9.524,平均(13.38±8.11)年;高血压110,222例;合并冠心病15例。对照组31例中,22,9例;年龄5074,平均(61.12±11.04)岁;发现高血压病程1022,平均(12.98±9.02)年;高血压111,220例;合并冠心病13例。2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及并发症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3.方法

3.1治疗方法

2组均根据病情给予非洛地平510mg/d,或加双氢克脲塞12.5mg/d,必要时加倍他乐克2550mg/d,以使血压逐渐降至正常范围,合并心绞痛者加消心痛30mg,3次服。治疗组加补阳还五汤加味,基本方:黄芪3060g,益智仁10g,当归10g,赤芍15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10g,地龙12g,常用加减头痛者,加菊花、钩藤;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者,加知母、麦冬;下肢浮肿者,加汉防己、茯苓;大便干结者,加火麻仁。每日剂,煎水3,分次口服。

2组均不用ACEIARB等对肾脏影响明显的药物,疗程均为2月。

3.2观察方法

密切观察血压、心率等变化。治疗前后分别检查24h尿蛋白定量(MA)〔用双缩脲法〕、尿α1-微球蛋白(α1-MG)〔用散射比浊法〕、尿β2-微球蛋白(β2-MG)〔用散射比浊法〕、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用荧光光度分析法〕、禁水12h尿渗透压(用冰点降低法)、血尿素氮(BUN)〔用酶偶联速率法〕、Scr(用苦味酸法)、血尿酸(uA)〔用酶偶联法〕、血清一氧化氮(NO)〔用硝酸还原酶法〕、血清内皮素(ET-1)〔用放射免疫法〕。

3.3统计学处理方法数据均以(x±s))表示,同组治疗前后采用配对资料均数t检验,组间差异分析采用t检验。

4.治疗结果

4.1对血压及心率的影响

2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得到显著改善(P<0.01),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2组血压、心率均控制满意,且控制水平相当。见表1

4.2对实验室相关检查指标的影响

治疗后,24h尿MA、尿α1-MG、尿β2-MG、尿NAG、尿渗透压及血BUNScruA诸项,治疗组均获得了显著改善(P<0.050.01),对照组亦均有所改善,但均不显著(P>0.05);且治疗后的上述各项指标治疗组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见表2、表3。提示治疗组对实验室相关指标改善显著,表明补阳还五汤加味对高血压肾损害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4.3对血浆NOET-1的影响

治疗后,2NOET-1均有显著改善(P<0.050.01),而以治疗组改善更显著,且治疗组各项指标较对照组改善均有极显著差异(<)。见表。表明补阳还五汤加味对NOT有更显著的改善作用。

讨论

高血压肾损害,临床所见多为由高血压所致的良性小动脉肾硬化并出现明显临床症状者,主要表现为轻度至中度蛋白尿,肾小管明显受损,功能减退,肾小球滤过功能降低以及显著高尿酸血症;〔2〕伴随着肾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心血管死亡率和病残率也随之增加。〔3〕此类患者大多为50岁以上中老年人,高血压病程多在10年以上。根据中医学“久病必虚”、“久病必瘀”、“久病入络”的理论,加之年过半百,阴气自半,肾气渐虚,故临床常见气虚血瘀之候。为此,笔者采用具有益气化瘀作用的补阳还五汤治之,是有着充分的理论依据的。重用黄芪,配伍益智仁补益肾气;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地龙更助诸药化瘀通络。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无论在改善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即尿αMG、尿βMG等指标,还是改善肾小管损伤程度即尿NG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在改善肾小管浓缩功能即尿渗透压指标和肾功能如血BUNScruA等指标亦都显著好于对照组;而且上述诸项指标的改善均并非依赖于血压的降低。从而为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高血压肾损害提供了客观的临床依据。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高血压所致良性小动脉肾硬化者,就整体而言,其肾小球的血液供应是处于缺血状态的。虽然也有处于高灌注及代偿状态的肾小球,那仅是极小一部分,而占主流地位的却是缺血的肾小球。此与中医学的“血瘀失荣”理论十分吻合。笔者观察到,这类患者血清中NOET-1出现紊乱状态:NO降低而ET-1升高,其结果则是血管的收缩,微循环的障碍。这可能正是此类患者肾脏进一步缺血而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之一。疗结果显示,血清中NOET-12组虽均有改善,但以治疗组改善更为显著,表明补阳还五汤加味能显著提高血清中NO、降低ET-1的水平,从而显著改善了肾脏微循环,纠正了肾脏的缺血状态,因而瘀血去,新血生。这一作用可能正是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高血压肾损害的机理所在。

参考文献

1.郑莜萸主编.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374

2.王海燕主编.肾脏病学.2.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144116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