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殿堂尊相
(一)山门殿
1.山门
山门有两种解释。
(1)指寺院大门,因寺院大多建立于山林之中,故叫山门。
(2)指寺院全体。如“山门清净绝非虞(《早课·回向》)、“宴坐山门(《梁高僧支遁传》)、“永镇山门(宋佛印禅师语)。这些词句中“山门的解释,都指寺院全体而言。
2.三门
为什么一寺要设三门?三门的来源,始于汉明帝。在封建社会,只有帝王宫室设三门,其他官民舍宅,均不得设三门。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初建白马寺,也设三门,这是汉明帝以王宫尊敬佛教的表示。佛家还有“空、“无相、“无作三解脱门的解说,详在经论,今不再赘引。
3.两大金刚[1]
这是手持金刚杵(印度古代最坚固的武器)警卫佛的夜叉神,又名执金刚。佛常有五百执金刚,随从侍卫,其主要名“密迹金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