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澜访谈录:走近甲午 走出甲午

 云中公子 2014-08-04

杨澜访谈录:走近甲午 走出甲午 - 杨澜 - 杨澜

本期嘉宾马勇

杨澜访谈录:走近甲午 走出甲午 - 杨澜 - 杨澜
本期嘉宾许华


  2014年是中国农历的甲午年,对于中国人来说,甲午这两个字,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天干地支的轮回,还代表着一种深刻的历史记忆,即使是岁月深深的皱纹,也无法掩盖那一道深深的伤痕。120年前的甲午战争,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既遥远又熟悉。


  我们常常认为“落后就要挨打”,很多的老百姓也认为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是因为当时国家太穷,综合国力太弱,但事实并非如此。当时的中国经济总量是亚洲第一,就连国外的一些评论家也不能不承认,中国当时是世界上几大强国之一,至少在亚洲尚无其它国家可以取代它的强国地位。甲午年我国有号称世界第四,亚洲第一的北洋舰队,很多中国的高级海军将领,都曾在欧洲留学,与当时很多的日方军官年龄才学相仿,有些还同出师门。这些海军将领可谓国家的年轻栋梁,绝非草莽之辈。


  既然如此,中国在甲午之战中为何败给日本?它的失败背后,又有哪些我们过往在教科书中或历史影片中未曾获悉的背景?这将是本期节目的重要看点。军事博物馆的研究员许华先生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员马勇先生,通过多年研究甲午战争,掌握了很多详实的信息,也得出了许多新鲜的观点。


  恩格斯曾经说过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当然这种补偿的前提,是反省和认知, 走进甲午是为了走出甲午,今天当我们再次面对120年前这一段深深的伤痛的时候,我们有了很多的反思和警醒,透过节目中讲述的甲午战争的历史,我们看到的是中日两国社会的散与聚、体制的重与轻、文化的闭与开,以及由此带来的两国战争动能的大小之差和两国转身近代的拙巧之别、拥抱变化的拒迎之异。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走进甲午,是为了更好地走出甲午。如果日本军国主义胆敢再次把战争强加在我们头上,我们是否做好了再打一场“甲午战争”的准备?如果再打一场“甲午战争”,我们是否能以决战决胜、决战到底的勇气和能力打赢战争?我们反思历史,在于把握现在,赢得未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