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逍遥游

 莊語雲逸 2014-08-04

 北冥[通“溟”,海]有鱼,其名为鲲[kūn],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沼泽上漂浮的雾气]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厄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tiáo]与学鸠[jiū]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飧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惠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chūn]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鹌[ān]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耻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辨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jué,火把]火不息,其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尸位素餐之类的谦语]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

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páo]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zūn][zǔ]而代之矣。”

肩吾问于连叔曰:“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返。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

连叔曰:“其言谓何哉?”

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厉而年谷熟。吾是以狂而不信也。

连叔曰:“然。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惟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是其言也,犹时汝也。之人也,之德也,将磅礴万物以为一。世蕲[qí,通“祈”]乎乱,孰弊弊[忙忙碌碌的样子]焉以天下为事?之人也,物莫之伤,大浸[洪水]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是其尘垢秕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孰肯以物为事?宋人资章甫适诸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尧平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往见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杳然[惆怅的样子][忘记]其天下焉。”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hù]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枵[xiāo]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pou,打碎]之。”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píngpì][kuàng]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yù,卖]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与洴澼[píngpì][kuàng],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心中茅塞不通]?”

惠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chū]。其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途,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生[野猫、黄鼠狼]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网罟。今夫嫠[lí]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首先,很多人说中国文化学起来非常艰难,其精华部分几乎全是文言文有些版本甚至还是繁体字,对于我们这些尚未经过系统和全面的学习普通读者和爱好者来说难度不小。目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和学习中国古典文化的人已少之有少了,另外在高速发展的经济时代和快节奏的社会,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了,因此面对晦涩拗口的文言文更多的人选择的是望而却步,因为现实的社会早已没有或者说很少有机会让我们如此奢侈的探究和学习了。

云逸和庄语网一直致力于如何让我们中国文化的精髓直白化和通俗化、简单化。所以云逸选择对各类经典的典籍进行点注、编辑和翻译工作,目的就是让大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学习和了解那些经典著作的精华部分。

文言文的学习也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复杂和艰难。只要我们每天花一点点时间去阅读和倾听,在日积月累下我们会蓦然发现已经取得相当大的进步。文言文是要读的,学习方法大可参照李阳的疯狂英语。或许很多人说读了什么用?又不记得也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云逸想说的是量变可以引起质变,或许某天你就能一朝顿悟勘得大道,因为我们求的就是这个“悟”和“觉”。也就是说只要能理解和感受得到文中的层次境界就可以了,对于其中个别不懂的有空就去查阅一番,没机会的就暂且搁置一边,无需执意。

另外学习文言文能培养一个人的气质和深度,这也是云逸一直推荐大家去学习的原因之一。

话题扯得有点远,我们回到《庄子·逍遥游》。

有人说周庄是最会讲故事的人,其独特诡异、丰富深刻的哲学思想几乎全部是蕴含在各种寓言故事和拟人拟物的文学形象之中。所以呈现给世人的《庄子》是如此汪洋恣肆、气势恢宏,也被无处不在浪漫主义所吸引。曾和友人开玩笑说,如今的网络小说的作者们尤其是仙侠、玄幻等恐怕得拜庄子为鼻祖。当然这是笑谈,但不可否认的是庄子那奇妙的想象力、对故事的驾驭和铺垫能力,连鲁迅评《庄子》也是“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莫能先也”。

    逍遥游,是完全的逍遥自适,不受外物拘束,绝对自由的境界。而达到这样的境界,就无需借用任何外界力量,真正与天地精神往来,纵浪大化之中,与万物合而为一。

事实上从来没有人能达到这种境界,哪怕是中国神话故事中的神、仙、佛祖但尽管如此,还是有人矢志不渝的去追求这种自由之境。去突破现实世界的重重束缚和限制,打破自己狭隘的认知,不断突破自身枷锁和局限。

云逸曾说过:“我一直努力的读书、学习,拼命的提高自身的境界和层次,竭尽全力却又看似徒劳无功的坚持和挣扎,不知是否错了,也管不了最终的结局如何。以我自身的资质和悟性,恐怕这辈子也无法超脱更别说踏上那虚无缥缈的“大道”,也不求有朝一日得以窥天道超然物外,唯求某天能趴在大道门槛上朝里面瞄上几眼便足矣!”哪怕是朝闻道、夕赴死!至少我坚持了,我努力了。至少我此生无悔、无憾.....知足了啊!

鲲鹏的故事在《史记·陈涉世家》有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哉?”鲲鹏与学鸠因自身的层次、境界和实力的差距导致了在各自的认知上有着极大的不同,因此学鸠无法理解鲲鹏的“九万里而南为”的举动。

其实,我们大部分人都是类似于“学鸠”般的存在,当然这并非严格意义上的贬义。当学识、阅历和经验注定了我们的层次和高度,我们的实力哪怕穷其一生依旧是个普通人依旧无法高官厚禄等,那么为何要追求那“绝云气,负青天”呢?这并非是消极的、不思进取的,而是要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定位才不会迷失自己,能够在自己的世界和层次高度上做到最好便足以,何必去追求那些大而虚的不切实际呢?我们小人物有着特有的幸福,我们“决起而飞,枪榆枋,翱翔蓬蒿之间而悠然自适”这不好吗?需知这也是“逍遥于人世”啊!

鲲鹏越九万里南为而赴南溟,我们可以认为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追求,但云逸认为这更是一种无奈。为什么呢?“覆杯水于坳堂之上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这是因为“水之积不厚,则负大舟无力”,因为无法承载而迫不得已否则面对的恐怕只有灭亡。

那么鲲鹏也好、学鸠也罢该何如呢?什么才是逍遥呢?如何才能逍遥游呢?

不管是大到几千里的鲲鹏还是小到如雾气、尘埃那般都是“以息相吹也”都需要借助自然界力量,这说明世间万物都是具有局限性的都不逍遥。于是问道:“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蕴含一个重要的哲理:世间万物、芸芸众生皆有可能是虚幻的不现实的、另外在有限的认知里是偏执、狭隘的。所以在道教和佛教都有破虚、破执的说法。

等知道要突破自身生命的局限、认知的局限。从而踏上从有凭借的逍遥进化到最终真正的逍遥。

说到这儿,就可大概的看出为什么《庄子》是道家的重要典籍的原因。

云逸整理一下《庄子·逍遥游》中的一些层次境界分享给大家(纯属个人之间,切勿实际修持)

境界一:“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世间万物、芸芸众生皆有可能是虚幻的不现实的、在有限的认知里我们是偏执、狭隘的,所以要破执、破虚,只有参破这些才有可能见到最真实的世界,这才是悟道,也只有足够的认知才可以进入真正的修行。

境界二:“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云逸曾听闻此乃用于练气、引导之类的道家修持,重点在于“以息相吹”。云逸不敢轻言,姑且理解成:要做到与天地精神往来,最终万物合一或者说天人合一。

境界三:“适莽苍者,三飧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我们姑且认为此可用于练体,是做准备打基础的过程。修行之路艰险,没有强大的体魄怎么能行?所以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来应对以后,只有具备的强大的实力才能“绝云气,负青天”。    

境界:“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讲的是突破现实世界的束缚和限制,要有勇气去追求自由之境。我们生活中总是充满了诸如“蜩、学鸠、斥鹌”之辈,当我们走上此路势必会遭人耻笑打击、世俗/主流社会的不认同、非议等等。这需要我们有勇气去坚持、去争取、去奋斗!欲涉仙途其心必坚啊......

其实,在云逸看来这就是心性,什么叫道心佛性?就是源自于对世俗的超脱。如果说没有勇气去打破这些枷锁,还谈什么修行悟道?世俗中再如何也是因世人自身的局限,常言道“道不同,不相为谋”。当你决定要成为一个逍遥天地间、笑傲九重天的“大鹏”之时就注定了你所要走的路是与众不同的,也是充满艰辛和非议的。也只有如此你才真正的接触到了什么叫做超然物外,纵意逍遥!

    境界:“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

这句话可能比较难以理解,据叶志衡点注是“天地之正”可以理解成自然规律,就是天道,“六气之辩”理解成阴阳风雨晦明的变化,云逸认为可取故引用。这里说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其实就是道家修行过程中的外身、外物、外己的境界。这点与佛家的“六根清净,则大定矣”有异曲同工之妙。要突破的是自身的局限和束缚。有句话说得好:“站得越高才看得更远”!

大家都了解道家修行素讲究的几个先决条件:道、法、侣、财、地。与道家的道、法、术中的“道”相同,这个“道”我们可以理解成“道理”,是战略层面上的或者说总纲,只有明白了世间道理才会契合相对应的境界层次。这就需要大家博览群书!为突破自身的局限搭建一个更高层面的平台。

境界:“君子”之境

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谈到中国文化的所谓“君子”,更见于儒家思想。而在儒家文化里,士子、夫子、君子包括其后的圣人,都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提升自我修养达到某一个层次境界的过程。在宗教文化里都类似的划分层次,如道家的修士、道人、真人等等。

境界:“仙人”之境

即所谓的“御风而行”等。“仙人”在道家文化里有大概三种划分:人仙、地仙、天仙。这些具体到后期详细叙述,此处不多谈!

境界:“神人”之境

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厉而年谷熟。”在现实中此类“神人”是脱离实际的、虚幻的、不可求的。也只有这种人才是真正的无需任何依据、独立苍茫、超然物外、自由无羁,他们才能真正的逍遥游。

感谢大家阅读,或许其中不乏偏颇之处还请海涵,也希望喜欢庄子喜欢道家文化的朋友一起多交流,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