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建水烧烤的头牌,就是烧豆腐。建水豆腐,又叫西门豆腐。叫西门豆腐,的确事出有因:不管豆腐坊是否设在西门,一律要用西门大板井的井水去制作豆腐。 大板井边,的确也是整天拉水的三轮车、摩托车不断,尤其是早上,前去打水的,摩肩接踵非常热闹。一早豆腐点出来以后,并不大块压制,而是用纱布手工定形成用拇指食指刚好可以环抱的小豆腐块,每一百块一板,放置在晾架上,自然发酵,湿热季节两三天即可,天气干燥或者冷天,则要五六天才会成熟。豆腐坊的副产品,除了豆渣,还有浓郁的豆浆,以及豆腐水。豆腐水微酸性,建水人家常常一桶两桶提回家去,当餐具洗涤剂使用。西门旧式老街一带,是建水豆腐店最集中的地方,吃烧豆腐不必等到晚上,清早就有。顺便说一下,豆腐店也兼卖米线。
佐烧豆腐的蘸料,一般有两种:干料和潮料。干料由辣椒粉、花椒面、盐和一点味精混合成;潮料早先用卤腐汁、辣椒粉、花椒面、蒜水等勾兑,目前多半已经进化成用新鲜红色小米辣碎粒、花椒面、酱油等调制。干料使用的辣椒粉,颜色浅黄,并不红浓刺激,但辣度却不可小觊。 早年建水吃烧豆腐,记数手段比较特别,普遍采用丢苞谷粒(玉米)的方式,即客人吃一块豆腐,摊主往小碗中扔一颗苞谷记录。有的摊子,干脆让客人自己扔苞谷粒,完全不去担心有客人出老千。建水烧豆腐,杀伤力很强,由此产生的记忆非常牢固,甚至可以遮挡住其他食的光芒,往往给人错觉——除了烧豆腐,其余皆不足道。
也不知道从哪天开始,宵夜摊上,烧豆腐盛况照常,烧猪脚和烤鸭脚却渐渐降温,取而代之烤鸡脚。按小道消息的说法,原来红河烧烤大举北上,控制了昆明市场;据石屏老友透露,多半石屏人借建水、个旧烧烤之名,打下了江山。 话说回来,红河一带滇越铁路沿线,本来就是烧烤的据点发源地,人家率先使用水火油汽灯那种先进科技,取代松明油灯蜡烛等古老的照明器材,成功解决诸如烟雾防风等一系列问题,为以烧烤为代表的早期公开夜生活,擦亮了第一根火柴。
某些观点认为烧烤属于寒冷伴侣火塘延伸,但这种观点在云南完全不成立——云南往往越热越烧烤,越南越烧烤,原因很简单:白日酷热无心饮食,夜来风凉正好烧烤。哀牢山以南高黎贡以西普洱、临沧、德宏、西双版纳这一区,与红河一样,属于云南烧烤夜生活,最“发达”的地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