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乐人走四方 网站上的瓦格纳, 詹益昌

 豆子猫 2014-08-05
 詹益昌 性别: 男 血型:O 来自: Taiwan Email: charlie.chan.taiwan@gmail.com (2010-09-02 17:22:59) 共有9条回复 
今年在拜魯特山上有幸得遇唯正兄,向我介紹了這個歷史悠久的網站;回國後花了些時間拜讀這裡關於華格納的留言與討論,深感諸位「瓦迷」的博學與熱忱,對於最近(2009年)討論到的一個問題也想分享自己的一些看法,還請各位不吝賜教:

「救贖者得救贖!」Erl?sung dem Erl?ser!

常常被問到的這句話,是《帕西法爾》的最後一句歌詞,我認為代表了本劇的核心意義。要搞清楚這句話的意思,首先要要搞清楚這自己被救贖的救贖者(Erl?ser)是誰?

Erl?sung dem Erl?ser!被唱出來的時候是《帕西法爾》終曲,此時有以下的人獲得拯救:最明顯的是Amfortas,因為長久以來折磨他的傷口被帕西法爾帶回來的聖矛癒合;其次是Kundry,因為終於有人能抗拒她的誘惑因而解除了她所受的千年詛咒;再來是聖杯騎士們,終於又再度接受聖杯的祝福(像線上遊戲人物那樣把血補滿)。

這些被拯救的人中間有哪一個可以被稱為救贖者呢?有人說Amfortas在失能以前也算是救贖者,因為他負責揭露聖杯讓大家「補血」。但是實際有神奇力量能「補血」的是聖杯。所以聖杯才是真正的救贖者,Amforta第一幕的獨白後面說他自己是「救贖聖物的守護者」des Erl?sungsbalsams Hüter(Balsam是醫療用的方劑,如第一幕Kundry帶來的阿拉伯藥膏),這救命仙丹Erl?sungsbalsam便是聖杯。

聖杯也獲得拯救了嗎?當然。根據第一幕Gurnemanz的獨白,由於狂野敵人的詭計與力量
威脅純潔信仰的國度wilder Feinde List und Macht des reinen Glaubens Reich bedrohten,於是聖杯與聖矛被交給Titurel,以便建立騎士團、執行崇高使命(例如後來的羅安格林那樣,去拯救受誣陷的純真少女云云)。騎士團的國王必須定期揭露聖杯,以維護騎士們健康並賦予力量與,亦即拯救騎士們免於病衰。由於Amfortas被誘惑受傷後不願繼續執行職務,聖杯因而蒙塵,直到帕西法爾在終曲到來。所以穹頂傳來的兒童與騎士的合唱,是讚美聖杯這個救贖者得到了救贖。

 詹益昌 来自: Taiwan Email: charlie.chan.taiwan@gmail.com (2010-09-02 17:23:37)   No.1 
大部分關於華格納作品的問題,都可以從正確地解讀歌詞來獲得解決,但是答案最好必須能夠在音樂上佐證。華格納通常是心口合一:音樂是心,文字是口;但若音樂與歌詞兩者不符合時,根據我的經驗,音樂不會說謊,其可信度還更大些。

前文說Erl?sung dem Erl?ser!,此一被拯救的救贖者是指聖杯。但是教堂穹頂傳來兒童與騎士合唱這一句時,所唱的並非眾所周知《帕西法爾》中代表聖杯本身的音樂,而是第一幕前奏曲開頭齊奏的那個我命名為「聖餐」主題的音樂,前五個音相同但最後三個音不同。

從音樂上來看,代表聖杯的那個主題自始至終沒有改變過,所以聖杯僅是做為一具神奇魔力的物品/工具,當然(以華格納的音樂語言來說)它若是落在壞人手中可能會有小調的和聲改變。有變化與發展的是這個「聖餐」主題:在最初的「聖餐」主題中,後面「折尾」的部份帶來悲傷與扼腕的感覺,後來也常單獨出現。但在終曲時反覆模進、彷彿可以無限延伸的Erl?sung dem Erl?ser!這句,由於最後的部份不同,「聖餐」主題的悲傷獲得了解決,亦即得到了救贖。

那「聖餐」主題代表的是甚麼東西?在第一幕,Amfortas終於揭露聖杯後,高處傳來人聲:拿我的血喝,拿我的肉吃,為了我們的愛!Nehmet hin mein Blut, nehmet hin meinem Leib, um unser Liebe willen!,唱的正是這個音樂。

1880年華格納為路德維希二世寫的曲目解說,稱這個主題為「愛」,而且把這三句話寫在下面(據說這是耶穌基督最後晚餐所說的話)。誰的愛?耶穌基督的愛──聖餐有時被教徒稱為愛宴(德文Liebsmahle),所以這個主題可說是代表耶穌基督。獲得拯救的是耶穌基督這個救贖者:Erl?sung dem Erl?ser!這句的音樂,乃是耶穌基督的愛的真正應該有的形態。

回頭檢視整部《帕西法爾》的歌詞,從未直接稱呼耶穌基督之名,通常稱「救世主」Der Heiland。不過有五次把耶穌基督稱為Erl?ser:兩次Amfortas的獨白、Gurnemanz的獨白、帕西法爾Erl?ser吻了Kundry以後與第三幕為Kundry洗禮時。全劇中似乎只有帕西法爾也被稱為Erl?ser(Kundry所稱)。

不過這個牽扯可大了:專門拯救世人的耶穌基督,為何需要救贖?可我認為這才是華格納《帕西法爾》的核心意義。

 詹益昌 来自: Taiwan Email: charlie.chan.taiwan@gmail.com (2010-09-02 17:25:30)   No.2 
華格納《帕西法爾》的「宗教」涵義

「……所有最獨特而動人的基督教神話中,沒有一個在精神上是基督教的:其精神均承繼自史前純人類的觀念,只是經過重新塑造……」A Communication to My Friends , 1851

「……當宗教變成人為的產品時,就必須端賴藝術來挽救其核心,經由辨認出其神話象徵的真正價值(而宗教只希望我們相信其字面意義),以及理想地呈現其中隱藏的深刻真實。」Religion and Art , 1880

叔本華的哲學論述:1) 這表象世界是無止盡的渴望與苦難,皆為虛幻 2) 世上所有生物在那永恆真實中是無法分辨的太一,所以推論:只有同悲Mitleid是唯一合理的道德基礎,並發現佛教與許多原始宗教(包括原始的基督教)中都存在類似的思想。可是現代人對基督教的看法,實際是受了一千多年以來很會排除異端邪說的教會的影響──小說與電影《達文西密碼》的最大好處,便是讓世人知道耶穌所傳的道(祂自己並未寫下文字),並非只有新約聖經的內容(是約翰等門徒各自寫下的),也可能有其他門徒不同觀點的論述(但遭埋沒)。

華格納繼承叔本華對基督教的看法,認為耶穌弟子們傳的福音有許多是誤解、扭曲了耶穌的真意(以及早期基督教與各宗教共通的、對世界真相的認知),這些不當的論述包括:耶穌復活、審判之日等等,掩蓋了耶穌受難的真正涵義──而耶穌受難此舉的真正意圖是,對於Mitleid的重要性的極致展現。

「是叔本華向我揭露了基督教教義。」柯西瑪日記 , Feb 19 , 1879。「…他們完全不懂基督教教義,看到的只是教會,不明白其歷史源流。只有叔本華瞭解。」柯西瑪日記 , Jan 11 , 1880

所以華格納說《帕西法爾》全劇構想的泉源,來自「聖星期五」(耶穌受難日)為他帶來的感覺,而非「復活節」。華格納說他「不承認任何宗教,除了憐憫(Mitleid)以外。」柯西瑪日記 , Jan 27 , 1882。尼采罵華格納臨老膝蓋一軟跪在十字架面前,真是冤枉啊大人。若要說真跪在十字架前,可不是教堂裡香煙繚繞、僧侶頂禮膜拜的那些工藝複製品,而是耶穌淌血灌溉的真正十字架。我的小標題說:華格納《帕西法爾》的「宗教」涵義,將「宗教」加一引號,是說華格納探索的是比宗教更原始、更根源的東西。

看清楚這點,便不難理解:《帕西法爾》的音樂一言以蔽之,乃是「聖餐」主題從一開始的折尾哀傷,發展到終曲的恢復原形。

 余超 (2010-09-02 22:56:13)   No.3 
Charlie老兄的图书馆,内容相当可观,兄弟仰慕得紧。

叔本华的大厚书虽然文笔很好,不过啃起来真不如听瓦格纳省心。所以我偷懒看看二手货,Bryan Magee的那本《Tristan Chord》,里面讲到(大意):叔本华推导出一个有趣的伦理学结论:我如果伤害了你,实际上也是伤害了我自己。Amfortas受了伤,Parsifal胸口也跟着疼,这个就叫Mitleid。
http://www./bbs/all/track.php?cdb=musicbbs&id=11402 (第3楼)
我想在Parsifal里面,基督教的符号仅仅是手段,为了让德国观众理解起来比较方便的一套词汇。
实际上瓦格纳没有打算挖掘基督教本身的涵义。顺着Charlie的话说,“華格納探索的是比宗教更原始、更根源的東西”,这个东西是叔本华从康德式形而上学推导出来的结论,是叔本华的道德哲学,它受到一点佛教的启发。

圣餐的动机(为了方便讨论,借用一下现成的谱子http://www.dlib./variations/scores/bhq8950/large/index.html),也就是全剧最开头4个小节,很有意思的是第3和第4小节,这个有时候被贴上“圣矛”或者“Amfortas的伤口”标签,当然怎么解释都通,甚至把“伤口”说成是“基督的伤口“都未尝不可。瓦格纳非常喜欢用这个下行5度然后上行级进,《Lohengrin》中的“禁忌的问题”和《神界黄昏》中的Wedding Call是最突出的两个例子。

不过,我倒是比较认同尼采对瓦格纳的批评。并不是说跪在十字架前,而是说两个圣殿的场面,非常集体主义。观众似乎成为骑士中的一员,等待着Erl?ser,或者是Führer?个人似乎迷失了,就像信徒在圣礼上合唱众赞歌一样。我承认,这完全是个人气质的选择,我从来不能被Bruckner的交响曲真正感动,大概就因为我没那个气质吧。尼采看到了这一点,他的用词比较激烈,说瓦格纳(也包括那些骑士)是“病人”,未必妥当,但是也不能说尼采冤枉了瓦格纳。这是一种与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或者《Fidelio》对自由的欢呼,完全不同的“崇高”。

 Charlie (2010-09-03 11:15:16)   No.4 
仰慕不敢當,只是小小收藏;《Tristan Chord》是絕妙好書,推薦給所有對華格納作品的思想有興趣的朋友,而這些思想對於瞭解華格納的音樂與劇情都非常有幫助。

聖餐動機第二小節後半至第三小節可以命名為[傷口],因為第一幕Gurnemanz「一個傷口燒灼他的腰脅」時非常明確地唱這個旋律。第四小節可命名為[聖矛],則大致說來只有名片型動機的意義。

恕我冒昧,板主無法被布魯克納的交響曲感動,是否由於還沒有機會聽到優秀的現場演出?布魯克納的東西,一樣探索的是比宗教更原始、更根源的東西,即使音響商如何推崇,恐怕只有在現場才能體會其真正的規模。從錄音中聽就好像在電視上觀賞介紹大教堂的紀錄片,更好的音響也許就不過是更大尺寸的螢幕。關於帕西法爾兩個大場景的問題,也很可能與現場體驗有關。

順便問一下,關於指環劇本的討論
http://www./bbs/all/track.php?cdb=musicbbs&id=11402
我找不到可以回覆的按鈕,可以告訴我如何回覆嗎?

不過指環劇本應該是在1852年完成(1853年即有Private printing),而華格納看到叔本華是1854年,此時所有劇情與大部分細節都已在那裡。在未受叔本華影響之下華格納將佛旦的退讓與心態寫入劇本,幾年後看到叔本華的思想與此不謀而合,才在信上寫了那句有名的話:現在我才完全瞭解我的佛旦。

 余超 (2010-09-03 11:50:03)   No.5 
集体宗教性体验,对许多人来说是很向往的事情。我可以理解他们,但是自己却总是麻木不仁,不唯瓦格纳如此。

Bayreuth的剧场镜框式舞台结构限制,没有办法把Parsifal搞成更“现代”的演出。一个制作思路是“看不见的剧院”。头尾两幕场景的转换用大型设备移动舞台和观众席,把舞台从镜框式变换到体育馆式(arena),坐在这个移动的观众席上,真是“时间变成空间”。然后,灯光聚焦于中心舞台,合唱队员分散在四周观众席中,鸽子从天而降……

我们这坛子设计得有点古怪。长时间没人回帖或者回帖到了一定数量之后都会自动锁定,所以,你随便开新贴子或者在这里跟帖子,写上原引用贴子的地址好了。

 余超 (2010-09-03 15:50:03)   No.6 
Erl?sung dem Erl?ser!这句话,通常的英译有两种:
1. The Redeemer (is) Redeemed. Redeemed这个过去分词按英语语法来理解,同时有完成时和被动态的意思;
2. Redemption to the Redeemer. 这个意思就模糊得很了。它可能是说:“瞧,这里发生了一件奇迹(H?chsten Heiles Wunder),我们把这奇迹作为见证献给神。”

Erl?sung这个单词,翻译为“解放”也是可以的。Prometheus被Hercules解放,没有赎罪的意思。

 donjuan (2010-09-04 06:15:34)   No.7 
I think it's more of a "Salvation" than "Liberation", while the word "Salvation" is often interchanged with "Redemption", even though there ARE subtl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mingweicello (2010-09-05 05:59:09)   No.8 
去年在学校上19世纪音乐,其中期末考试就是一篇论文,我写的题目是“Wagner and Buddhism---through and beyond Schopenhauer".其中就大量的参考了bryan magee的两本书,一个是您说的的"Tristan Chord"一本是”The Philosophy of Schopenhauer."还有一本书很有意思,作者叫paul schofeld,题目为“The Redeemer Reborn"。其中主要就是从佛教方面探寻瓦格纳 Die Sieger和Parsifal之间的关系。很多观点确实闻所未闻,虽说是一家之言,但也相当有趣。
另外,我那篇论文主要就是从三个作品来探讨瓦格纳和佛教的关系:首先是通过叔本华的影响,具体在tristan里面有所表现,还夹杂着其他很多因素,佛教的影响并不明显。第二是在未完成的Die Sieger中。这部作品因为完全就是以释迦牟尼佛成道的故事为基础,从一个叔本华主义者或者浪漫主义者的态度探索和演绎了佛教的一些基本思想。最后一个就是parsifal,这部作品虽然表现形式上是天主教的,但是很多关键的地方其实都有着很深的佛教影响。其中之一就是您说的这个erluesung dem erloeser.哈哈~

 deRud (2010-09-05 15:54:48)   No.9 
竟然在这里见到馆长,真是惊异。


上一条 | 下一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