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逢大事有静气 (转载)

 黄建伟882 2014-08-07
    朋友嘱我写一条幅“每逢大事有静气”,也不知道他是要提醒自己还是要提醒我,因为我绝对不是那种“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人。孩子要上学了,又是学生返校的高峰期,火车票买不着;白天在学校里忙了一整天,回家后,看到衣服还没洗,热水器坏了;还没赶完家务,又想到今天还有一篇文章没写,父母的长途电话一打就唠叨半小时……想到做不完的工作,简直要尖叫一声,以头抢地。也不是不欣赏那种恢弘不凡的气度,有涵养,能忍耐,遇事冷静,但哪里能做得到啊?只有古人能做得到,比如东晋名将谢安。
一次,谢安同人一道出海,风起浪涌,众人神色惊惧,皆要求返航。唯有谢安吟咏长啸,镇定自若。船夫见他神态娴雅愉悦,飘逸从容,便依旧驾船前行。待到风势转急,浪头更猛,同游诸人喊叫色变,谢安才慢悠悠地说:既然如此,那就回去吧!你看,这种置生死于度外、冷眼看风浪的涵养,岂是常人随便就能学会的?
又一次,谢安与友人对弈,忽闻前线传来侄儿谢玄于淝水之战大捷的喜讯,但“意色举止,不异于常”。换成我,即使不手舞足蹈,至少也掩饰不住心中的喜悦,向友人夸耀几句吧!
还有一次,桓温暗伏杀手,摆下酒宴,广请朝士,想在宴席间杀掉谢安。酒宴上,谢安分明知道宴席上充满杀机却意态坦然,并且还吟咏嵇康的诗。结果桓温忌惮谢安从容旷达的风度,不敢妄动。天哪,真应了一句广告语: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做不到的!
这就是每逢大事有静气,著名的魏晋风度。
魏晋风度,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文人士大夫们所津津乐道的话题和追崇的典范。在很多人看来,魏晋风度是一种真正的名士风范,所谓“是真名士自风流”,由正始年间的才俊何晏、王弼到竹林名士嵇康、阮籍,中朝隽秀王衍、乐广乃至江左领袖王导、谢安,莫不是清峻通脱,讲究雅量,喜怒忧惧,不形于色,优雅从容,神安若闲,表现出的那一派“烟云水气”而又“风流自赏”的气度,几追仙姿,为后世景仰,也使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佩服是佩服,但那是要死命控制自己的情绪吧?通脱优雅、从容笃定的风度当然是要付出代价的!据说英女皇自小就接受仪态训练,她五六岁的时候,用膳之时,保姆就故意在她身边把杯子、碟子摔在地下,开头的时候她会回顾,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到后来就习惯“处变不惊”,镇静如恒。
这便是风度,只有小家子才气急败坏、慌慌张张、探头探脑、好奇。
但买不到火车票,难道不着急吗?我从来不需要也没接受过仪态训练,倒是知道最新的心理缓释法:事情太多了,忙乱不堪,尖叫几声,发泄一下,按照现在的观念,是释放压力、稳定情绪,否则容易导致心理不健康甚至生理也出问题,比如得癌症。所以,我认为魏晋风度可以欣赏,无须效颦。
劝朋友几句:每逢大事有静气,遇到烦恼可尖叫。【《百姓视点》10月9~15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