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指月

 huangailan 2014-08-08

                                                                                 作者:三七生


伤寒如月,朗照昏黑。月非因指而明,指乃因月而显。指者多歧,月本唯一。见第二月者,因视歧之故,非月有二也。今欲指月,未敢便言见真,然所见不二,欲求贤者证,故斗胆妄竖一指。或有具眼参方者,因妄指而得见真月,是所盼也。
一、概论
欲知人体如何伤寒,先当了解人体结构。人有五体曰皮脉肉筋骨,人有五脏曰肺心脾肝肾,人有六腑曰胆胃三焦膀胱大小肠,人有六经曰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天有六气曰寒暑湿燥风,地有五行曰木火土金水;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人生天地之间,故与天地之五运六气相应。
表为阳,里为阴;天为阳,地为阴。经脉为阳,脏腑为阴。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此阳即能覆载形体之生命力是也。阳化气,阴成形,阴阳合成一气,如水火蒸汽推动机车。此阴阳和合之一气,能令身体行住坐卧,此气在则人活,此气散则人死,气在一分则形活一分,气散一分则形死一分。此气即是真阳,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如龙之升潜不定。故养生治病,无论滋阴补阳,一是皆以扶阳为本。反之即为元气之贼。
阳气唯一,其形态有六,曰精气津液血脉(见《灵枢》决气篇)。名虽有六,其实皆一气之周流,六部之变化也。伤寒者,寒中于人体也。寒为最盛杀厉之气,如冬季之寸草不生,有一分寒凝,便少一分生气。故养生第一条即是“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
天之六气从厥阴至太阳顺生,人之六经从太阳至厥阴逆转。故寒气之中于人体,则剥阳向外,层层深入。人体发热即是阳气固守,寒邪外散,则阳气内收。此太阳病之总纲也。

二、太阳病解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中、下三篇,上篇讲太阳经证,中篇讲太阳腑证,下篇讲太阳脏证。经证为表,腑证为里,脏证为内。在表、在里、在内皆通于太阳,故皆属太阳病范围。

太阳主表,肺主皮毛。皮外为表,皮内为里。
太阴主内,肝主筋膜。筋表为外,筋里为内。

太阳阳明为外,外分表里:表为太阳,里为阳明。太阳为气,阳明为津。半表半里为少阳,少阳为精,精为相火凝聚。
少阴厥阴为里,里分内外:内为少阴,外为厥阴。少阴为液,厥阴为血。半外半内为太阴,太阴为脉,脉为经水壅扼。

文: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白:是为太阳病脉证之象。脉浮言其在表;头项强痛言其病位在“背为阳”之头项部位;症状为经脉不通之强痛;而恶寒,言病之性质为寒邪。

文: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白:病位属在表之太阳,脉象为浮。同时有发热、汗出、怕风症状,而脉浮的同时又有松缓外弛之象。这种情况名为中风。

文: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白:病具太阳之象,或已发热,或未发热,一定怕冷。身体感觉疼痛,胃气呕逆,脉尺寸、浮沉都有收引之紧象的,名字叫做伤寒。

文: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掣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白:病属太阳,发热而口渴,却不怕冷的,为温病。如果发汗之后,身体灼热的,名叫风温。风温之为病,脉尺寸皆浮,身体沉重,多睡眠,鼻息出鼾声,而说不出话。如果被用了泻下之法,则小便不利,两眼发直而大便失禁;如被火针或灸烤,则皮肤微微泛黄,严重时似乎惊风癫痫,不时抽搐;如果用火熏烤,一逆尚且延长病期,若再逆则缩短寿命。


【指月】

太阳病有三:
一曰中风。脉阴阳俱缓,此为阴阳俱虚,故当阴阳双补;
二曰伤寒。脉阴阳俱紧,此为阳虚阴实,故当补阳泻阴;
三曰温病。脉阴阳俱浮,此为阳实阴虚,故当补阴泻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