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庄子》杂感 3

 石潭子 2014-08-10

  3、  探究“无为”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庄子主张“清静无为”。面对当时社会动荡、国家分裂、诸侯纷争的局面,老子和庄子的主张,都体现对当时争权夺利、草菅人命的统治者的不合作态度。有人称之为“避世”处世哲学,与孔子的“有为”,积极奔走各国游说诸侯“建功立业”思想迥然不同。

庄子的“无为”果真是无所作为的“避世”吗?

我们探究一下庄子“无为”的真义。先看看庄子的原话是怎样说的:

其一,“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万物虽多,其治一也;人卒虽众,其主君也。君原于德而成于天,故曰,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故曰,古人畜天下者,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渊静而百姓定。”(《天地》)——天地虽然大,其运行变化是均衡的;万物虽然多,它们的条理是一致的;百姓虽然多,它们的主宰是国君。国君管理天下要以顺应事物为根本而成事于自然。所以说,远古的君王统驭天下,一切都出自无为,顺应自然就是了。……所以说,古人养育百姓的君王不贪欲,天下便富足;自然无为,万物便将自行变化发展;清静无为,百姓就能安定。

其二,“天无为以之清,地无为以之宁,故两无为相合,万物皆化。……故天地无为也而无不为也,人也孰能得无为哉!”(《至乐》)——上天无为而自然清虚,大地无为而自然宁静,天地无为相结合,万物才能变化生长。……所以说,天和地无心作为,却没有一样东西不是从那里生长出来。人啊,谁能做到无为呢!

庄子认为,天地自有其运行规律,人们只能顺应天地的运行规律生活,不能对天地有所干预,这就是“无为”。这“无为”不能理解为“无所作为”,人类对天地的运行规律不干扰,顺应自然去生活,即“无为而治”,却能收到“万物皆化”,即达到“无不为”的效果。

庄子认为,由于某些人的贪欲,实行“有为”,对天地运行横加干预破坏,引起社会的不安宁平静,争名夺利,相互厮杀,战火不断。因此,庄子主张“清静无为”,将社会回归没有纷争、没有贪欲的原始的混沌状态。

这就是庄子的“无为”观点。当然,庄子幻想把社会拉回原始的混沌状态,是社会倒退的观点。人类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开历史倒车当然是行不通。但庄子提倡的通过“无为”而达到“无不为的思想,对我们今天的社会改革发展,不无有益的启发。社会只能向前发展,改革不能都停步,倒退是没有出路的。但我们今天的改革发展,必须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前提,囿于一时一地一己之私利,人为对自然环境肆意的破坏,都会引起社会发展失衡的恶果。这样的事例,当今不是出现过很多的惨痛教训吗?

又比如,人们对孩子的教育,往往用成年人的标准去规范和约束孩子,这不许做那不许做,久而久之便会扭曲了孩子的天性,失去淳朴天真,妨碍了孩子的智力发展和身体的健康发育。为人父母能不能给孩子少一些干涉,多一些自由,让孩子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健康发展? 

没有私利、没有贪欲、没有仇杀、没有战争,回归人类淳朴无邪的天性,让人类同大自然和谐相处,繁荣发展。这也许是人类非常美丽的梦想。“天地无为也而无不为也。人也孰能得无为哉!”庄子的诘问,值得我们深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