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养生成热门 来试试你身上的“穴药”吧

 昵称4572162 2014-08-11

中医养生成热门 来试试你身上的“穴药”吧

2013年05月23日16:48
来源:城市商报
  • 原标题 [不舒服?试试你身上的“穴药”]
1
 

  养生历来是中医的强项之一,穴位更是以调理身体而著称。有些穴位功能之强大,不亚于药物的疗效,当然这也是中医的理论。如今,在现代人渴求健康第一的理念下,中医成养生热门,回归日常生活。小编从苏州仲元归藏古方养生的专家处了解到,如果你感到身体不适,又不想吃药,不如试试仲元专家告诉我们的这些身体上的“穴药”,不必担心副作用,而且必定管用。

  □商报记者 冯佳

  用穴如用药

  中医有一个“药穴同源”的概念,意思是“穴性如同药性”。我们身体是由属阴的部分和属阳的部分组成,阴阳平衡身体才健康,如果阴阳偏盛或偏衰,就会引起身体不适。中药能治疗疾病,就是因为药物有温、热、寒、凉的特性,能够纠正身体的偏颇,达到阴阳平衡。

  穴位也有这四种特性,只要使用方法正确,就能有滋阴、助阳、清热等作用。所以可以将穴位当做中药一样使用,用功能相近的穴位来预防和治疗身体的不适。

  感冒时大椎穴就是你的感冒药

  在中医阴阳理论的中国,大椎穴是人体阳气最集中地地方,被称为“诸阳之会”,它的主要作用是温补,振奋阳气。感冒,在中医看来是正气(阳气)不足,斗不过邪气。风寒感冒时,感冒清热颗粒可以疏风散寒,搓热大椎穴可以鼓舞全身的阳气,抵御外寒,效果一样;而风热感冒时,人体受着内热和外热的双重折磨,必须用板蓝根冲剂清热解毒,这时候在大椎穴刺血拔罐,能让郁积的阳邪从这里向外发散,也有用药的效果。

  风寒型:热敷大椎=感冒清热颗粒。典型症状:鼻塞、流清鼻涕、怕冷、轻微发烧、颈项发紧、头疼身痛。

  服“穴药”方法:

  双掌心搓热,趁热放在大椎穴上,来回搓动,让热感从大椎穴向里渗透。也可以用毛巾热敷大椎,或者洗澡时调高水温,用热水对着大椎连续冲五六分钟,效果一样不错。

  风热型:大椎拔罐=板蓝根冲剂

  典型症状:发高烧、流黄鼻涕、怕热、咽喉肿痛。

  服“穴药”方法

  要用“泻”的方法———拔罐。在大椎穴的位置拔罐,20分钟后起罐,罐印明显就能有效。

  胃不适吃胃药不如按胃穴

  中脘是胃在腹部的集结地,同时也是胆、胃、大肠、小肠、三焦和膀胱这六腑的精气在人体汇聚的地方。所以中脘是专门治疗胃病的,如果胃寒,按摩中脘就可以养胃。如果积食,中医认为胃下口位置就是滑肉门穴。在西医解剖学上,滑肉门恰恰是幽门的部位,食物在胃里经过初步消化,在幽门向下滑入肠道。如果幽门堵住了,食物在这里发生积滞,就会出现胃痛胀等一系列症状。所以,刺激滑肉门相当于服用保和丸,可以帮助食物消化。胃寒:按摩中脘=香砂养胃丸

  典型症状:吃寒凉食物或受寒后,脘腹冷痛,食欲不振,肠鸣腹痛,四肢清冷,倦怠。

  服“穴药”方法

  胃寒是,双手掌心相对,快速擦热,然后放在穴位上,顺时针小范围快速摩动,让热感渗透到肚子里,一般操作5-10分钟。

  积食:按摩滑肉门=保和丸

  典型症状:饮食停留在胃肠里,引起胃痛、胃胀、厌食呃逆。

  服“穴药”方法

  积食时,在滑肉门穴用拇指点揉,力量逐渐渗透到深部,使胃底出现明显酸胀感。

  上火手指上的穴位是灭火器

  上火,中医认为最常见的胃火、肝火、心火,可以用脏腑所属的经脉上的“并穴”来治疗,并穴是一类特殊的穴位,人体的12条经络各有一个,一般分布在手指和脚趾末端,这种穴位的经脉血气十分浅表,就好像泉眼一样容易向外发散,刺激它们能很快起到作用。

  ———胃火:刺激商阳=牛黄解毒片

  典型症状:口唇周围溃疡、牙龈肿痛、咽喉疼痛、大便秘结

  ———肝火:刺激关冲=牛黄上清丸

  典型症状:口唇内侧溃疡、头晕目眩、头疼、目赤、耳鸣等症状———心火:刺激少冲=牛黄清心丸

  典型症状:舌头上有溃疡,一般伴有失眠多梦、心烦焦虑等症状服“穴药”方法三种“穴药”都用重刺激穴位的方法,用指甲掐住穴位20秒,然后放松一会儿,再继续掐按,3分钟后就能感觉有效。

  补肾按一按“六味地黄穴”

  六味地黄丸是补肾的名药,太溪是肾经的“原穴”,原穴也是一组特殊穴位,是脏腑原气经过和停留的地方,也可以说是这条经脉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根本。当脏腑发生疾病时,会反射到相应的原穴上来,刺激原穴就能调节相应脏腑经络功能,所以古人有“五脏有疾,当取原穴”的说法。肾经的血气在太溪开始旺盛,刺激这个穴位,能补肾填精。

  在滋补肾阴的基础上,又有偏重肝肾阴虚和阴虚火旺的不同。如果干眼症状明显,就是肝肾阴虚,要服用加了枸杞和菊花的杞菊地黄丸,我们再加一个绝骨穴就能达到效果,这个穴位是精髓下渗的汇聚之处,中医认为精血能相互化生,刺激绝骨穴能充实肝血,让其发挥滋养眼目的作用。如果潮热盗汗、烦躁等比较明显,要服用加了知母和黄柏的知柏地黄丸。另加照海穴就能有效,它也是肾经穴位,但同时又平衡阴阳,清退虚热的作用。

  ———肾阴虚:点按太溪=六味地黄丸

  典型症状:头晕耳鸣、健忘、牙齿松动、腰膝疼痛、酸软无力、夜尿频多、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足跟痛。

  ———肝肾阴虚:点按太溪+绝谷=杞菊地黄丸

  典型症状:在肾阴虚的基础上,有明显的干眼及视物不清症状。

  ———肾阴虚火旺:点按太溪+照梅=知柏地黄丸

  典型症状:如果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失眠烦躁的症状比较明显,就是肾阴虚太久,引起了阳气过旺。

  服“穴药”方法

  用拇指或食指按住穴位后,指腹用力点按,直到局部有明显的酸胀感为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