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仰望星空

 黄建伟882 2014-08-12

 

                                         一、大地与星空

    罗素在他的《西方哲学史》中讲了个故事,这个故事很能说明人们对于精神的不同理解。故事的主人公是古希腊哲学家泰勒士,泰勒士因为贫困常被人们指责,说哲学是没有用的。泰勒士精通天象,在一年冬天,他预料到来年的橄榄要大丰收,于是就把他所有的一点钱作为租用丘斯和米利都的全部橄榄榨油器的押金,由于当时没有人跟他争价,他的租价是很低的。到了收获的时节,突然间需要许多榨油器,他就恣意地抬高价钱,于是赚了一大笔钱。这样,他就向世界证明了只要哲学家们愿意,是很容易发财致富,而他们的雄心却是属于另外一种。这个故事很有趣,我想人们是有着不同的追求的,如果我们把对物质的追求比作爱恋大地,那么对精神的追求就可以比作仰望星空。人们需要爱恋大地,也需要仰望星空,大地意味着一种物质的维度,星空则意味着一种精神的维度。

     我们所处的时代有个特点,这就是重实利(功利、技术、消费)而轻精神。正像一位哲学家所说,精神的一维我们有意无意地拱手放弃了。其实,爱恋大地没有错,但我们也需要仰望星空。而人文学科的一些经典著作,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星空,因为它们体现出人类的一种精神的高度。

 

                              二、    何谓经典

    那么,什么是经典呢?这里我不想学究式的去下一些定义,我只想从借助一些具体的事例来对它加以说明。

比如对中国医学来说,有四本著作被认为是经典,首先是《黄帝内经》,这是从文化的角度去解释人体的机能与特点的,它确立了中医关于病理的理论;有病就要吃药,于是探讨药理的《本草经》就构成了中医的第二部经典;“病伤于寒”,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是探讨“寒病”(常见病)的权威著作;后来发现在“寒病”之外还有种“温病”(传染病),清代吴鞠通的《温病调辨》就是探讨温病的集大成之作。这四部书就像四块基石或柱石,成为了中医的四大经典。

    再如近来兴起生态学,它的基石或柱石有以下一些著作:美国著名女记者卡逊的《寂静的春天》,这部书对现代城市环境污染作出了深刻的揭露,引起了人们对生态问题的关注;加拿大出生豪门的医生施韦泽的《敬畏生命》,施韦泽放弃豪华的生活,到非洲丛林为人治病,在那里他领会到了敬畏生命的新的伦理原则,这本书也成了生态学的经典之作;威尔逊的《生物的多样性》则向人们描绘了生物的多样性,揭示了各种物种之间存在着的相互依存的复杂关系,这部书也成为了生态学的经典之作……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想我们可以对什么是经典有个大致的了解了:首先经典是多样的,各个领域都有着自己的经典,如在文、史、哲领域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经典。其次,对特定的领域或学科来说,经典就意味着一种“基础与高度”,基础和高度本来好像是矛盾的,但在经典上却得到了一种奇特的统一;经典还意味着一种“关键与凝聚”,关键是说它能显示着一种方向,凝聚是说它浓缩着最重要的内容。

    我们这个时代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生也有涯,知也无涯”,人们在阅读时,选择一些经典就意味选择一种眼界、一种超越,我们说过经典意味着一种精神的高度,选择与阅读经典,也就意味着选择仰望星空。爱恋大地是没有错的,但不去仰望星空岂不也是人性的一种欠缺?

 

                                     三、文学经典

     日本佛学哲学家池田大作曾问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对于饥寒交迫的人文学有什么用呢?”池田大作的这个问题许多人一定也想过;汤因比的回答是耐人寻味:“为了艺术的真正艺术也是为了人生的艺术。文学是能够应付种种挑战并战而胜之的人性本能,所以切莫失望,要从正面堂堂向人生的诸恶和困难挑战。”汤因比对文学对人性与人生的作用是肯定的,他的话应该说是很深刻的。

    说起文学,人们一般的印象是,它是虚拟与表现的;是世俗(生活)与整体(形象)的;是多义与非实用……文学确实是这样的,它以一种虚构的形式来探讨人生与生活的意义,它被一些文学理论家比喻成“影子”、“镜子”,它确实既假(美的形式)又真(生活意蕴)。

     那么,为什么要读文学经典呢?一般的文学作品与文学经典有哪些区别呢?简单地说,一般的文学作品是一般的审美意识形态,而文学经典则是生产性的审美意识形态——这正如有些理论家所说,说故事本身就是一种社会政治行为,一般文学作品跳不出一般的意识形态,而文学经典却能由于社会无意识的介入,而超越一般的意识形态,成为生产性的审美意识形态。因而,文学经典就具有一般文学作品所没有的一些品性。

    首先,文学经典具有本原性与超越性。我们读一些流行的小说,也会激动兴奋,可时间一过,你会发现什么也留不下来。而你读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大江健藏的《个人体验》,你会发现读了以后,它们会长久地影响着你,因为它们描绘出了本原的人生与生活,揭示了人生与生活的本真。以《战争与和平》中对俄国军队起先被法国军队打败,最后又反败为胜的描写为例,小说中的描写艺术地探讨了战争胜负与人心向背的本原性问题,因而这些描写是超越了那个时代的。《个人体验》中对人生苦难的态度——是承担还是逃避——的生动描写也是本原性的,它同样是可以超过越时代的。本原性就是触及到了人生与生活的根本(意义),文学经典的超越性正是由此而来的。一般的文学作品着眼于生活与人生的表层,显然是达不到这样一种人性的高度与精神高度的。

     其次,文学经典具有独创性与充实性。罗丹说你用绿色去画春天、用红色去画太阳,你就是骗子。艺术不是模仿而是创造。文学的经典之所以具有充实性,用巴尔扎克的话讲,就在于它能用最少的文字浓缩进最多的思想情感,文字经典都是充满了独创性的。在《红楼梦》独特的艺术描写中,传统的男尊女卑被自然地颠覆了,那些包括奴婢在内的许多女孩子的品质才华都让人眼亮心动,所以才让人们对“千红一窟,万艳同杯”的悲剧感到共鸣。有了独创也才会有充实,也才可能让人百读而不厌!再如《悲惨世界》,在这本巨著中,正义与仁爱、法律与良心、贫穷与德行……在冉阿让、沙威、芳汀、滑铁卢旅店的一家人……的曲折引人的故事中被自然地颠覆了,它让人情不自禁地去对这些理念加以重新理解,而且这种理解好像是永无止境的,这就是这作品的独创性所在,同样也是这部作品的充实性所在。

    再次,文学经典还具有启发性与永恒性。王蒙在谈读《红楼梦》时说过一句精彩的话,他说对他来说,《红楼梦》永远是一本新出版的书,因为每次读它总会有新的启示与新的发现。确实是这样的,文学经典描绘的是本原性的人生与生活,同样,读者本身也总是些有着各种不同生活经历的活生生的人,人生与生活的中许多难以言说的情感经验,却在阅读文学经典时得到了奇妙而清晰地呈现。在这个意义上,读文学名著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在读着你自己,读着人类。如大江健藏所说,有时个人体验也就是人类的体验!文学经典的永恒性也在这里。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楼梦》永远是新出版的,《悲惨世界》永远是新出版的,莫泊桑的《项链》也永远是新出版的……因为它们给人们的启迪永远不会过时,因而它们是永恒的。

                                   四、经典的解构与重构

谈经典时,我们不能不注意到现在对待经典的一种文化现象。后现代理论家认为一切都是建构起来的,那么,一切也就都可以解构。从形式上讲,“经典”也是由一定的权力在一定时间中被认定的,因而“经典”也是可以被解构。现在,确实存在着对文学经典的解构之风。

“经典”确实是被一定的权力在一定时间中所“认定”的。例如,文革中的样板戏,就是被当时的权力认定为经典的。但是时过境迁,样板戏的经典性早已不再存在。同样,有时一些被历史忽略了的作品,却可能因偶然的因素被重新发现,甚至成为经典。

这些说明,“经典”有时确实也具有“时间性”,被认定的“经典”仍具有解构与重构的可能。但我以为我前面所说的几个要点,即本原性与超越性、独创性与充实性等,却仍然是真正的经典的基本特征。

 

                                         五、文学经典与人文教养

    俗话说“开卷有益”。我们对文学经典,贵在阅读,贵在与它进行心灵的对话与交流,从而去理解经典,并理解生活,陶冶性情,培养人性。其实,这也就是在加强人文教养。确实,也有人读了不少文学作品,但却并没有相应的人文教养,这是因为人文知识与人文教养虽然有关,却并不是一码事情,只有真正化入人的心性中的、对人生发生影响的才能被称作是人文教养。这就如前面汤因比所说的:“为了艺术的真正艺术也是为了人生的艺术。文学是能够应付种种挑战并战而胜之的人性本能,所以切莫失望,要从正面堂堂向人生的诸恶和困难挑战。”文学经典之所以有这样一种精神力量,就在于它可以通过启迪人性,培养人文教养,从而在无形中改变读者对人生与生活的态度。

    我认为,文学经典是“存在之家”,是人们的精神伙伴。在相信物质力量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相信文化的力量,相信文化的力量能改变个人与人类命运。特别是对一些年轻的大学生来说,在人生的这一阶段多阅读一些文学经典,将会对终生都产生益处的,因为仰望星空会在无意之中会改变与启迪人的精神向度与境界。阅读文学经典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改变我们的精神气质,培养着我们的人文教养。

    爱恋大地是没有错的,但也不要忘记仰望星空,生活与人生不可能只需要物质的维度,它同样不能缺少精神的维度,就像不可能只要金钱而不要月亮一样,因为只要金钱而不要月亮的人生肯定也是单调而贫乏的人生。

 

             (本文根据在淮阴师院图书馆的讲演记录整理而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