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平和、阴虚体质的调治

 中光清洁 2014-08-12

 

               闵行区老科协    王 坦

    看中医时,医生常会说些名词,什么阴虚、血虚等等,如果大家想了解其究竟,本文可满足你的愿望。

现给出平和、阴虚体质的中医本质、体征、临床表现和应对方法,这些内容,你在保健养生时,可能用得着。

今后我们将陆续给出阳虚体质、血虚、气虚、气血双虚、阴阳双虚、血瘀、气郁、痰湿、湿热及特禀体质这方面内容。

平和体质

    平和体质的人,身心健康,面色红润,皮肤水润,有弹性,不易起皱纹、长痘及生色斑,头发稠密、乌黑、有光泽,唇红齿白,牙齿坚固,目光炯炯有神,很少有眼袋或黑眼圈,嗅觉灵敏通利,体形匀称,肌肉结实不松软,胃口好、吃饭香,二便正常,睡眠质量好,经充足睡眠(约7~8小时)后精神状态记忆力较好,且不易出现疲劳、乏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均较强,能耐受风寒,平时不易生病,既是生病也能较快康复,性格平和,与人随和、开朗、稳重、自信。

此体质人往往能自觉做到科学养生,如戒烟限酒、均衡营养,三餐有别,饮食有节,并善于劳逸结合,关注季节天气变化,顺应天时调养,适当运动,思维敏捷,勤于动脑,反应灵活,善于宣泄,注意养好精、气、神,寡欲养精,乐观向上,做事能持之以恒。

平和体质宜均衡营养,不要偏食,一般以平、甘偏凉食品为宜。

阴虚体质

一、概述

  当人体水液(津液)亏损时,就不能抑制体内生热,故阴虚体质的人,体内热较重,常伴有阴虚火旺现象,身体易失衡(中医认为,平衡才能健康)。

阴虚体质具体表现主要有这些,手足心热,大便干燥,小便短赤,口干咽干,皮肤干燥,口唇干红,皮下易出血,易患干燥综合症、甲亢,易潮热盗汗,五心烦热,性急易怒。阴虚火旺体质人体内激素分泌增多,血液循环加快,心跳增强、加快,会心悸心慌,心动过速,且易患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糖尿病(气阴两虚所致)。

阴虚体质人适应冬、春,不耐夏、暑,此体质往往会伤及脾胃,即消谷善饥,吃不胖,体形偏瘦、精悍,肌肉不松弛,舌红苔少,脉细弱而快。津液泛指水液,它们可温润皮肤,布于脑髓、关节、孔窍,起濡养、润滑机体作用,而精、血液也属水液,它们起繁衍后代,供人体营养及滋润等作用,也和阴虚密不可分。

二、阴虚体质产生主要原因

 

   首先是先天不足,后天营养失衡,喜烟、酒,辛辣、肥腻,长期心情压抑,生活无规律等,另外,长期使用副作用较多的药物,如治高血压的利尿剂药等。

三、阴虚体质临床症候

   除概述中提及之外,阴虚体质还表现为怕热,不怕冷,多喜冷饮,常易疲劳,男子有遗精,女子有闭经,月经不定时、色淡等,17~19时间会有低热,午后也会有低热,失眠多梦,年轻头发发白,脱发、发枯,易感冒,咳嗽,患结核病,易患支气管扩张,功能性低热,慢性胃炎,胃溃疡,上消化道出血,慢性肾盂肾炎、血尿,慢性前列腺炎,红斑狼疮,高血压,窦性心动过速,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痛风,过敏性紫癜,神经官能症及肿瘤等。

四、阴虚体质应对方法

(一)阴虚体质人要避免经常熬夜,不宜在高温酷暑下活动,也不宜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可做一些中、小强度运动,并且要控制出汗量,中年后不宜做磨损关节的运动,尤其是膝关节,尽量保证午休,随时随地控制情绪,养阴特别关注的是,心静神怡,净化心灵,在竞争激烈的社会,能做到这点,尤为难得。

(二)饮食方面

少吃:辛辣热性肥腻食品,如韭菜、辣椒、蒜、肥肉、羊、狗肉,虾、桂圆、荔枝、核桃及味精(味精在炎热干燥天气宜少吃)等。

宜吃:甘酸可化阴,甘寒可清热,应吃这些食品,如猪肉、鸭肉、龟、甲、鳖、鸡、鸭蛋、豆腐、豆浆、奶制品、蜂蜜、百合、黑木耳、莲肉、绿豆、枸杞子、柠檬、荷叶、菊花茶、苹果、香蕉、金桔、柑、橙、猕猴桃、桔子、西瓜、草莓、葡萄、桑葚、番茄、荠菜、芹菜、菠菜、青菜、大白菜、绿豆芽、藕(生藕汁在夏季食用最补脾胃)、小米、糯米及薏苡仁。

阴虚体质人补益关键在秋季,可用百合、麦冬、沙参、玉竹,它们均可护肺。夏季可用西洋参、沙参、麦冬、玉竹、梨、百合。

(三)阴虚体质治理主要中药

主药:生地、熟地、天冬、麦冬、首乌、黄精、女贞子、玄参、龟甲及阿胶。

辅药:山茱萸、天冬、麦冬、玉竹、玄参、沙参、山药、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

炙甘草、百合、阿胶,铁皮枫斗、扁豆、茯苓、乌梅、芡实。

(四)阴虚辩证施治药方

1肺阴虚

(1)症候:干咳、咽燥,甚至失音,咯血,潮热盗汗,面色潮红,舌红少津,脉细而快。治宜养阴润肺——沙参麦冬汤加减(沙参12、麦冬、玉竹各15、天花粉、

桑叶各10、甘草6)。

(2)症候:干咳,咳声短促,或咳少量黏痰,或痰中带有血丝,色鲜红,胸部隐隐闷痛,午后手足心热,或盗汗,皮肤干灼,口干咽燥,疲倦乏力,纳食不香,舌尖、边红,苔薄白,脉细而快。治宜滋阴润肺——月华丸加减(北沙参、麦冬、天冬、白及、百部、浙贝母、茯苓、桑叶、白菊花各10,生地黄12、三七3)。

(3)症候:病程多较长,常见低热盗汗,干咳无痰,面色潮红,舌质红少津,苔花剥,苔少或无苔,脉细而快。治宜养阴清肺,润肺止咳——沙参麦冬汤加减(沙参、麦冬、天花粉、桑白皮各5、玉竹6、扁豆10、炙款冬花、甘草各3)

(4)症候:咽部红肿,咽痛,口干咽燥,急、慢性咽炎。治宜养阴生津,清热利咽——金果含片(地黄、麦冬、玄参、太子参、西青果、胖大海、南沙参、陈皮及蝉蜕)。

(5)症候:咳嗽气喘,咽喉干燥,咳痰甚少,或痰中带血,舌红苔少,脉浮而快。治宜养阴补肺,宁嗽止血——补肺阿胶汤(阿胶、马兜铃、牛蒡子、杏仁、糯米、甘草)。

(6)症候:燥咳少痰、痰中带血、咽干喉痛。治宜养阴润肺,化痰止咳——百合固金丸(百合、川贝母、当归、白芍、甘草各100、地黄200、熟地黄300、麦冬150、

玄参、桔梗各80)。

(7)肺阴虚治理主要中药

玉竹、天冬、麦冬、南沙参、北沙参、山药、阿胶、虫草、川贝、天花粉、银耳及黄精。

2、心阴虚

(1)症候: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大便干燥。治宜滋阴养血,补心安神——天王补心丸(丹参、石菖蒲、党参、茯苓、玄参、远志、甘草、桔梗各25,当归、五味子、麦冬、天冬、柏子仁各50,地黄200、朱砂10)。

(2)症候:心悸易惊,心烦失眠,五心烦热,口干,盗汗。治宜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加减(生地、天冬、丹参各12,玄参、麦冬、当归、黄苓、茯神、酸枣仁、桔梗、炙甘草各10,党参15、黄连5、远志6、五味子5)。

(3)症候:虚劳虚烦不得眠,心悸盗汗,头目眩晕,咽干口燥,脉弦。治宜养血安神,清热除烦——酸枣仁汤(酸枣仁25、知母、茯苓、川芎各5)。

(4)症候:更年期出现的潮热汗出,弦晕,耳鸣,失眠,烦躁不安,血压不稳。治宜滋阴清热,除烦安神——更年安片(地黄、熟地黄、麦冬、泽泻、茯苓、玄参、

仙茅、首乌藤、制何首乌、五味子、磁石、浮小麦、珍珠母、牡丹皮、钩藤)。

(5)心阴虚治理主要中药

人参、黄芪、党参、茯神、五味子、远志、莲肉、珍珠母、生地、黄芩、丹参、

朱砂。

3、肾阴虚

(1)症候: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盗汗、遗精、骨蒸潮热,消渴。治宜滋阴补肾——六味地黄丸(熟地160、山茱萸80、山药80、牡丹皮、茯苓、泽泻各60)。

(2)症候:虚热往来,自汗、盗汗,遗淋不禁,或气虚昏运,或眼花耳聋,或口燥舌干,或腰酸腿软。治宜补益肾阴——左归丸(熟地40、山药、枸杞子、山茱萸、

菟丝子、鹿胶、龟胶各20、川牛膝15)。

(3)症候:两次月经中间,阴道少量出血或稍多,色红、质稍稠;头晕腰酸,夜卧不宁,五心烦热,便艰尿黄,舌偏小质红,脉细而快。治宜滋肾养阴,固冲止血——两地汤合二至丸(生地黄20、地骨皮、麦冬各12、玄参、白芍、女贞子、旱莲草各15、阿胶10)。

(4)症候:经乱无期,出血量少,淋沥累月不止,或停闭数月后又突然暴崩下血,经色鲜红,质稍稠,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夜寐不宁,舌红、少苔或有裂纹,脉细而快。治宜滋肾益阴,固冲止血——左归丸合二至丸加减(熟地黄24、山药、

枸杞子、山茱萸、菟丝子、鹿角胶、龟甲胶、川牛膝、女贞子、旱莲草各12)。

(5)肾阴虚治理主要中药

枸杞子、女贞子、墨旱莲、熟地、怀牛膝、首乌、元参、龟板、天冬、紫河车、石斛、山茱萸、桑寄生、黄精。

4、胃阴虚

(1)症候:口干、唇燥,不思饮食,大便燥结,或见干呕,嘈杂似饥,面色潮红,舌干少津,脉细又快。治宜养阴和胃——益胃汤加减(沙参、玉竹各12、麦冬15、

生地黄15、白芍、谷芽、鸡内金各10、乌梅、甘草各6、玫瑰花5)。

(2)症候:呃声短促而不得续,口干咽燥,烦躁不安,不思饮食,或食后饱胀,大便干结,舌红、苔少而干,脉细而快。治宜养胃生津,降逆止呃——益胃汤合陈皮竹茹汤加减(沙参、生地黄、柿蒂各12、麦冬、玉竹、竹茹各10、陈皮5、枇杷叶8)。

(3)症候:烦热干渴,头痛,牙疼,失血。治宜清胃滋阴——玉女煎(石膏

15~25、熟地25、麦冬10、知母、牛膝各6)。

5、肝阴虚

(1)症候:肝肾阴虚,气滞不运,胸腔胁痛,吞酸吐苦,疝气瘕聚,舌无津,咽喉干燥,脉细弱而虚弦。治宜滋阴疏肝——一贯煎(北沙参、麦冬、当归身、生地、川楝子、甘杞子)。

(2)症候:头痛,头晕,耳鸣,目干涩畏光,视物模糊,急躁易怒,或肢体麻木,筋惕肉,舌红少苔,脉弦细而快。治宜滋阴养肝——补肝汤加减(生地黄、木瓜、

制首乌各15、当归、山茱萸各10、白芍12、川芎、甘草各6)。

6、肺肾阴虚

(1)症候:潮热盗汗,咽干咳血,眩晕耳鸣,腰膝酸软,消渴。治宜:滋肾养肺——麦味地黄丸(麦冬、牡丹皮、泽泻、茯苓各60、五味子40、熟地黄160、山茱萸(制)、山药各80)。

(2)症候:虚损劳伤,精血大亏,虚火旺盛,咳嗽潮热,形体消瘦。治宜滋阴清热,益肾补肺——大造丸(紫河车(人体胎盘)一只、龟板10、黄柏8、杜仲8、牛膝6、麦冬6、天冬6、生地黄12、茯苓10、人参5)。

7、肺脾阴虚

(1)症候:夜间遗尿,日间尿频量多,经常感冒,面色无华,神疲乏力,食少纳差,大便溏薄,舌淡红,苔薄白,脉沉无力。治宜补肺益脾,固涩膀胱——补中益气汤合缩泉丸加减(党参、甘草各3、黄芪10、白术、当归、益智仁、山药各6、升麻3、

柴胡、乌药各5)。

(2)症候:①咳逆上气,咳痰不爽,或咳吐涎沫,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而快。②气逆呕吐,口渴咽痛,舌红少苔,脉细而快。治宜滋养肺胃,降逆和中——麦门冬汤(麦冬63、半夏、人参各9、甘草6、粳米3、大枣3枚)。

8、心脾阴虚

症候:①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虚热,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②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舌淡,脉细。治宜益气补血,健脾养心——归脾汤(黄芪、白术、桂圆肉、酸枣仁(炒)、茯神各30、人参、木香各15、远志、当归各3、甘草(炙)7.5)。

9、心肝阴虚

症候:起病多较缓,结块或大或小,质地较软(如甲状腺肿大),伴头晕耳鸣,心悸失眠,手足心热,手指震颤,眼干目眩畏光,形体消瘦,面潮红,倦怠乏力,舌红少苔,脉弦细而快。治宜滋阴降火,养心柔肝——天生补心丹或一贯煎加减(生地黄、茯苓各12、沙参、枸杞子、酸枣仁各10、玄参15、麦冬、天冬、人参、丹参、柏子仁、

五味子、远志、川楝子各6)。

10、心肾阴虚

(1)症候:失眠健忘,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少气懒言,神经衰弱,脉细或沉无力。治宜补肾填精,养心安神——乌灵胶囊(发酵乌灵菌粉330克)。

(2)症候:心痛憋闷,心悸,盗汗,虚烦不寐,腰酸膝软,头晕耳鸣,口干便秘,舌红少津,苔薄或剥,脉细而快或促代。治宜滋阴清火,养心和络——天王补心丹加减(生地黄、玄参、丹参、白芍各12、天冬、麦冬、茯苓、酸枣仁、当归、阿胶、炙甘草各10、党参15、柏子仁8、五味子5、远志6)。

(3)症候:情绪不宁,心悸,健忘,失眠多梦,五心烦热,盗汗,口咽干燥,舌红少津,脉细而快。治宜滋养心神——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丸加减(熟地黄20、山药15、西洋参5、茯苓、当归各12、丹参、牡丹皮、天冬、麦冬、玄参、柏子仁各10、

山茱萸、五味子、远志各6)。

11、肝肾阴虚

(1)症候:肝肾阴虚,眩晕耳鸣,咽干鼻燥,腰膝酸痛,月经量多。治宜补益肝肾,滋阴止血——二至丸(女贞子(蒸)500,墨旱莲500)。

(2)症候:肝肾双亏,阴虚血少,头晕目眩,耳鸣咽干,午后潮热,腰腿酸痛,脚跟痛。治宜滋肝肾,补阴血,清虚热——归芍地黄丸(当归、白芍(洒炒)各40、

熟地黄160、山茱萸、山药各80、牡丹皮、茯苓、泽泻各60)。

(3)症候:肝肾阴亏,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治宜滋肾养肝——杞菊地黄丸(枸杞子、菊花各40、熟地黄160、山茱萸(制)、山药各80、牡丹皮、茯苓、泽泻各60)。

(4)症候:急躁易怒,冲动任性,五心烦热,舌红苔薄,脉细弦,多动难静,神思涣散,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欠佳,学习成绩低下,兼有遗尿,盗汗,便结。治宜滋养肝肾,平肝潜阳——杞菊地黄丸加减(熟地黄、山药各10、枸杞子6、茯苓、龟甲各8、菊花、牡丹皮、山茱萸各3、泽泻、龙齿各4.5)。

(5)症候:经期或经后,午后潮热,经量少色红,两颧红赤,五心烦热,烦躁少寐,舌红而干,脉细而快。治宜滋养肝肾,育阴清热——蒿芩地丹四物汤加减(青蒿、地骨皮、牡丹皮、当归、白芍各9、黄芩、川芎各6、生地黄12)。

(6)症候:小儿重度贪血,皮肤苍白,爪甲色白易脆,发育迟缓,头晕目涩,两颧潮红,潮热盗汗,毛发枯黄,四肢震颤抽动,舌红,苔少或光剥,脉弦而快或细而快。治宜滋养肝肾——左归丸加减(龟甲、山药、枸杞子各8、鹿角胶2、菟丝子4、怀牛膝、山茱萸、阿胶各3、山楂5)。

(7)症候:肝肾阴虚、耳鸣耳聋,头晕目眩。治宜滋肾平肝——耳聋左慈丸(磁石、竹叶、柴胡各20、熟地黄160、山茱萸、山药各80、牡丹皮、茯苓、泽泻各60)。

(8)症候:腹大胀满,见青筋暴露,面色晦滞,唇紫,口干而燥,心烦失眠,时有鼻衄,牙龈出血,小便短少,舌红少津,苔少,光剥,脉弦细而快。治宜滋肾柔肝,养阴利水——六味地黄丸合一贯煎加减(沙参、麦冬、猪苓、泽泻各10、生地黄、枸杞子、褚实子、茯苓各12、山茱萸6、玉米须15)。

(9)症候:小便短小,呕恶频作,头晕头痛,面部烘热,腰膝酸软,手足抽搐,舌红苔黄腻,脉弦细。治宜滋补肾肝,平肝熄风——枸杞地黄丸合羚角钩藤汤加减(熟地黄24、山药12、山茱萸、枸杞子、石决明、浙贝母、竹茹、胆南星、竹沥、制大黄、败酱草各10、羚羊角5、钩藤15、六月雪15)。

(10)症候:腹痛隐隐,或腹内结块,便秘,大便带血,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视物昏花,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盗汗,遗精,月经不调,形瘦纳差,舌红少苔,脉弦细而快。治宜滋肾养肝——知柏地黄丸加减(知母、黄柏、泽泻、牡丹皮各10、熟地黄20、山茱萸6、山药、茯苓各15)。

12、脾胃阴虚

(1)症候:口干唇燥,不思饮食,大便燥结,或见干呕,嘈杂似饥,面色潮红,舌干少津,脉细而快。治宜养阴和胃——益胃汤加减(沙参、玉竹各12、麦冬、生地黄各15、白芍、谷芽、鸡内金各10、乌梅、甘草各6、玫瑰花5)。

(2)症候:形体消瘦,胃纳减少,或食少饮多,或不思饮食,口渴心烦,手心发热,大便偏干,小便短黄,皮肤失润,舌红少津,苔少或花剥,脉细而快。治宜滋脾养胃,佐以助运——养胃增液汤加减(沙参、麦冬、玉竹、白芍各6、石斛、乌梅、焦山楂、炒麦芽各5、甘草3)。

13、滋阴降火

(1)症候: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咳嗽咯血,耳鸣遗精。治宜滋阴降火——大补阴丸(熟地黄120、知母(盐炒)、黄柏(盐炒)各80、龟甲120、猪脊髓160)。

(2)症候: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治宜滋阴降火——知柏地黄丸(知母、黄柏各40、熟地黄160、山茱萸、山药各80、牡丹皮、茯苓、泽泻各60)。

(3)症候:女孩乳房发育及内外生殖器发育,月经提前来潮,男孩生殖器增大,声音变低,有阴茎勃起,伴颧红潮热,盗汗,头晕,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而快。治宜滋阴降火——知柏地黄丸加减(知母、山药、山茱萸各6、生地5、牡丹皮、泽泻、茯苓、玄参、龟甲、黄柏、龙胆草各3)。

(4)症候:见紫癜时发时止,鼻衄,齿衄,血色鲜红,低热盗汗,心烦少寐,大便干燥,小便黄赤,舌光红,苔少,脉细而快。治宜滋阴降火,凉血止血——大补阴丸加减(熟地黄、蜂蜜各6、龟甲3、黄柏、知母、猪脊髓各5)。

(5)症候:夜寐盗汗或有自汗,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形体消瘦或兼午后潮热,面赤颧红,便干,小便赤,舌红少津,苔薄微黄,脉细而快。治宜滋阴降火——当归六黄汤加减(当归、黄芩、黄柏、乌梅各10、生地黄20、熟地黄15、黄连5、五味子6)。

(6)症候:起病多较缓,多因受热及烦劳而诱发,牙龈渗血,血色较淡,牙龈微痛,牙松浮,舌红,苔少,脉细而快。治宜滋阴降火,凉血止血——六味地黄丸合茜根散加减(熟地黄20、山药15、茯苓12、牡丹皮、泽泻、茜草根、黄芩、侧柏叶、阿胶

各10、山茱萸6)。

(7)症候:小便短赤带血,头晕耳鸣,颧红潮热,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舌红,脉细而快。治宜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知柏地黄丸加减(知母、黄柏、泽泻、牡丹皮、旱莲草、大蓟、小蓟、蒲黄各10、熟地黄20、山药15、藕节15、茯苓12)。

14、阴虚内热

(1)症候:小便频数或短赤,低热,盗汗,颧红,五心烦热,咽干口渴,唇干舌红,舌苔少,脉细而快。治宜滋阴清热——知柏地黄丸加减(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各5、女贞子、茯苓各3、山药、泽泻、知母、黄柏各6)。

(2)症候:心悸易惊,心烦失眠,五心烦热,口干,盗汗,思虑劳心时则症状加重,伴耳鸣腰酸,头晕目眩,急躁易怒,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脉细而快。治宜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加减(生地黄、丹参、天冬各12、玄参、麦冬、当归、

黄芩、茯神、酸枣仁、柏子仁、桔梗、炙甘草各10、党参15、黄连、五味子各5、远志6)。

(3)症候:午后或夜间潮热,五心烦热,不欲近衣,失眠多梦,颧红,盗汗,头晕目眩,大便干结,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而快。治宜滋阴清热——清骨散加减(银紫胡、知母、地骨皮、青蒿、鳖甲各10、胡黄连3、秦艽6)。

(4)症候:温病初期,夜热早凉,热退无汗。治宜养阴透热——青蒿鳖甲汤

(青蒿、知母各10、鳖甲25、丹皮15、生地20)。

(5)症候:经断后阴道出血,量少,色鲜红,质稠,腰膝酸软,潮热盗汗,头晕耳鸣,口咽干燥,舌质偏红,苔少,脉细而快。治宜滋阴清热,安冲止血——知柏地黄丸加减(熟地黄、山茱萸、山药各12、泽泻、茯苓、牡丹皮各9、知母、黄柏各6、阿胶10、龟甲15)。

(6)症候:月经周期延后,经量少,色红质稠,渐至月经停闭不行,五心烦热,颧红唇干,盗汗甚至骨蒸痨热,干咳或咳嗽唾血,舌红,少苔,脉细而快。治宜养阴清热调经——二阴煎加减,再加丹参、黄精、女贞子、制香附,组方为:生地黄、熟地黄、白芍、知母、地骨皮、丹参、黄精、女贞子、制香附各12、麦冬15、炙甘草6)。

五、部分脏腑阴虚主要表现

(一)肺:干咳,咽燥,咳血,甚则失音,潮热盗汗,面色潮红,舌红少津,脉细而快。

(二)心:心悸,失眠,烦躁,潮热,盗汗,或口舌生疮,面色潮红,舌尖红或痛,舌红少津,脉细而快。

(三)胃:口干唇燥,不思饮食,胃嘈,胃痛如灼,易患慢性胃炎,胃溃疡,大便燥结,甚则干呕,呃逆,面色潮红,舌干,苔少或无苔,脉细而快。

(四)肝:口干唇燥,不思饮食,头晕,目糊,胸壁两侧灼热,大便燥结,甚则干呕,呃逆,面色潮红,头晕,耳鸣,盗汗,手足心热,舌干红,脉弦细而快。

(五)肾:腰膝酸软,眩晕耳鸣,甚则耳聋,牙松动,口干,咽痛颧红,遗精,午后潮热,盗汗,舌红少津,脉沉细。

六、阴虚体质常用按摩穴位

气海、百会、命门、关元及神阙         

以上文中的治病方药,是依据病体的临床表现和望、切、体征等给出的,同时也给

出方药组方的配伍及用量(中医认为方药之秘在于剂量),它们可在治病用药时,作为一个重要参考依据,但是因为个体的病因、体质等以及季候,寒、热的内、外因素有别,应辨证施治。所以本文给出的方、药须在医生指

本文主要参考资料:

一、中国医学论坛报           (2012年)

二、《家庭中医药》杂志       (2012年)

三、上海市龙华医院固定专栏   (2012年)

四、国家药典成方实用手册

五、中医处方手册

六、中医处方方法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