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八九不离食,对于吃,情操偶尔也要劈。关于情操一词,价格是最好的表现,但是这一次小编就放心大胆的代言一回高大上美食:怀石料理(かいせきりょうり)

特意在边上备注假名并非是装逼,用意在谈谈词源。怀石在日语发音中与会席同音,很多人认为两者相同。我查了一些资料,部分解释是:怀石演变成了会席,传承了怀石的精致,更提高了用餐环境与价格。但,两者最大区别应当是禅意。怀石一词本意:怀里抱着石头。(懐に石を抱く)
何解?
江户时代日本京都僧人修行时,只在上午吃一些东西,当天晚上因为食物被消化完而空腹导致体温下降,因此在怀里抱一块温热的石头,以驱赶饥寒。
怀石本与美食毫无关联,却在今天的日本成为美食界的top。起初僧人用于抵制饥饿的禅意逐渐从简单清淡的料理发展成久负盛名的精致怀石。在宗教里,由节欲演变成美食的例子不胜枚举,怀石是最高的境界。

![]() 
怀石料理的标配是「一汁三菜」一汁通常指味噌汁,三菜则是膾、煮物以及焼き物,当然还会佐以米饭和渍物。日本人讲究应季而食,所以三菜的取材会以季节变化而有所改变,但新鲜是不变的主题。贴近自然享用人间美食,往往是怀石料理中赋予禅意的重要部分,取材和保存则是重中之重,亭主一般会在客人点餐后才开始制作,这就需要客人耐心等待,而此时的饥饿感又恰恰回归了怀石的古意。而通常情况下国人以色香味俱全论美食的标准,并不适合于日本怀石料理,它更是「不以香气诱人,更以神思为境」。

怀石垫纸
若好的食材是怀石成功与否的第一步,那么食器、坐席以及空间美更是怀石料理精致的最大体现。单就食器,可分为陶器、瓷器和漆器。如果有幸在大阪吉兆用上一餐怀石,那么很有可能你手中装豆腐的碗就是拥有四百年历史的古董,大部分是日本文人,僧人和贵族使用过的。而为什么怀石料理如此讲究食材以外的元素,大概是因为近代以前的日本不食牲畜,只以黄豆磨成的豆腐、野菜和海味作为饱腹的食物,而这些东西在当时实在算不上奢华,因而注重食文化的日本人就开始在外围动起了脑子,继而慢慢呈现出日本料理就餐的精致和优雅。

很多人在吃罢一席怀石料理之后觉得性价比不高,甚至没有饱腹。当然这和咱们老祖宗留下的满汉全席是不可比的,满汉全席讲究山野海味,猎奇不寻常;而怀石更贴近于自然与禅意,七分饱之后带有饥饿感才能更好的感受禅宗修行,亚一口浓茶,方能领会江户前古代僧人的静心之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