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良忆专栏】清心过处暑

 绍宜 2014-08-19

从小就怀疑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其实是某种暗示或预告;老祖宗给节气如此命名,用意在于提醒人们,季节即将转换,在这天地阴阳之气微妙变化的时节,咱们应当未雨绸缪,顺应着大自然的节奏,身心做好准备,迎接新的一季。

就拿秋天来说,可别看月历上写着立秋,就急急忙忙地收起夏衣,拿出秋裤。暑期漫漫,天还热着,慢慢来,等到阳历八月二十三日前后,当太阳到达黄经一百五十度,处暑节气来临,夏季方至尽头。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当中第十四个节气。“处”这个字本就有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意即“暑气至此而止”,所以民间有“处暑寒来”的说法。话虽如此,我的家乡台湾地处南方,处暑过后,“秋老虎”仍不时肆虐。晴朗的日子里,白天艳阳高照,阳光或不若前阵子三伏日时那么毒辣,但日正当中时依旧炙人。这让我想起另一句谚语——“处暑十八盆”,意谓处暑后还会有十八个因炎热流汗而须沐浴的日子。

然而,不知从哪一天起,早晨起床常觉得喉头比较干;下午走在马路上,看到自己和行人的影子都拖长了;夜里在书房读书,清风穿过敞开的落地窗拂来,竟感到有点凉。凡此种种有关湿度、阳光的角度和温度的变化,都是秋天的音信,秋天终究来了。

是时候了,该开始预防秋燥。按照中医说法,处暑之后大地阳气逐渐收敛,阴气慢慢滋生,人体内的阴阳盛衰亦随之转换,较容易生出疲劳之感,这时适合吃点润肺又清心安神的食品。听世居北京的朋友说,老北京处暑时兴吃百合鸭。家父祖籍江苏,先母是台湾南部的闽南人,我家没这食俗。处暑,我们拿百合煮银耳。

这一天,我专程到老街的南北货老店买了银耳,再上菜场向相熟的菜贩购来鲜百合,经过旁边的巷子,瞧见有位大婶摆了小摊,只卖新鲜莲子,说是来自亲戚的莲田。看那莲子颗颗饱满,颜色不太白,象牙色带点黄,应是未用药水漂白过的天然色泽,就顺手也买了一袋。这三样合起来炖软了,再加点冰糖,便是再简单不过的时令养生甜品。

我从小爱喝银耳汤,喜欢把银耳熬得久一点,让胶质都给熬进汤里。这样的银耳汤质地柔软滑润,口感浓稠而不凝滞,我每每喝得欲罢不能。还记得小时候,中年的父亲看我如此爱喝银耳汤,笑着对母亲说:“良忆这口味真像老太太,就爱软的烂的。”而今父亲已仙逝,当年的小丫头眼下也已到了人生的秋天,是中年人了,口味呢,照旧“老太太”,银耳仍非得炖软烂了才入口。

秋季,正是吃银耳的季节。银耳性平、味甘、无毒,中医相信它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益气安神之效,还可以活血、补脑、强心。秋燥时分偶有干咳现象,多吃一点银耳能够帮助止咳,加上百合,预防秋燥的功效更强。这里说的百合当然非指娇美的花朵,而是可食的鳞茎。百合性平,味道甘中微带苦,有润肺止咳、清热安神的功效,一年四季都可以吃,特别是天气从偏潮湿转为干燥的初秋。

至于莲子,根据中医说法,有清心火、除烦热、安神的作用;西方营养学家则证实,莲子含有的醣类能帮助色胺酸更容易被脑细胞吸收,和维生素B群及镁共同作用,也有助眠功用。夏秋之交,容易焦虑、睡不好觉的人,不妨吃点莲子。

微凉的夜里,炉上炖着银耳百合莲子汤,炖了好一会儿,银耳已烂,莲子也松化了。我尝了一口,还可以甜一点,于是多加两匙冰糖,搅拌两下再熄火。待凉了以后,就要分装成小包冷冻起来,方便随时拿来解馋。这一锅早秋的养生汤,将伴我清心过处暑,淡定迎金秋——今年的,还有人生的秋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