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村级该如何存在?

 基层之兴 2014-08-20

村级该如何存在?——以西部v县为例


村一级实行的是村民自治。实际上在工作中,笔者对村民自治的感受不太深刻,倒是感觉到村干部,相当一部分精力在围绕政府转,围绕上级部门单位的工作转。不少村干部也反映,许许多多时间都是消耗在完成上级工作上,至于履行村民自治的责任,则被削弱了很多。

如果是想履行村民自治的责任,为村民干那么几件实事,村干部基本上就没有自己的休息时间,一部分精力围绕上面工作转,一部分时间围绕村里工作转。笔者所在乡有一位支部书记就感叹道,既要圆满完成上级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又要把村民想办的事情办好,作为一名村支部书记的心理压力大,精力上的负担也重,自己家里那一摊子事情,基本上自己没有插手了。

部门工作下来,不少工作最后的实施者,还是村干部。做着部门的事情,担着政府的压力,得到的安慰却少之又少:村干部一年上头,基本上工资都只是账户上面挂着,兑现很难,尤其是经济交通落后的贫困地区的村干部,一年上头基本上没有工资。不但没有工资,村干部常常是出钱买事做。任务到了政府,政府分解到村,铁板一块,村里必须完成,不然就会影响政府的业绩和排名。不少村干部为了完成政府的任务,起早摸黑,还怕政府领导批评。

照理来说,村支两委主要的精力,应该是认真落实好村民自治,做好计划生育(国家计划生育工作是村为主)和社会稳定工作带领群众发家致富。换句话说,村一级组织,是为农民的幸福生活而存在,并不是为了完成上级的任务而存在。至少,在工作重心上来说,应该偏重于服务于农民。

由于税费体制的改革,笔者感觉现在呈现出“两弱现象”:一是乡镇党委政府,对村干部的管理能力在削弱;二是村民对村组织的依赖性,也在削弱。

削弱势必影响到了部门工作和上级政府工作的落实,也影响到了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处于政府和村民群众中间的村一级组织,尤其值得关注。

一个关键环节就是,我们要探讨,如何加强对村干部的管理能力。通过科学的管理,来激发村干部干事的热情。只有村干部干事的热情激发出来了,村干部才能够获得群众的支持和响应,工作才好开展。

如何加强管理?一方面,可以通过党委对村支部的领导,来加强对村干部的管理;一方面,可以通过人大这一线,来加强对村工作的监督;一方面,需要村一级直接参与完成的上级工作,应该配套相关的工作经费。

第三方面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因为当前国家财政,没有保证村干部的工作经费,本着“为谁服务、谁买单”的基本原则,村干部为村民服务办事,这一部分工作经费由村民支付,例如从公益事业费用中列支。

村干部为上级部门单位工作服务,工作经费就应该从部门单位的专项经费中列支,或者应该列入部门单位的工作经费预算,对于需要村干部收缴经费的工作,应该给与适当提成,以补贴电话费、油料费和误工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