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郙阁颂》(完整图片)

 昵称ERGlzl26 2014-08-22
 


〔郙阁〕中国东汉阁道,故址在今陕西省略阳县西嘉陵江边。
古亭名,故址在今中国河南省上蔡县西南。

《郙阁颂》,是东汉灵帝刘宏建宁五年(公元172年)刻的一方摩崖石刻。当时,是为纪念汉武都 太守李翕重修甫 阁栈道而书刻的。故全称《武都太标管理书法,自成一家,独具丰标,为标准的汉隶八分 ——结构严整,章法茂密,俊逸古朴,风格沉郁,体态赫奕,在优美多姿的汉隶中,确为我国的艺术 精品,是研究祖国文字、书法和东汉八分汉隶的重要实物资料。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盛名就遍 及海内外,为历代文学家、书法家所推祟,各种金石学专著和杂记,各种书法专论或专著,多有著录, 仅《隶辨》就录有128处之多,其价值极高。近年来,日本书法界,多次远渡重洋,长途跋涉,前来目睹 这块东汉摩崖刻石瑰宝,并进行多角度的研究。它同汉《石门颂》, 《西狭颂》,并称我国的“汉 三颂”。 

[转载]汉《郙阁颂》

刻石原在略阳徐家坪街口村郭家地,(古名,析里;又名白崖)1979年12月,农民修乡间公路,《郙阁颂》受损,后被迁至灵崖寺,粘接复原,嵌在前洞石崖边,摩崖高170cm,宽125cm,全 文十九行,第六、十二行为十一字,第十五行为十八字,其余每行二十七字,共计四百七十二字, 现存二百二十字。右上额有古代拉船纤绳磨损的印痕七道,最长约70cm,最短约20cm。因摩崖 刻石地处拐弯,古代纤夫借此勒绳以省力所致,今可见其勒痕。 

  到南宋理宗绍定三年(1230年),沔州(今略阳)太守田克仁幼时就很爱书法,曾临摹过《郙阁颂》,当他任沔州太守后,得知《郙阁颂》就在沔州,喜之不尽。当他见原刻露处江边,受风 雨浸蚀,剥落日甚,恐久而绝迹,使仿原刻形制大小,重刻于灵崖寺,即今灵崖寺奈何桥边的石崖上, 至明万历时,刻石右上角剥落尤甚,斜痕长102cm,知县申如埙补刻,并在石尾加上“知县申如 埙重刻”七字。晚明以来,申如埙补刻而冒“重刻”的《郙阁颂》摩崖,因字迹清显,拓印流传,造成 混乱,有的妄断为申如埙重刻。 

  因《郙阁颂》摩崖的书法价值极高,长期以来传为书法家蔡邕撰书的。到元末,又因高则诚编 《琵琶记》戏曲时,将蔡邕演绎为“状元”,流行广泛。以此,群众就讹传“蔡邕撰并书”的《郙阁 颂》摩崖称为“状元碑”。讹误相传,一直至今,故旧的省、府、县志以讹而载。 

  但历代碑石研究者,如:南宋.洪适《隶释》,明·赵函《石墨携华》,清·翁方纲《西汉金 石记》,清·王昶《金石萃编》,清·陈奕禧《金石遗文录》以及朱剑心《金石学》等确认:析里桥 郙阁颂为仇靖文,仇绋书。二仇因当时地位低下,其生平不详。 
  现根据碑石,参照历代著录,整理全文如下: 

    惟斯析里,处汉之右,溪源漂疾,横柱于道。涉秋霖漉,盆溢滔涌,涛波滂沛,激杨绝道, 
    汉水逆让,稽滞商旅。路当二州,经用□沮,沮县士民.或给州府.休偈往还,恒失日咎, 
    理咨,郡县所苦。斯溪既然,郙阁尤甚,缘崖凿石,处隐定柱,临深长渊,三百余丈,接木 
    相连,号为万柱。过者僳僳,载乘为下,常车迎布,岁数千两,遭遇颓纳,人物倡堕,沉没 
    洪渊,酷烈为祸,自古迄今,莫不创楚!于是太守汉阳阿阳李君讳,翕字伯都,以建宁三年 
    二月辛已到官,思维惠利,有以绥济。闻此为难,其日久矣!嘉念高帝之开石门,元功不朽, 
    乃俾衡官椽下辨仇审,改解危殆,即便求隐,析里大桥,于今乃造,校致攻坚,结构工巧, 
    虽昔鲁班,莫亦凝象、又配散关之崭,从朝阳之平参,减西浚(之)高闻,就安宁之石道。禹 
    导江河,以靖四海,经纪厥续,艾康万里。臣蔡□□勒石示后,刀作颂曰:上帝绥□,降兹 
    惠君,克明俊德,允武允文、躬俭尚约,化流若神、爱氓如子,遐尔平均。精通皓弯,三纳 
    符银。所历垂勋,香风有邻。仍致瑞应,丰稔年登。居民安乐,行人夷欣。慕君靡己,乃咏 
    新诗:析里之阁兮SSS(音坤)兑之间,高山崔巍兮水流荡荡,地既嵴确兮与寇为邻,西陇鼎峙 
    兮东以析分,或失绪业兮至于困贫,危危累卵兮圣朝闵怜,分符析壤兮□命是君、扶危救倾 
    兮全育孑遗,劬劳日稷兮惟惠勤勤,拯溺亨屯号疮痍始起,闾阎充庶兮百姓欢欣,佥曰太平 
    兮,文翁复存。 
      建宁五年二月十八日癸卯时衡官琢下辨仇审字孔信 
      从史位下辨仇靖字汉德为此颂时石 南口口口威明 

  对《郙阁颂》摩崖刻石,历代书法家评论甚多现选录部分,以供参阅: 

  吾尝爱《郙阁颂》书法茂密,汉末已渺,后世无知之者,唯平原章法结体,独有遗意。——清. 康有为《广艺舟双辑》 
  唯《樊敏碑》在熹平时,体格甚高,有《郙阁》意。——清·康有为《广艺舟双辑》 
  余谓隶中有篆、楷、行三体,如《褒斜》、《郙阁》、《裴岭》……等碑,变园为方,削繁成简,遂 成汉分(即八分),而秦分(小篆)笔未亡。——清·康有为《十六宗》 
  《般若碑》浑穆简静,自在满足,与《析里桥郙阁颂》同法。——清·包世臣 
  汉《西狭颂》、《郙阁颂》此二凿,文严凝重。——丁文隽《书法精论》 
  《石门颂》,字字挺劲飞动,势如长枪大戟:《西狭颂》则笔势平稳,《郙阁颂》字体,厚重古 雅,——《各种书体源流浅说》 (该书由北京中国书法研究所编著) 
  《郙阁颂》,此碑为仇绋书,为汉碑中之署有书家姓名者。用笔结字,方整凝重,大气磅礴,如巨象 蹒跚,夏承飞舞以巧胜,此碑厚重以拙胜,分道扬镳各擅胜场,八分至是,真是万花齐放的黄金时代。 ——麦华山,现代书法家,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历代书法讲座》 
  气势磅礴?X窠大字,给我们留下了无数审美课题。《石门颂》、《郙阁颂》、《西狭颂》、《开 通褒斜道刻石》等汉刻名作。与《礼器碑》、《乙瑛碑》、《史晨碑》等真正的碑相比,其一种古朴自然, 言简意远,驰骋八极,吞吐六合之大巧若拙的格调,是足以让我们为之倾倒折服无已的。这是一种真正 的造化之功。——陈振濂:当代书法理论家。浙江美术学院教授《大巧若拙之美——摩崖书》  
[转载]汉《郙阁颂》

[转载]汉《郙阁颂》

[转载]汉《郙阁颂》

[转载]汉《郙阁颂》

[转载]汉《郙阁颂》

[转载]汉《郙阁颂》

[转载]汉《郙阁颂》

[转载]汉《郙阁颂》

[转载]汉《郙阁颂》

[转载]汉《郙阁颂》

[转载]汉《郙阁颂》

[转载]汉《郙阁颂》

[转载]汉《郙阁颂》

[转载]汉《郙阁颂》

[转载]汉《郙阁颂》

[转载]汉《郙阁颂》

[转载]汉《郙阁颂》

[转载]汉《郙阁颂》

[转载]汉《郙阁颂》

[转载]汉《郙阁颂》

[转载]汉《郙阁颂》

[转载]汉《郙阁颂》

[转载]汉《郙阁颂》

[转载]汉《郙阁颂》

[转载]汉《郙阁颂》

[转载]汉《郙阁颂》

[转载]汉《郙阁颂》

[转载]汉《郙阁颂》

[转载]汉《郙阁颂》

[转载]汉《郙阁颂》

[转载]汉《郙阁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