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5件“太湖礼物”脱颖而出

 苏迷 2014-08-22
到苏州游太湖带些什么走?
由土气聚人气 由创新求中意25件“太湖礼物”脱颖而出
“这礼品好像挺不错的。”
  1295年,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结束东方之旅,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带去了东方的特色纪念品,也带去了令欧洲人心驰神往的神秘东方文化,引起极大的轰动。好的旅游纪念品,是一地文化的凝结,也是游人对行踪的见证,必不可少。那么,到苏州游太湖,你会带走些什么?
  昨天,由苏州吴中太湖旅游产业协会主办,苏州太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城市商报协办的2014年“太湖礼物”旅游纪念品遴选活动出结果了,经过十几名旅游业专家、品牌设计师以及市民代表组成的评委团的层层筛选,25件“太湖礼物”从上百件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这些有着浓郁太湖特色的小小商品更具创意、更时尚,也许将是旅游者的最好选择。

  □商报记者 张鹏

  民间工艺声名遐迩
  游客往往悻悻而归

  “最遗憾的就是买不到满意的旅游纪念品。”这是目前不少游客来苏州太湖旅游后很大的感受。“驴友”范女士说,来了苏州太湖几次,每次返程都觉得少点什么,因为根本找不到“拿得出手”的特色旅游纪念品,“玉雕精美可是太贵重,水果、大闸蟹不是天天都有,还有些工艺品只能当摆件,不时尚不实用,送人太土了。”
  “其实苏州太湖旅游并不缺乏关于旅游纪念品的好创意,我们缺的是把这些好想法做成一门生意的机制,创意生产链是断开的。”苏州太湖印象旅游纪念品开发公司的吴锐说,以往吴中区也曾组织过旅游纪念品大赛,也涌现不少优秀设计作品。但由于苏州太湖各大景区缺乏授权意识,旅游商品大赛中获奖的东西大都是“纸上谈兵”,鲜有获奖作品与游客见面。即便面市,这些产品也都面临侵权问题,一旦有了市场,很快就被恶性复制,产品越好卖,越易被模仿。

  “过了这村没这店”这样的纪念品才值得买

  那么,什么样的旅游纪念品才能吸引游客的眼球呢?
  “过了这村就没这店”。参评的品牌设计师饶天刚告诉记者,旅游纪念品卖的是地方特色和文化,这才是旅游纪念品的价值及核心竞争力所在。“过了这村就没这店”的东西会让人念念不忘,并且引发购买的冲动。“在旅游纪念品开发中可以从‘昨天’中挖掘题材,从文化的历史土壤中寻求养分。只有表达了确切的文化信息,弄清了‘你从哪里来’,才会知道下一步‘要到哪里去’。”
  “我觉得还要有实用性和幽默感。”吴欢是本次评选的三名市民评委之一,他告诉记者,在众多的纪念品中,他很喜欢那套带苏州话的笔记本,一方面是因为可以用到,不是一个没用的摆设;另外一方面,把外地人不懂的苏州话印在上面,既有苏州特色的一面,又让人觉得好玩。“旅游观光本就是一件十分轻松惬意的事情,乍一看很好玩,又出乎人们意料的纪念品才能吸引眼球。幽默感强的东西,群众喜闻乐见,掏钱也快。”

  时尚又有创意老纪念品萌发新活力

  里是太湖泥土烧出的陶器,面是苏州太湖醉人的山水风光,再来一杯沁人心脾的香茗放在上面,就仿佛置身太湖边品茶修身。一款太湖窑陶瓷杯垫,把对太湖山水的美好记忆渗透到日常生活。
  一本再普通不过的笔记本,封皮用的是牛皮纸,装订用的是老式的线装,就像一本武功秘籍。可是走近一看封皮上的文字,“萨拉四平”、“夯不郎打”、“滴林滚圆”……都是苏州方言中最具特色的几句话。
  这些都是在本次太湖礼物遴选中获得好评的创意作品。旅游纪念品不仅有利于传播和提升旅游目的地形象,而且对增加旅游收入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探寻苏州太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特色是人们慕名而来的原因之一,如果能带一个独一无二的纪念品回家,就可以让这里的美好记忆更好地绵延。”遴选活动负责人之一、苏州太湖印象旅游纪念品开发公司的吴锐告诉记者,这次参评的作品不少都是从太湖传统的一些旅游商品、土特产品、工艺品中寻找载体,或改变形式,或创新内容,使不少原有的老纪念品焕发了新的活力。
  据悉,选出的25件作品,将交给品牌设计公司重新设计包装、外观,也有部分作品将回到企业根据专家意见修改。今后它们将以统一品牌形象亮相“太湖礼物”旅游纪念品商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