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秋之交 先养阴再润燥

 知易无大过 2014-08-25

      夏秋之交 先养阴再润燥

“立秋”节气一过,天气由湿热转为干燥,人体也进入“夏秋之交”的分水岭。夏秋交替时节是人体最为敏感的时期,易乏力、烦躁。中医专家指出,夏秋之交,以养阴为主,应根据气温变化,及时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

 
 

中医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是由于秋季干燥缺水,此时人体的各项机能都在发生变化,是调理的最佳时机。

“秋季养生主要是养阴润燥。但秋分之前还属于温燥,秋分过后才是阳燥,现在以养阴为主。”中医专家表示。

 
 

中医专家解释,现在已入秋,阳气都往里收,这时就应该养阴气了。中医以水为阴气之源,秋季应该多喝水。出汗过多则会损人体之“阴”,所以秋季锻炼还要防止运动过度,避免大汗淋漓。

 
 

进补要先祛湿  否则易伤肠胃

高中刚毕业的余敏(化名)前来医院就诊。“前段时间刚过立秋,老妈就开始煮很多滋补的菜,说是到了养阴润燥的季节。吃了几天,每天早上都拉肚子。严重时一天还要拉好几次,实在难受。”余敏向医生说道。中医专家分析,余敏这是肠炎的症状,主要是因为她体内的湿气还没有祛除,又连续吃了几天的滋补食物,刺激了肠胃,才会一直拉肚子。

中医专家解释,秋季腹泻主要是因为夏季时喝了过多冷饮、凉茶,脾胃变得虚寒。到了秋天又进补,身体寒邪和湿邪还没有祛除,又进补,加在一起,脾胃就会很“受伤”,容易拉肚子。进补之前,可以先食用一些赤小豆、薏仁、山药,把湿邪去掉再进补。怎样才能知道自己体内的湿邪已经祛除呢?可以根据大便来判定,若大便成型,说明体内湿邪已基本祛除,可以开始进补滋润的食物。

“会胃痛的人也要小心胃病复发。” 中医专家提醒,夏秋交际时节,人体受到冷空气的刺激,导致血液中的胃酸分泌增加,胃肠易发生痉挛性收缩,加上自身的抵抗力和气候适应性能力下降,易引起胃病复发。此外,由于气候转凉,人们的食欲随之旺盛,胃肠功能负担加重,很可能会引起胃病复发。因此,夏秋交际时节要注意膳食合理,少吃多餐,定时定量,戒烟禁酒,以增强胃肠的适应力。

 
 

秋冻要分对象  老幼早晚要添衣

中国有句老话“春捂秋冻,不生杂病”。这是因为季节交替时,气温的变化易导致人体生病,因此古人总结了这样的经验: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秋天也不要刚见冷就穿得太多,适当地捂一点或冻一点,对身体是有好处的。

但是,古人的话并不全是真理,中医专家提醒:“老人和孩子还是要在早晚添加衣物,不要为了秋冻而着凉感冒,而年轻人在运动不多的情况下,不要穿太多衣服,及时排汗。”

与此同时,也要预防关节炎发作。刚入秋季,一方面暑湿蒸腾,另一方面又寒意袭人,极易发生外寒内湿的关节痛症。患者应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大汗后不宜立即接触冷水或用冷水洗澡。

 
 

饮用四神汤  可健脾防燥

按中医五行学说,五行中秋属金,肺属金。因此,这个季节“燥”是主要现象。而秋季燥邪易入体,损伤阴津,引起上火。饮食上要以防燥护阴,滋胃润肺为主。可以吃些百合、莲子,也可以多喝汤汤水水。会干咳、喉咙痛的人还可以把薄荷、百合、麦冬加在一起泡茶喝。四神汤具有健脾降燥的功能,夏秋之际饮用有益健康,大人还是小孩,都可以食用。

缓解秋乏,第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夏天昼长夜短,天气闷热,很多人喜欢晚睡。现在天气变凉了,应争取11点前入睡,也可适当午睡。第二要注意保持饮食清淡,不吃或少吃辛辣油腻、烧烤类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如藕、秋梨、柑橘、山楂、苹果、百合、银耳、淮山等。第三要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早晚加强身体锻炼。只有体能充足,才能缓解季节交替时的身体不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