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意的变与不变

 文山书院 2014-08-26

民意的变与不变

2014-08-25 09:14 来源:北京日报  文山书院

  作者:复旦大学教授 童兵

  中国民意和民意中国流动不居。今天中国的民意,稳定的一面有所减少,流动的一面不断强化——民意的变与不变

  民意是整个社会普遍意志和意识的集中展现。从广义上说,民意有时也称作舆论。然而,民意同舆论还是不同的,它们之间的区别是明显的。

  舆论只是民意的初期形态,是处于表层的群体情绪。民众的所言所行,常常出于情感、心绪的激发而成,理智和理性相对较少,以言相传、以情相染的成分较重。舆论还是变动不居和改变难料的,因而又缺乏稳定性和可测性。朝意夕改,此情彼绪,此事此地一种看法,另一件事和另一地又持一种看法,是常有的情状。一个事件的冲击,可以让一些人冷静下来,又可能让一些人焦躁不已。一个意见领袖的一席话,可能改变一些人的意志,也可能坚定一些人的观点。

  民意则不同。民意一旦形成,就相对稳定,易于测知,在一段时间内较少变动。民意充盈着一定时域、地域特定人群甚至多数民众对公共事件、公共政策、公众人物的观察、思考与评价,这种观察、思考与评价常常是理性的、务实的、感情成分少、客观成分多,因而作为民意的这种社会情绪,相对于一般舆论来说,显得厚实、有力、威慑性强。因此,民意比舆论更有威力,对官方的压力也更大。

  我们知道,舆论是社会和时势的晴雨表,是某种共同性的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的公开表露,是实施社会调控的制约力量。深而言之,舆论因此而具备另一个特点,即因不同的社会状况和时势背景而流动、而演变。作为普罗大众舆论积聚和沉淀的民意,这种流动和变化更显著、更突出、更鲜明。流动性,是民意的特点和优点,观察和研究民意,不能不关注民意的变动不居与流动不息。同当今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日新月异的变化一样,中国的民意也处于不断的流动与演变之中。同样,民意中国也处于生生不息的流动与变化之中。今日之民意中国不同于昨日的民意中国,而明日的民意中国,又不会与今日的民意中国相同。为此,我们必须做到,在流动中把握好中国民意和民意中国的变化发展。

  以笔者之见,当今中国民意和民意中国的流动不居,大致出于这样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社会转型,阶层分化,导致利益多元,意见纷纭。改革开放第一个十年有一种议论,曰:“老大(工人阶级)靠了边,老九(知识分子)升了天。”现在,知识分子这一阶层自身又分成多个层次,收入多者年入数百万,少者不到两三万。农民也是,通过办实业致富者各地都有,而衣食不保者也以千万计。立场不同,诉求不同,意见表达和舆论呈现自然也有所不同,民意变化多端,当然难免。

  第二,改革进入深水区,新举措不断,新变动不绝,新群体如雨后春笋,各种利益诉求频频提出,自然看法多,主张多,意见多,因此而导致民意呈现出巨大的流动性。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新世纪后改革进入深水区以来,经济体制变革激烈,社会思潮更替加快,商界竞争残酷,新闻出版在新媒体时代变革神速。在如此变化之巨和改革之烈的中国,民意的内容取舍、表达方式和呈现手段都有了极大的变动。在这样的背景下,“民意中国”的流动自然也就快了、大了。

  第三,市场经济因素的诱惑和党内腐败的影响,不少党员干部严重异化,使不少民众心目中的理想目标发生动摇改变,致使利益诉求和价值观念也游移不居。社会前进的动力不足,人生目标模糊不清,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民意的变化与流动。

 第四,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背景下的中国民意由于受到各种复杂因素和利益的影响,呈现出变化多端、游移不定的状态。外资进入中国,中国资本和劳务出口增加,西方国家经济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对中国的启发,社会思潮和思想文化理论通过教育、出版、影视和互联网无孔不入地渗透中国,浸润着普通民众的头脑,从而改变着民众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学术活动方式,使中国民意的形成机制和价值评价标准发生着不小的变化。

  最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中央政府推出许多新的顶层设计,作出不少新的制度安排,提出一系列全面深化改革的举措,使广大民众抱有新的期待和新的诉求。这种情况下,民意的变化和流动是必然的,也是合理的。

  一系列民意测验的结果表明,一年多来中国民意正朝着充满希望、充满期待、调动正能量、上下一股劲的方向发展、延伸、变动。今天人们看到的“民意中国”,比过去任何时候都灿烂、高昂、务实、可行。

  民意既有稳定的一面,又有流动的一面。今天中国的民意,稳定的一面有所减少,流动的一面不断强化。这给我们的中国民意研究和民意中国的构建提出了新的使命,增添了新的难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