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光孝寺东铁塔的塔基龙纹,五代南汉时期,依旧保留唐朝风格。
对龙的形象想有个系统的了解,是始于在浙江省博看到青铜镜特展,而后又在南京博物院看到龙形象的特展。都说自己是龙的传人,从此,外出旅行,总会更注意出现在各地的“龙形象”。
从各地博物馆看到的青铜器、铜镜、玉器、瓷器、石雕等,龙的形象汉代以前太过抽象,很难看出“神”,不过极具神秘的美感。

上海博物馆“转变期青铜器的龙纹”
秦青铜龙。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
从汉代开始逐渐形象起来,气势也透露出来了;

西汉南越王墓龙凤重环玉佩

汉阳陵龙纹空心砖
到唐代,兼具抽象的神秘感和具象的真实感,龙纹无论是扭动的力量感还是神态都气势逼人;

唐代龙纹铜镜,南京博物院馆藏

广州光孝寺东铁塔的塔基龙纹,五代南汉时期,依旧保留唐朝风格。
宋代龙身的力量感似乎稍弱一些,但依然是独立于天地的那种神气;而北方的辽金龙形象似乎依旧保留了唐代的遗风。

太原晋祠木雕龙

金代铜镜。摄于浙江博物院的青铜镜特展
到明清,越来越多细节,越具象,却少了过去那种抽象的神秘感,但最可惜的是没了那种傲然独立于天地的精神,仿佛只靠狰狞的面目来产生威慑感。

明代青花瓷,南京博物院馆藏。

清雍正云龙纹瓶。南京博物院馆藏。
大同九龙壁中,面向它的左手数起第2、3条龙,是明清时期少有的神、势皆备的龙形象,值得一赞。
到哪里看龙的形象?
汉代以前的龙形象,可以参考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的商、周青铜器或玉器;
汉代的可以从瓦当、铜镜、砖雕(如汉阳陵)感受;
唐代的可以从铜镜、壁画、石碑的龙纹等感受;
宋代的也是通过铜镜、壁画、晋祠的木雕龙柱等;
至于明清的,看各种景德镇官窑瓷器、现存的龙袍、各地的n龙壁即可。
以上仅靠自己近年行走各地所见的“龙形象”的一些浅见。还有很多顶级的博物馆,如北京城内的各大博物馆,以及皇宫宫殿等的龙形象没有观看过,难免会有所偏颇。如有不同意见,请多多指教!
除特别说明,均为原创文章、图片,保留版权标识下,欢迎转载。非商业转载请注明来源,商业转载先请征得本人同意。如果喜欢,请不吝点赞、转发哦!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