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沧浪月下忆芸娘

 苏迷 2014-08-28
沧浪月下忆芸娘
  园林里面有故事。沧浪亭里的故事,绕不开一个被称为芸娘的女子。这个女子,曾与深爱她的夫君沈复居住于沧浪亭,留下一段只羡鸳鸯不羡仙的佳话。
  又临中秋。想起“走月亮”的吴地习俗,想起那年中秋夜,芸娘与夫君在炊烟四起,晚霞灿然的暮色里,在沧浪亭席地而坐,烹茶待月的浪漫,忍不住就有了前去探寻芸娘足迹,一会旧时月色的欲望。
  傍晚,自西向东过沧浪胜迹牌坊,下意识地隔水南望,猜测西边探身水面的那棵大朴树,是否曾见过“削肩长项,瘦不露骨,眉弯目秀,顾盼神飞”的芸娘?这样想着,藤蔓垂拂的一带粉墙上,虚掩着的红漆格子窗里,就隐隐约约传出芸娘的笑声,越过水面直抵波心。
  水面波光如练,芸娘与夫君无意间的对答也如水波一样机敏灵动。沈复问:“李太白是知己,白乐天是启蒙师,余适字三白,为卿婿,卿与‘白’宇何其有缘耶?”芸娘笑答:“白字有缘,将来恐白字连篇耳。”于是夫妻二人相与大笑。芸娘鬃边茉莉暗香扑鼻,又引发了香中君子与小人的对话。沈复调侃:“卿何远君子而近小人?”芸娘回复:“我笑君子爱小人耳。”沧浪景美如画,有妻风雅如此,沈复心满意足,感慨人间的快乐,不过如此了。
  芸娘说李白的诗词:“宛如姑射仙子,有一种落花流水之趣,令人可爱。”而她本人,也被现代文学大师林语堂称为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可爱的女子,在贫病交加中,凄凄惨惨过早离开了人世。留得寸心欲碎的夫君,于彻骨的悲痛中发出恩爱夫妇不到头的凄楚哀鸣。情到深处,沈复将与芸娘缠绵悱恻的前尘往事娓娓道出,一本缅怀爱妻的小书——《浮生六记》,就这样诞生了。芸娘婚前为夫君藏粥垫饥,婚后无奈别过一双儿女,离家之际,又与夫君暖粥共啜。真是“昔一粥而聚,今一粥而散”,浮生若梦,令人唏嘘不已。
  “沧浪风景,时切芸怀”。在二十多年颠沛流离的坎坷生涯中,与沧浪亭为邻的幽雅日子,成为芸娘心中最美好的记忆。芸娘是“自别沧浪,梦魂常绕”。而沈复在多年之后,仍感念万千:“苏州沧浪亭畔,天之厚我,可谓至矣。”于是,大家都去沧浪亭。男人们乐此不疲地前去寻找他们梦中的芸娘; 女人们也屡屡踏着芸娘的屐痕,试图捕捉那份曾经的鱼水和谐之欢。
  故事里的人已然远去,沧浪亭却依旧在水一方。月色里,疏朗有致的残荷倒映水中,宛如芸娘低垂粉颈,“缠绵之态,令人之意也消。”掬一汪秋水,拢一袖月光,但见荷中芸娘徐徐欠身而起,回眸嫣然微笑,顿觉一缕情丝摇人魂魄。
  夜凉如水,露华正浓。不知哪里去寻芸娘馄饨,也没有三白酒暖身驱寒,只有一份悠悠的情思,在月下回到从前。

  □袁 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