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从来没见过的改变自己的方法

 普化散人 2014-08-29
“自我接纳”是要看到自己不是“神”——这一点大家虽然嘴上不说,但很多人在潜意识中都会用“神”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比如“不能犯错”、“不许失败”、“不要痛苦”等等。
“自我接纳”是回到生命的原点,接纳自己是一个“人”——是人就会犯错,就会有弱点,就会失败,就会痛苦,同时我们也会在犯错中成长,在失败中学到经验——这些都是生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们共同构成了独特的“我”,并让生命完整。
这种接纳,不是不思进取,而恰恰是改变的前提。
当我们陷入自责、抱怨、或内心冲突中时,精力都花在内耗上,就难有力量做出真正的改变。
我在大学四年求学中,也是这样的一个人。
当时我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了,但是成绩总是上不去,那时候的我,缺乏自信,对未来迷茫。
那时候的我,很不能接纳自己,但又无法做出改变。
快毕业了,我进入了本专业的工作岗位。实习的两个月,我才发现自己跟别人的差距还是很大的。当回到家里,大人们问我工作的情况的时候,我总是半遮半掩的,我很清楚因为我在说出那份工作的时候,我的脸上不是骄傲的表情,而是在内心说的只要我当时再努力一点,把英语坚持学下去,再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再把成绩提高一些,工作将会是另一番天地。
即使到今天,我也还远远未达到对自己完全接纳的状态——当然,要比过去好得多。要做到完全接纳,这需要更长时间的努力。那么,就让我先接纳自己当下还未能完全接纳的状态。
不知道看到这篇文章的你,是否也会为过去一些愚蠢的行动和错误的决定耿耿于怀,内心中有这样的对话——“我当时怎么那么傻,要是……就好了。”你无法原谅那个过去的自己。
有没有一些行之有效的方式,能够让我们更好地接纳自己?
上面我们说过,不能自我接纳意味着内心的冲突——“我”不能接纳“自己”,就像内心中有两个小人在对话,“我”是指责者,代表情绪是不满和愤怒的情绪;而“自己”是那个犯错的孩子,代表的是委屈、内疚、不满等。不接纳,有可能是因为各种情绪缠绕在你的大脑中,剪不断、理还乱,或是某些情绪被压抑了,你没有允许自己表达出来,比如委屈、内疚等。所以你被卡在了自己的情绪中,无法走出来。

下面这个“自我对话”的练习,它可以让你跟过去的自己达成和解,它也同样适用于解决其他的自我指责。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会出现一些情绪,如痛苦、悲伤、愤怒等等,这是很自然的,而且是很好的。你会发现,有一些未曾觉察的情绪会浮出水面。
好的,我们开始。这个练习大概需要10-20分钟时间,在做这个练习之前,最好找到一个安静的,不被打扰的环境,能让你的情绪自由地表达出来。
1. 准备1张白纸、1只笔。
2. 选择一件让你后悔的、一直耿耿于怀的、无法接纳自己的事情。把它写在这张白纸的顶部中央。比如:“我不能接纳自己在大学时不够努力”。

3. 在白纸中间画一条竖线。左边和右边,代表两个自己的内心对话。左边可以写下现在的自己,右边是过去那个时候的自己,比如对我来说,左边是24岁的自己,右边是19岁的自己。
4. 让内心中的两个“我”在纸上大吵一架。像辩论赛一样,让左边和右边以第二人称“你”的方式依次发言,可以由现在的自己开始。
5. 一直这样辩论下去,直到双方达成和解。你可以让两个自己分别送给对方一句话。
在这个练习的最后,你会慢慢与自己和解。现在想起来还是会有遗憾,但是程度远比你开始的时候好得多。
最后,你还可以做出一个关于你生活的新的决定,并把它写成一句咒语,用来提醒自己。比如对于我来说,这句话是——过去的已经过去,我能做的就是不要让过去的遗憾再次重演!
如果大家在做这个练习中有所收获,可以把你的感受发给我。让我们都能更好地接纳自己。

在成功学中有句话叫做“态度决定命运”,强调心态的重要性。但对于很多人的困境在于,心态往往是日积月累,很难突破的。所以命运也就被羁绊在想改变但无法改变的沮丧和无力感中。

幸好我们看到,另一种反作用力也同样存在,我们称之为“行动决定态度”,或者更完整地说是“行动的改变更能影响态度的改变”。来看看TED视频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c1OTIxNjQw.html

在心理学中,有这样一个实验。让一个人看她自己小时候的照片,并讲述当时的故事,其中有一张照片是工作人员故意PS合成的,是这个人抱着一个小熊站在迪士尼乐园前拍的照片,于是被试者马上讲出了一个非常感人的,父亲带她去迪士尼的故事。然而真相是,这个人小时候从来没有去过迪士尼,所有的一切都是她编造出来的。

通过类似实验,心理学家看到了很有趣的现象——大脑往往是编造理由的“骗子”,它会创造一些观念以与我们的行动保持一致。让行动与观念保持一致,大脑最喜欢做的事情是“给行动找到合理充分的理由”。大脑会通过你的行动来反馈给你,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大脑更加相信你做了什么而不是你说了什么。因为与观念相比,行动更是无可辩驳的事实。

所以,看到那些成功学的书,村夫就气愤,教我们要暗示自己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甚至有些培训,建议我们对镜子说我一定会成功的话,都是扯淡。因为就算你不断暗示,不断对自己说的那些话,只要你的行为没有证明那句话,你的大脑就会告诉你:我不是**的人。比如你告诉自己是一个能坚持早起的人,但是第一天你就没能早起,然后在一个月当中你也没能早起几天,你的大脑就会告诉你:原来你就不是一个能坚持早起的人。看到了吧,这就是行为对大脑的影响。

如果你希望成为一个自信的,光看”让你自信的100种方法“是没有用的。同样,如果你完成了很多大家都认为有自信的人完成的事,那就算你告诉大脑你不是一个自信的人,大脑也会反馈给你:你就是一个自信的人。同样,你在看这篇改变自己的文章,也是没有用的,它只是告诉你还有这样的一个原理,至于你要不要改变自己那是你自己的事,谁也帮不了你。

讲一个自己的例子:以前自己看书总是不能坚持,一本书能看三分之一都算不错了,印象最深的就是唯一看完的一本精简版的《骆驼祥子》,这还是被我爸爸给击的:看你哥,整天看书,就你整天就知道玩,也不知道看书。除了那本书以外,每次听到什么书好,我还是会去看那本书,但总是不能坚持看完,长此以往,我的反馈系统告诉我:我就是一个不爱看书的人。有了这个反馈,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看书了,因为我真的不想看书了。这样一种情况直到大二,由于受到双学位老师的影响,我在想这么厉害的人不还是要看书吗?况且,他还一个劲地告诉我们要看书,自我学习的能力有多重要。受到这样的影响,我决定再试试。刚开始的时候真的很难坚持,这跟自己的技巧有关,我会选择简单易读的书开始,我读完了《拆掉思维里的墙》、《十四堂人生创意课》,发现读书对自己的成长还是有用处的。慢慢地,我看书的数量在增加,这个过程中也有书没有读完的,有时候我也会逼着自己把书看完,因为我一直相信坚持是一种习惯,没有看完的书已经不影响我对自己读书的观念了,因为我不仅能看完书了,我还爱上了读书。我就是这样欺骗我的大脑的,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行动,骗了它一次又一次,终于成功了。

如果你也想写一篇文章,那么就从现在开始,动起你的笔吧,然后骗过你的大脑,你是一个喜欢写作的人,而不要再过多考虑你写得怎么样 。

如果你想搭讪一位女孩,那就展示出自己的微笑吧,骗过你的大脑,你不是一个没有勇气与女生搭讪的人。

如果你想运动,穿上你的跑鞋吧,骗过你的大脑,你不是一个只是会想还是一个会做的人。

如果你还在恐惧,那就带着你的恐惧去行动,

如果你还在彷徨,那就带着你的彷徨去行动。

如果你还在自卑,那就带着你的自卑去行动。

因为只有你的行动才能告诉你的大脑,你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活在这世上二十几年了,似乎我们每天都离不开情绪,有让人感觉快乐的情绪,也有失落的情绪,更有让人无法摆脱的情绪。但是要知道情绪只是告诉我们,人生里有些事情出现了,需要我们解决,情绪就是来教我们在事情中该有所学习。

那么怎样把情绪利用起来呢?让它更好地了解自己,走向成熟。

1.察觉力:要能够第一时间察觉自己的情绪。
 在看书看的时间久了,我们就会厌烦起来,这个时候你就要告诉自己我心里浮躁起来了,首先就要感知自己的情绪。在与一个人争论的面红耳赤的时候,可能是因为我生气了。当看到朋友的自私行为,我们要察觉我们对那种他怎么这样的轻视。这个是整个过程的第一步,需要慢慢练习,不要期望一次就能成功,平时多多感知自己的情绪。

2.理解力:要理解情绪产生对自己积极的作用。
如果我们没有不甘心被被人看低的感觉(愤怒),我们便不会如此兴奋,我们可能也会慢慢沦为堕落。如果我们没有恐惧,一直保持对生命的高波段,那生命将会变得很脆弱。感知到自己情绪之后,要明白你所有的情绪都是你的,它的产生都是为了你好,它对你有积极的作用。

3.实践力:自己找到方法,努力行动。

4.摆脱力:最后情绪自己就会消失。

来讲我自己曾经一直出现的嫉妒的情绪吧,现在也会出现,只是能更好地被我接受了。

——————我的发小——————

他是我小时候最好的玩伴,我们一起偷过地瓜、玉米、西瓜...只要你能想到的我们都偷过。我们一起在大桥下学大人抽烟,我们一起骑自行车上学,我们还是同桌。但是他的学习成绩一直都比我好,三好学生拿到无数,我却只有一张可怜的积极分子。他不仅学习成绩好,人际交往能力也比我强,跟很多的同学关系都很好,甚至跟一些老师的关系也不错。关键是他家里条件也比我们家好很多。当时的我可嫉妒他了。

但是当我看到他认真的学习,做了那么多的练习册,晚上还要找老师问问题的时候,我不知该说什么。当我看到他与朋友闹别扭,甚至有时候闷闷不乐的时候,我才发现要维持一段关系也没有想象中这么简单。当我得知,他的父母做皮鞋,那种手艺活有多累的时候。我似乎懂了一些什么。

———————那些年龄大的人——————

每年春节回家,总是会走亲访友。看到那些三十几岁就能赚很多钱的人,每年穿着高档的衣服,开着好车,住着装修很好的房子,心里还是会产生一些羡慕的情绪。

但是静下心一想,自己又不笨,又受到了高等的教育,想起他们那个时候还没有这么好的教育呢。心想,自己只要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成长,不犯大错,有目标,到了三十岁几岁的时候,自己也能像他们一样成功,这样就平衡多了。

——————那些工作待遇比我同学——————

同学见面就会谈到工作,当然了,男同学还会谈到女生啦。一谈工作就是你现在在哪工作?待遇怎么样?然后就是我在***,全球500强。待遇**,我就在心里掂量,比我高啊。

但是后来听说他的工作多忙,眼里很大,还得自己找房子租,晋升空间不大......我发现我好象没有那么羡慕他了。

......

或许很多人都像我一样,都羡慕或者说嫉妒过一些人。我发现,让我嫉妒一个人的时候,都是因为他过着我渴望但是却没有能过上的生活。我察觉到了嫉妒的情绪,我也感知到嫉妒想告诉我的东西。我再遇到自己羡慕的人,我会问我自己:我能和他一样嘛?他做了什么?有什么故事?我该怎样向他学习?我还有哪些进步的空间?当这些问题被慢慢抛出来以后,我发现,那还有时间去羡慕他们呀,赶紧自己成长起来吧。

而当我真的这样去做了以后,那些情绪都没有了,有的只有充实的感觉,有的只是对自己说的一句我又进步了。谨记:情绪只是告诉我:我还可以做的更好。让情绪带领我们走向成熟!

小马,你当时要不是逼了自己一把,你的论文怎么写得完。

小陈,你当时要不是逼着自己学习英语,你能通过英语六级吗。

小崔,你当时要不逼着自己去那家高大上的公司面试,你现在能混得这么好。

于是我们产生了一个著名的观点:你不逼自己,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么强。心理学上关于人对于外部世界的认识,分为三个区域: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慌区。

在舒适区我们得心应手,每天处于熟悉的环境中,做在行的事情,和熟悉的人交际,甚至你就是这个领域的专家,对这个区域中的人和事感觉很舒适。但是学到的东西很少,甚至学不到什么东西。
    
在学习区里面是我们很少接触甚至未曾涉足的领域,充满新颖的事物,在这里可以充分的锻炼自我,挑战自我。所以在这个区域的学习效率是非常高的,是真正在学习。
    
恐慌区,顾名思义,在这个区域中会感到忧虑,恐惧,不堪重负。所以,人处在恐慌区中也无法学习。

从这个观点出发就会发现,逼自己是让自己走出舒适区,向着成长区和恐慌区前进。但是别忘了,前面还有恐慌区,这个区域让人恐慌,那就不能很好地成长了。在读书的过程中我就有一个感触:有时候读到那些很高深的书的时候,就读不下去了,然后就放回书架,因为目标定的太高了。但是当你过了一段时间再去读的时候,你会发现不懂的东西变少了。这也是《如果阅读一本书》上面所说的情况。那我们到底要怎么样逼自己。

1.对自己发问:我到底想不想做那件事。

这一点很关键,都说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如果你做成那件事的心都不够强烈,你还能把这件事做成功吗?在面试的时候就能看到这种情况,一位让面试官淘汰了的大学生,在面试结束后表现出强烈想加入那家公司的心愿,最后被录取的故事。当你成功的心愿不够强烈的时候,你很容易出现的台词:我就是想试一试。看到别人都去了,我也得去考一个证。我之前就没有做成功多少事,这次也一样。就像我开始写文章的时候,真的写的不好(哈哈,当然现在写得还是不怎么样),但是我问自己我到底想不想写。我的答案是肯定的想写,我喜欢把自己在成长过程的感悟分享给更多的人,同时也是一种很好的自我总结的过程。所以说,想与不想是逼自己的第一步必须要想清楚的事。

2.我努力一把能实现目标吗?

在制作计划的时候,我们很容易把计划做的满满的,然后做完计划以后心里就开始飘飘然了。好像做完计划以后,这个计划自己就可以实现了似的。过了一个星期,看看自己的完成情况,很多都还没开始做。过了一个月,很多做的事已经放弃了。越到后来放弃得越多,自己也越来越没有信心。在我高三的时候,班主任总会说一句:別把目标定的太高,你得想想自己踮起脚尖能不能够得到,而不是要你自己一直跳起来才能够得到。比如你要开始养成看书的习惯,这个时候最好别看那些很难的哲学的或者心理学的书籍,那种书保证你看几页就不想看了。也別想着我一定要坚持看书几个小时不休息,开始设定个30分钟一直不分心就很不错了。人好像总是高估一个小时能完成的事,却低估一段时间坚持的成果。不要怕开始时自己完成的量少,只要能坚持下去你都会被自己感动到,坚持这个东西就是越坚持就越能坚持。(好像是废话哈)

3.周围的环境怎么样?

当我们主观地看待一件事的时候也要客观地去观察环境是不是能让我们一直做下去。有一点很奇怪的经验也不怕大家笑,我一回家看书的效率就会明显下降。在家里杂事比较多,一会就有事打扰到自己。然后家里也没有像样的书桌,吃饭的桌子明显不符合人体美学,高度不适合长期看书,时间一长脖子就会酸。最后在家里的时间很自由,一般都会选择投资收益率比较高的事,比如说看电影,喝茶聊天,玩电脑...所以在执行的时候还是要考虑环境的因素的,如果能改变小小环境就去做点什么吧,你会发现效率真的不一样。如果不行,那就改一改自己的计划吧。或者干脆换一个环境。

4.万一......

万一我不通过六级怎么办?

万一我没考到那个证怎么办?

万一面试还是通不过我怎么办?

通不过六级,至少在准备的过程中你的英语不会比原来差吧,你还是在进步啊。没考到那个证,你不也学习了那方面的知识了吗?以后说不定哪天就能用上了。面试通不过不也积累了更多的经验呢,况且有可能是这个公司不适合自己,而不是说你真的不够优秀,你要知道当你要选择了这家可能就失去了去那一家的机会了,这些都是机会成本呀。

所以说,要逼自己,但也不能傻傻地逼自己吧,要不然就成sha bi 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