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干部交流负面影响

 基层之兴 2014-09-04

按照中央《干部任用条例》和《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规定》,地方要进行干部交流。实践表明,干部交流有利于进一步优化领导班子结构、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但也有不可忽视的负面效应。如县降乡、市省降县、省降市、中央降省市;乡走读、县周读、市月读,几乎是规律,等等。关注和研究如何减少干部交流中,所产生的一些不可忽视的负面效应问题。

 

一、容易导致短期行为。

 

干部交流的任职年龄、年限,都有比较明确具体的规定,从而使干部交流工作,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短期行为,并程度不同地滋生一些负面影响。

 

有些干部因为:有“到时可走人”作为保障,往往重“官”意而轻民意,重“显绩”而轻“潜绩”,不太重视那些基础性、长期性、战略性的工作,而追求一些短期的、虚假的政绩,甚至出现一届政绩、几届负担的短期行为和形象工程、半拉子工程。

 

另外,由于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之间,工作环境条件、工资福利、生活待遇存在较大差异逆向交流时,往往出现干部不安心交流地的工作,在工作中缺乏预见性、规划性及创造性,工作质量,大打折扣等现象。 

 

二、影响本地干部的积极性。

 

有时候,交流面相对偏广、交流职数相对偏多,难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一些本地干部的积极性。目前,县级市区、党委成员一般为11人,按干部交流的有关规定,班子中外地交流干部大约10个。只有党委秘书长办公室主任、是本地干部。

 

干部交流并不增加原有班子职数,交流干部进了班子后,必然造成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干部提拔受到限制,影响这些单位中层干部的积极性,使他们或多或少,对交流干部持有抵触情绪。某地级市12年来换了4任市委书记,市级干部160多人,但其所辖县区的主职,没有一人获晋升的个别向外交流。160多个职位,都被上级空降队伍占领。

 

三、容易造成执政资源浪费、行政管理成本增加。

 

第一,容易导致干部资源和行政资源的浪费。交流任职的领导干部上任后,要有一段时间,来适应环境和了解情况。在这段时间内,很难有大的作为,结果造成干部资源和行政资源的闲置。如果非要凭老经验,而不按实际情况,马上“烧三把火”的话,往往导致重大决策的失误,大伤地方发展元气。

 

第二,干部群众对交流干部不了解,交流任职的领导干部,作出的决策,在推行过程中,在认可度不高的部门和人员中,容易出现消极对待和中间梗塞现象。这样,执政成本就明显增加了。

 

第三,有些被“交流”的“一把手”,要对新单位的人事安排,根据自己的“口味”做些调整,引起一些震动。任期届满时,又会出现做“好人”现象,提拔一批,又引起一些震动。

 

第四,易地交流,会给国家和个人带来较高的费用。

 

四、容易产生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倾向。

 

现在交通日益方便,交流任职干部95%以上都不带家属,“走读”现象较为突出,如乡日读、县周读、市月读,难以全方位融入当地社会生活。

 

科学的决策,要有正确的信息做支撑,本地干部由于熟人、亲友多,获取信息的渠道,也相对比较多,得到的信息也较直接。相比之下,外地交流来的干部,信息渠道相对较少,大多是别人经过选择,甚至刻意加工后,传递给交流任职干部的。

 

加上文山会海和迎来送往,交流任职的干部,很难抽出时间,深入基层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由于基层有应付调查的心理和行为习惯,即使偶尔有下基层,进行调查研究的机会,往往也由基层干部牵着鼻子走。

 

五、容易造就懒散干部、腐败干部。

 

近些年来,培养干部的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往往是从上面下派和“空降”很多干部,名曰“挂职”培养干部。笔者认为,从理论上讲,这种培养干部的方式方法,的确很好,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的地方距理论的差距很大。

 

有的“挂职”干部,人下去了,心没有下去,组织关系没有下去,工资关系也没有下去,他们根本不能专心在基层上班和工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有的人因为家没有下去,常年自驾公车两头跑,加大了地方的公务成本。对于地方而言,大家心知肚明,这些人只是来“挂挂名”,“镀镀金”,一、两年之后就要回去任职;

 

有的人可能很有“来头”,很有背景,谁也不敢也不会得罪他们。因而,一些人美其名曰,到基层挂职锻炼,实际上根本没有真正深入到群众中间去,而是在基层和大城市潇洒。

 

更有甚者,借着上头有关系,专门“跑项目”、“跑资金”,从中多报开支“自肥”。结果,下派干部挂职,不仅没有起到锻炼和培养干部的目的,反而把干部养“漂”了,养“浮”了,甚至有个别人还暗中腐败了。

 

六、容易导致民主化选举制度流于形式。

 

交流干部是空降部队、异地任职干部,在依法选举干部方面,当地党代表或人大代表,因对交流干部的情况不了解,所以在落实党委用人意图,和体现群众知情权、选择权、任免权和监督权方面,一般不容易结合得好,往往出现选举不够顺利的情况。如何把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同扩大干部工作的民主化,有机结合起来,还需要作进一步的探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