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茶香漫溢的生活(第一期)

 醉吟墨斋 2014-09-05

    宋人吴自牧在《梦梁录?鲞铺》里说“盖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实际上,茶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早已超越每日不可或缺而化为人们血液里的一部分,融合成一种独特的文化,甚至以某种形态显现在我们民族的面孔中,很难想象没有茶的存在,生活会有多大的变化。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饮茶也是中国人的首创。中国许多的帝王将相、文人墨客都把茶看作是一种修身养性,甚至是高雅精神的寄托,于是饮茶便形成了一种文化。随着茶马古道的开辟,茶文化逐渐蔓延到世界各地,以至到了今天,世界上已经有50多个国家种茶,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民饮茶,即便饮茶方式各有不同,但都深深打上了中国的烙印。

    当下生活节奏越来越快,都市的重压和疲劳更突显出茶的价值。轻轻泡上一杯茶,袅袅清香,不仅缓解了疲惫,放慢了脚步,也让我们远离了繁琐紧张的尘嚣,更为科学健康。茶疗作为一种带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养生方式,不仅天然保健,还是一个真正由内而外滋养的过程。唐代大医学家陈藏器说:“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可见喝茶对身体的益处。

    绿茶的清新,红茶的情调,普洱茶的醇厚,细细的品味,发现生活其实亦如品茶——只有悠然的迈着步子,才能领略到绝美的风景。以茶当酒也好,保健疗效也罢,一杯佳茗就如一个相见如故的老友,滋润着我们的生活,调节出色彩和亮光。

茶字的起源与演变  

关于茶名茶字,我国历史上称谓和写法极其复杂。以茶名和茶字的词目来说,不算“草中英”、“酪奴”、“草大虫”、“不夜侯”、“离乡草”等谑名趣名,还有荼、槚(jiǎ)、桡(ráo)、蔎(shè)这些茶名和茶字,可分为单音节和双音节二种。如果将单音节中茶和茶义字去掉木字旁的俗写和互可通借的桡、椒等字,剩下的,也就只有《方言》所提到的“葭”和陆羽《茶经》记载的“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这几个字了。、茗、荈、葭、葭萌、椒、茶、木荼、茶荈、苦茶、苦荼、茗茶、茶茗、荈诧等等叫法和写法。

双音节的除去由二个单音节茶或茶义字构成的复合词,如茶茗、茗茶和荈诧等等,也就只剩苦荼和葭萌二词了。

1.这八个茶叶名词,何者为先呢?

从现有的文献来说,还是以《尔雅》中关于茶的释文为早。记载:“槚,苦荼。”《尔雅》是秦汉间的一部辞书,“槚”和“苦荼”,也可以说是我国汉语和汉文中以双音节茶名来释单音节茶字的二个茶的最早记载。

关于这点,四川省林业学校林鸿荣先生在《茶事探源》一文中,考释得非常清楚。其称《尔雅》“槚,苦荼”的释文,和有的训诂书上所说:“闻雅名而不知者,知其俗斯知其雅矣”,“槚”是茶的雅名,这里是以俗名来释雅名。

而且从晋人郭璞、陆羽有关这条释文的注释“今呼早采者为茶,晚取者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苦荼”这点来看,《尔雅》的编者,这里还不是以中原而是以蜀人的俗名来释巴蜀荼的雅名。这里肯定“苦荼”是蜀人之语。

同样,我们上面提到的双音节的“荈诧”,也是巴蜀的方言。

这一点,司马相如的《凡将集》中所提的“蜚廉、雚菌、荈诧、白敛”的草药中,将茶不记作“槚”和“苦荼”而称为“荈诧”,这明显也是巴蜀方言的一种例证。

这一点,浙江大学著名农史专家游修龄关于我国古代作物名实考证的有关文章中讲得很清楚,“我国或中原最早的作物名称,一般都取单个音节,双音节的名物,应考虑来自国外或我国边疆少数民族” 。

由上不但肯定我国早期文献中的双音节的茶名和茶义字出之巴蜀,而且相当肯定,我国茶的单音节名和文,极有可能也源于巴蜀双音节茶名的省称和音译的不同用字。

为什么呢?

2.为何说茶的单音节名和文也源于巴蜀

茶是南方的一种树种,饮茶和茶业初兴于巴蜀,所以,我国最初使用汉语汉字的黄河流域,不但没有茶的概念和知识,连最早记述茶的“荼”和“槚”字,也是据巴蜀方言茶的字音,在当时的文字中选借的。

如茶字前身的“荼”字,原来就具“苦菜”、“杂草”和“白色”等多种释义;

3. 荼 和 槚 的关系是什么?

《尔雅》中提出的我国第一个指茶的“槚”字,原本指楸树,是古代常用来做棺材和琴瑟的树种。那么,荼字是巴蜀什么方言的音译呢?很明显,它是由《尔雅》“槚,苦荼”的苦荼演化而来的。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指出,《尔雅》中的草木虫鱼的俗名,“多取雅之共名,而以味别之”。这即是说,这“苦荼”的“苦”字,是指“荼”味;“荼”和“槚”,当应是共名了。

或许有人认为这里“荼”音读为[tu],而“槚”读作为[jiǎ],荼、槚怎么能相共呢?其实这里的“荼”,古不读“徒”而读“差”;槚和“差”的读音就比较接近而共得来了。说清楚些,也就是“荼”字是巴蜀“苦荼”俗名的省称,《尔雅》槚字,实际也就是“苦荼”读出来之音译。所以,我国秦汉时辞书中用“槚”字,史籍中茶的正名又多用“荼”字,二者不但不矛盾,而且还是可以互通、互证和同源。

4.为什么后来的文献并不用“槚”?

《尔雅》中“槚”字是出现最早的可以肯定的茶字,后来为什么不都从而采用“槚”,如王褒《僮约》“武阳买荼”,《说文解字》“荼,苦荼也,从余声”,《广雅》“荆巴间采荼作饼” 。

在汉和两晋的文献中,又大多用荼字以致最后演化出来的是茶而不是与槚有关的字呢?因为当时能看到和看懂《尔雅》的,主要也只是少数一些儒生。另外,槚是“苦荼”的读,荼是“苦荼”的省读,二者没有正确和妥贴之分,所以,一切取决于用者习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