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流产

 杏林脉香 2014-09-06

流产

●概述

西医

流产是指孕期不足20周,胚胎、胎儿死亡或排除母体而言。流产发生在12周以前的称为早期流产,流产发生在12周以后的称为晚期流产。临床上以阴道不规则流血,量从点滴到大量,或伴有大血块排出,腰酸、痉挛性下腹痛为主要表现。其中发生在妊娠的早期,有流产的症状,经保胎处理,能够继续妊娠者称先兆流产;若胚胎已与子宫分离,妊娠不能继续,流产已不可避免者称难免流产;此外,流产已经发生,胎儿或部分胎盘排出,整个胎盘或部分胎盘仍附着在子宫壁上者称不全流产;若排出完整者,称完全流产;连续流产达3次以上者,称为习惯性流产;胚胎死后滞留2个月以上仍未排出者称过期流产;若流产中续发感染则称为感染性流产。

流产发病的原因与染色体异常,母体疾患以及环境的污染,有害药物、病毒、细菌、放射性物质的侵袭等因素有关。流产好发于年龄较大的妇女,3544岁者占31%。本病多起病急,病人常就诊于急诊室。流产的治疗主要是根据流产的形式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治法。

中医

流产包含在祖国医学"胎漏、胎动不安""滑胎""堕胎、小产""胎死不下"等范畴中。自汉代,历经隋、唐、宋,至明、清,对本病从病因病机到理法方药均有全面、深刻、系统的理论,强调了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是本病发生的主要病理机制;确立了完善的施治原则,积累了丰富的有效方剂,提供了确有疗效的治疗方法。

本病的形成与房劳多产、过食辛辣、跌扑损伤、禀赋虚弱、饮食不节等因素致肾虚、冲任不固,胎失所系,以及脾虚气血生化不足,胎失所养;跌扑损伤,直伤冲任、胎元等因素关系密切。本病以虚为主,与肾肝脾的关系尤为密切,即便属于外伤或中毒等为患,亦因体质素虚有关;故治疗上以补肾固冲、补气养血为主。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原则与方法:

 准确地统计流产的发病率目前尚无法办到,在已经确认的妊娠者中流产发生率占1520%。而有时流产被误认为是月经过多、或月经过期而未加注意。在早期流产中胎儿染色体异常的频率较高,因而医生对先兆流产患者持保胎疗法的态度日趋淡漠。但是综合国内报道:以中药补肾为主治疗先兆流产的案例,有效率为9199%,而且尚未发现保胎成功的婴儿发育异常或畸形。对习惯性流产,其染色体异常以中药补肾可获得疗效。因此对先兆流产、特别是切盼胎儿的患者积极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也为适宜。

一、中药为主、西药为辅治疗先兆流产

根据病人的症状、体征,据四诊合参、辩证分析,分别治以补肾固冲、补气养血、清热安胎之法,采用中药煎剂,每日23次口服,多可达到安胎目的。若中药服后一周内仍漏血不止,或腹胀痛不易控制者,可酌加黄体酮1020mg,日一次肌注。能够起到促进蜕膜生长,并抑制子宫收缩的作用。血止35天后停药;可每口配合口服维生素E,每次15mg 13次。有利于孕卵发育。

二、刮宫术后的中药调理

对于确诊为难免流产,不全流产、过期流产病的处理原则,应尽快帮助患者排除宫腔内容物一实行刮宫术。术后病人体质比较虚弱,容易感受邪气而生瘀。因此对于产后多虚多瘀的病理机制,应治以补气养血祛瘀生新之法,可选用加参生化汤,13次水煎口服,有利于调整恢复脏腑功能,促进子宫复旧。

●中西医综合治疗

【西医治疗】

1.先兆流产

先兆流产的治疗目的是尽可能的使妊娠继续,一般应做如下处理:

1)一般处理:解除思想顾虑,卧床休息,足够营养,避免引起子宫收缩的刺激因素,如性交、便秘、腹泻,重复的阴道检查。

2)药物治疗:可用安宫黄体酮20mg,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用35天;鲁米那0.033次口服;维生素E3050mg,日3次口服。

2.难免流产

当诊断确立后,应立即或尽早使胚胎、胎盘组织完全排出、早作刮宫,仔细检查刮出物是否完全,促进子宫收缩,避免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3.不全流产

诊断确立后立即行刮宫术,必要时补液、输血,术后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刮出物需送病理检查。

4.完全流产

一般不需特殊处理,注意抗感染帮助产后调护及善后处理。

5.过期流产

原则是尽早排空子宫,注意检查凝血功能。对子宫小于3个月者直接行钳刮术,术前备血,术时注射宫缩剂,减少出血。若子宫大于孕3个月时,可采用人工引产术,待胎儿、胎盘排出后,必要时行清宫术。如果病人凝血功能异常,则可静脉注射纤维蛋白原,静脉注射肝素,或输新鲜血等,待凝血功能改善后行引产或刮宫。

6. 习惯性流产

1)夫妇双方中有染色体异常者,最好以后采取避孕措施,避免妊娠,一旦妊娠,应进行超声诊断,或羊水检查。发现异常即终止妊娠。

2)一旦确诊妊娠,应积极保胎,而且治疗期必须超过以往发生流产的孕月。

3)黄体功能不足者,应尽早应用黄体酮预防治疗。

4)子宫畸形者,应在未孕前先行矫治手术,术后避孕一年。

5)宫颈内四松弛者,应在未孕前作宫颈内口松弛修补术。若已妊娠则最好在孕1220周行子宫内口缝扎术,术后定期随访,预产期前提早入院待产,孕足月时有临产先兆,或拟做剖宫产时拆除缝线。若缝合后有流产征象,治疗失败,应及时拆除缝线,以免造成宫颈严重撕裂。

7. 感染性流产

如果流血不多,可先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后再行刮宫。如果流血量多,或抗生素未能控制感染者,则可一方面静脉给抗生素。一方面用卵圆钳将宫腔内容物钳出,尽量控制出血,不宜用刮匙搔刮宫壁,以免感染扩散,术后联合足量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若子宫严重感染,不易用药物控制者,必要时可考虑切除子宫。

【中医治疗】

胎漏、胎动不安的治疗以安胎为主,根据病因不同,分别治以固肾、补脾、养血清热等大法。"虚则补之"是滑胎病证的治疗原则,具体实施治疗时须注意孕前的调护与孕后的保胎治疗相结合。一般多主张,一旦确诊妊娠即开始服药,直至超过既往滑胎月份又未见胎漏,胎动不安征象,方可减少服药次数或停药观察。

辨证治疗

(一)胎漏、胎动不安

1.肾虚

症候:孕期阴道下血或少或多,色淡暗,腰酸腹坠痛,或伴头晕耳鸣,小便频数,夜尿多,甚至失禁,或曾屡次堕胎,舌淡苔白,脉沉滑尺弱。

治法:固肾安胎佐以益气。

方药:寿胎丸加味。菟丝子30g,桑寄生15g,续断10g;阿胶15g(烊化),党参20g,白术15g。若小便失禁者加益智仁、覆盆子。

2.气血虚弱

症候:孕期阴道少量流血,色淡红,质稀薄,或腰腹胀痛,或坠胀,伴神疲肢倦,面色不华,心悸气短,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滑。

治法:补气养血,固肾安胎。

方药:胎元饮加减。人参15g,杜仲15g,白芍10g,白术20g,陈皮10g,炙甘草10g,熟地10g,黄芪 20g,阿胶10g

3.血热

症候:孕期阴道下血色鲜红,或腰腹坠胀作痛,伴心烦不安,手心烦热,口干咽燥,或有潮热,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而干,脉滑数或弦滑。

治法:滋阴清热,养血安胎。

方药:保阴煎加味:生地20g,熟地15g,黄芩15g,黄柏15g,山药20g,续断10g,白芍15g,炙甘草10g,苎麻根15g。若下血较多者加阿胶、旱莲草;腰酸重者加菟丝子、桑寄生固肾安胎。

4.跌扑损伤

症候:孕期受外伤,腰酸腹胀坠,或阴道下血,脉滑无力。

治法:补气养血安胎。

方药:圣愈汤加减:当归10g,白芍20g,熟地15g,党参10g,黄芪20g,菟丝子30g,续断15g。若下血多者去当归,加艾叶炭、阿胶。

(二)堕胎小产

治法:活血逐瘀,养血止血。

方药:加参生化汤加味:红参20g,当归15g,川芎15g,桃仁15g,炮姜20g,牛膝15g,红花20g,车前子10g,甘草10g。若伴见发热腹痛加益母草、败酱草、红藤、蒲公英、丹皮、薏苡仁。

(三)滑胎

治法:补肾益脾调冲任。

方药:补肾固冲丸加味;菟丝子240g,续断90g,巴戟90g,当归90g,熟地150g,鹿角霜90g,枸杞子90g,阿胶120g,党参120g,白术90g,大枣50枚,砂仁15g。蜜为丸,宜在孕前服用,13次,每次6g,经期停用。伴夜寐多梦、手足心热者可用两地汤治疗。阿胶15g,白芍50g,麦冬20g,生地20g,地骨皮20g,玄参20g

专方验方

1.用苎根50g,洗净,入生姜5片,治跌扑所致胎动不安,腹痛、腹满者。

2.带壳鸡蛋3个同野苎根400g,煮熟食蛋即可,疗胎动不安。

3.保元安胎饮:鲜藕30g,红糖30g,黄芪15g,焦白术15g,熟地15g,杜仲15g,阿胶15g,川断15g,桑寄生20g,当归12g,砂仁5g。水煎服,每日一剂,分2次口服、一般3剂见效,最多9剂获愈。主治胎动不安、胎漏。

4.习惯性流产患者,在流产先兆出现时,取鲜枸杞根半斤,面淡无华,精神不振加红参、黄芪、当归与老母鸡一只(去内脏)用文火共炖3小时,汤与鸡肉分三次服完,连用23次。

5.扁鹊三豆饮:绿豆农12g,(禾鲁)豆衣12g,赤小豆12g,银花9g,生甘草45g。偏阴虚血热者孕后可服。主治滑胎。

中成药治疗

1.保胎丸:具有补气养血之功效;主治脾肾不足,气血虚弱之胎漏、胎动不安、滑胎。每次1丸,12次口服。

2.安胎丸,具有补血益气,清热安胎作用。主治气血虚胎动不安。脾虚有湿,便溏者慎用。每次1丸,每日2次口服。空腹温开水送下。

3.孕妇金花丸:具有清热安胎作用。适用于血热胎动不安,或感染性流产。每次6g12次口服。

4.千金保孕丸;具有养血固肾,止血安胎功效,主治胎漏、胎动不安、滑胎、妊娠腹痛。每次1丸,每日3次口服,空腹温开水送服、禁生冷油腻,忌房室。

●非药物疗法及其它治疗方法:

其它疗法

1. 敷脐法:阿胶10g,艾叶10g。先将阿胶烊化,再把艾叶焙干研末,然后将艾叶末倒阿胶液调和均匀,制成糊状备用、取药糊直接涂敷于患妇脐中神阙穴上,盖以纱布,胶布固定,再以热水袋置脐上药面熨之,每天12次。具有温经养血安胎之功效;主治气血虚弱型胎漏,胎动不安。

2.敷贴法:蓖麻仁12粒,揭烂,贴在孕妇额上,主治孕妇胎动不安。

3.点穴法:取隐白、复溜、太渊、膻中、百会、章门,各穴平揉、压放各100次,都用补法、第一胎者,点穴35次即消除症状。如果习惯性流产,就要继续点穴保胎,每周可点穴23次,没有任何感觉时,每周可点1次。到6个月,停止点穴。本法具有止血补肾,固气上举作用,适用于胎漏、胎动不安。

●中西医结合治疗经验及最新治疗进展

1.罗元恺:主张流产的防治应辨证辨病相结合。治以滋肾补肾为主,辅以健脾调理气血。使先天与后天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巩固胎元。提出补肾安胎药物以菟丝子为首选,故应做主药加以重用。该药对于安胎,去面部黯斑效果比较理想。补气健脾和中,党参是首选之品;补血药中则以熟地、阿胶、首乌、桑寄生、枸杞子为佳,具有滋肾安胎作用。

2.哈荔田:认为导致胎漏、胎动不安的原因虽有种种,但总不外脾肾虚损,气血不足,冲任失固等几个方面。其中尤以肾不载胎、脾失濡养为发病关键,故安胎当以补脾肾、益气血、固冲任为要。又当参照寒热不同,而进行药物加减,灵活变通。滑胎者以先天不足,肾气虚弱或脾弱中虚或肝郁索性善怒多郁,或性生活无度为重要原因。

3.朱小南:特别提出,素有滑胎者不宜生育过多过密,否则屡孕屡坠,形成气血虚亏,冲任损伤,而后嗣终不可得。故而主张逢滑胎家,须嘱于小产后必须避孕半年,而在此期间,用杜仲、续断、菟丝子、覆盆子、紫河车、黄芪、熟地等补肝肾,补奇经,使受损之胞宫得以充分恢复正常,再行受胎,则胎元结实,不致轻易滑矣。治疗本症主要掌握下列原则:一是补气血,凡有小腹重坠感觉时,注意补气,太子参、黄芪等都可使用,中气足,带脉固,胞胎不致下垂。而益血乃为补充胎儿营养,促使发育成长,熟地、阿胶等颇惯用。二是固肾气,肾系胞,肾气不足则胎元不固,胎动不安或胎漏下血更需固肾气,强冲任,使胞胎稳固,杜仲、续断等得以入选。三是健脾胃,脾胃为水谷之海,生化之源、消化吸收、输布精气与母胎的营养和健康莫不有直接关系"。提出对滑胎而复孕者再兼有腰酸现象时即行安胎,所谓防微杜渐,否则一旦流血旋即堕胎,时极仓促,措手不及。

4. 王谓川:对坠胎不全,腹痛瘀血不消者治以祛瘀止血,方用牡丹丸加减;牡丹皮90g,白芍60g,元参60g,桃仁60g,当归60g,桂心60g,虻虫15枚,水蛭15枚,蛴螬20枚,瞿麦30g,川芎30g,海藻30g。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次4.56g开水送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