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氏安胎饮临证运用体会

 山东中医竹林 2017-12-25




陈氏安胎饮出自《陈素庵妇科补解》,为浙江陈木扇女科流派所创,用于治疗胎漏、胎动不安。陈木扇女科第二十五代裔孙陈学奇主任中医师结合自己多年临证体会,灵活运用家传安胎饮,多有效验。

安胎饮方药分析

《陈素庵妇科补解》安胎门卷首就提出了逐月安胎法,认为前三月为肝胆心包络所养,木易化火,心火易偏盛,且胎元初成,乃男女两精相合,相火搏动,易引动胎火,热扰胎元,则胎动不安;热扰血室,血溢脉外,则成胎漏,提出“清热凉血,系安胎秘诀”。

安胎饮正是以调和气血、清热固肾安胎为主的经验方,具体由当归、川芎、白芍、黄芪、白术、炒杜仲、炒川断、黄芩、地榆炭、阿胶珠、紫苏叶、甘草组成。主要治疗冲任气血不足,肾虚胎火上逆之“胎漏”或“胎动不安”。

该方以佛手散(当归、川芎)养血活血,但强调川芎用量小于当归,突出当归养血之用,养血和血乃胎有所养;佐以黄芪、白术补气健中以生血;阿胶珠滋阴养血;黄芩、地榆炭清热凉血;杜仲、川断固肾安胎,肾气壮实则胎有所系,多次滑胎更需固肾气强冲任,使胞胎稳固。全方益气养血和血,补肾清热安胎,补而不腻,药性平和,大凡冲任气血虚弱所致之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用之皆宜。

对于现代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术后或ABO溶血出现先兆流产的患者,多表现为阴虚火旺证,安胎饮同样有用武之地,且疗效甚佳。


病案举例

张某,女,31岁,已婚。2012年4月15日初诊。

患者14岁初潮,平时月经周期正常,量少,色黯红,婚后3年内已生化妊娠至自然流产3次,均于孕后4O~60天时流产。经相关的检查排除男女双方器质性、免疫性、感染等因素。现因停经36天,自测尿液妊娠试验阳性,腰酸,小腹隐痛伴下坠感,阴道少量见红,恐再次堕胎,前来中医保胎。症见:倦怠乏力,纳呆,心烦口干,大便溏,舌质红、苔薄白,脉细滑。测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1191.63mlU/ml,孕酮(P)17.3ng/ml。西医诊断:先兆流产;复发性自然流产。中医诊断:胎动不安。证属气血两亏,冲任失养,肾虚血热,胎火上逆。治拟滋阴清热、益气养血、固肾安胎。

方选安胎饮加味

当归10克、黄芪10克、炒杜仲10克、黄芩10克、地榆炭10克、阿胶珠10克、紫苏叶10克、甘草10克、川芎6克、白术12克、白芍15克、炒川断15克、桑寄生15克、旱莲草15克、苎麻根15克、南瓜蒂15克,7剂。

药后腰酸渐除,小腹下坠之感减轻,出血已止,大便转常,稍有呕恶之象。测血HCG23803.42mIU/ml,P25.9ng/ml。

复诊:上方去阿胶,加姜竹茹10克以和胃止呕。续服7剂。

药后诸症消失。测血HCG93546.89miU/ml,P39.1ng/ml。后随证加减调理至孕满3个月,无明显不适,经B超检查示:双顶径3.1cm,胎心规则。后随访得知患者足月分娩一男婴,体重3000g,母子平安。

 

【按】先兆流产病因甚多,陈氏认为该患者素体肝肾不足,孕后3次小产,致肾气更虚冲任不固,小产后多有瘀血停留,瘀血内阻,血不归经,肾虚挟瘀从而导致腰酸腹痛、小腹下坠,阴道少量出血不止;患者素体阴虚,孕后阴血下聚以养胎,使之益虚,阴虚生内热,而致胎火上逆而胎漏,故现心烦口干,舌质红,脉细滑等症;由于气血虚弱,故见倦怠乏力、纳呆、大便溏等。陈氏强调治疗过程要调得适中,切不可过补,忌用大辛大热或过于寒凉之品。在陈氏安胎饮的基础上,加用旱莲草、黄芩、苎麻根、南瓜蒂清热止血安胎;苏叶顺气安胎。诸药合用,气血得调,脾肾得补,胎火得清,胎有所养,胎元得安。同时陈氏指出,在治疗过程中要求患者注意卧床休息,保持身心愉快,避免性生活,方能达到满意的疗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