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50例临床观察

 杏林脉香 2014-09-06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50例临床观察

糖尿病性胃轻瘫(diabeticgastroparesisDGP)1958年由Kassander首次明确提出,大约50%的糖尿病患者伴有DGP,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阐明。当前对DGP的治疗主要限于改善症状,难以从根本上防治。笔者今年来,采用木香槟榔丸结合健脾益气中药治疗DGP取得较好疗效,并与采用多潘立酮治疗的患者对照,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自邵阳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20026月~20066月的住院患者,共9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中,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53.6±6.2)岁;空腹血糖(9.7±4.2)mmol/L;病程(10.2±7.2)年。对照组46例中,男26例,女20例;平均年龄(54.1±6.9)岁;空腹血糖(9.9±4.O)mmol/L;病程(10.8±6.8)年。两组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轻重、病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与纳入标准

糖尿病的诊断均符合1985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糖尿病(2)诊断标准,排除有明显重要器官并发症患者。DGP诊断标准:糖尿病病程5年以上;食后饱胀、恶心、厌食、上腹不适;胃部饱胀,震水声阳性;x线钡餐检查胃蠕动收缩力减弱、排空迟缓;无溃疡及幽门梗阻。中医辨证属脾胃虚弱型,临床表现:脘胀不舒,暖气不食,困倦乏力,面色白,苔薄白,脉弱无力。

2.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用控制血糖,调整饮食的治疗,进食低纤维、低脂饮食,必要时予流质饮食,提倡少量多餐。两组均以30d1个疗程,1疗程后统计疗效。

2.1治疗组采用多潘立酮,每次20mg,每天3次,餐前30 min口服。并加用木香槟榔丸结合健脾益气中药治疗。处方:木香槟榔青皮枳实沙参麦冬各12g太子参15g山药24g白术15g茯苓12g黄芪30g大黄6g

2.2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治疗,每次20mg,每天3次,餐前30 min口服。

2.3胃排空时间的测定采用x线胃肠钡餐检查,受检患者于前一天晚上800起开始禁食水,次日早晨800进行胃肠钡餐检查,观察钡剂从胃中全部排空所需时间。

2.4空腹血糖于早上700空腹抽血,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

2.5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均输入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3.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

采用记分法,观察临床症状:食后饱胀、恶心、呕吐、厌食、上腹不适等,根据轻、中、重分别记51015分,症状消失记0分,计算治疗前后总积分,然后计算疗效指数。疗效指数=(疗前积分一疗后积分)/疗前积分×100%。显效:疗效指数在66%一99%,x线胃肠钡餐检查胃排空时间明显缩短;有效:疗效指数在33%一65%,x线胃肠钡餐检查胃排空功能改善;无效:疗效指数在32%以下, X线胃肠钡餐检查无改变。

3.2 两组胃排空时间与空腹血糖比较从表1可知,两组治疗前胃排空时间、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胃排空时间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对胃排空时间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且治疗组对血糖的改善亦优于对照组(P<O.05)(见表1)

1  两组胃排空时间与空腹血糖比较

组别  n  时间胃排空时间  空腹血糖

min (mmol/L)

治疗组50  治疗前 180.6±16.1a   9.7±4.2a

治疗后 140.2±15.3bd 5.2±0.8cd

对照组46  治疗前  179.5±15.7  9.9±4.0

治疗后  161.2±15.9d  6.2±1.2d

注:治疗前组间比较,aP>O.05;治疗后组间比较,bP<0.01cP<0.0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dP<O.05

3.3两组疗效比较(见表2)

2  两组疗效比较[()]

组别   n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50  3l(62.O)  15(30.O)   4(8.O) 92.0a

对照组 46  22(47.8)  15(32.6)   9(19.6)80.4

注:与对照组比较,aP<O.05

3.4  两组症状积分唠效比较  治疗组对各临床症状韵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O.05)(见表3)

3  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疗效比较

组别n  恶心食后腹胀  上腹不适  呕吐厌食

治疗组50 6.3±2.1a  6.7±2.1a 3.9±1.1a 5.9±1.8a 5.1±2.1a

对照组46  7.5±2.3  8.1±3.1 4.9±2.O 7.0±2.8  6.6±2.5

注:与对照组比较,aP<O.05

4.讨论

目前主要认为,DGP与自主神经病变、高血糖、胃肠激素、微血管病变相关。相当多的一部分患者消化道症状不明显,相对于发病率较高的胃排空延迟,典型症状的发生率较低,这是因为糖尿病患者的感觉神经也会出现病变。故胃排空延迟常被作为诊断DGP的客观指标。检测胃排空功能有放射性核素法、放射学方法、超声波、插管测定胃肠腔内压力以及胃电图等方法,而传统的放射学方法在临床实际中应用最多,它通过摄人不透x线的标志物(如钡剂)作透视检查,检测其在胃内排空的时间。笔者认为x线胃肠钡餐检查有助于DGP的早期诊断。

DGP的治疗,包括控制血糖、调整饮食及药物。常用药物有多潘立酮(吗丁啉)、胃复安、西沙比利、红霉素等。多潘立酮是外周多巴胺受体阻断剂,通过阻断消化道多巴胺受体,改善胃窦收缩频率和幅度,促进胃窦、十二指肠协调性,促进胃排空。据郭建强等对57例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多潘立酮治疗观察,发现症状积分明显改善。中医学认为,dGP属于“痞满、伤食”范畴,对糖尿病的中医病因病机,目前普遍认同的观点是,DGP病机以脾气虚弱,运化无力为本,气滞、血瘀、湿阻、痰浊、食积、湿热等引起胃失和降为标,为虚实夹杂之证。治疗时因原发病有阴虚基础,故还要注重养阴药物的配合应用。本方中木香、槟榔行气导滞,消除脘腹胀满;青皮、枳实、大黄行气化积、通便;太子参、黄芪、白术、山药、茯苓健脾益气和胃,以治其本;沙参、麦冬滋阴;共奏行气导滞,补气健脾,养阴和胃之功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