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阴阳气是生命之本

 笨鳥先飛龍 2014-09-10

        为医者不可不知生命之本。不知生命之本就不知死证,不知死证,就难免会盲目救人而不戒医闹。不知生命之本就不知生机,不知生机,就难免会错失良机而贻误救人。何为死证?阴阳气俱虚竭即为死证。何为生机?胃气尚在即为生机。
        《黄帝内经》曰“平人之常气禀于胃,人无胃气者死。”人的一身之气禀于胃,人体之生命的活力,全靠胃气的充养,健康人靠胃气养身,病人靠胃气抗病。故一切治疗方法或手段,都须注意保护胃气。如何保护胃气,经方体现的细致入微。如调和营卫的桂枝汤类方,调和肝脾的柴胡汤类方、泻心汤类方等都用大枣保护胃气;清肺胃热邪的白虎汤类方都用粳米保护胃气。发汗法以取微似汗为佳,攻下法以得下者止后服,涌吐法以得吐者止后服。服药禁忌: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诸汤皆仿此。这些做法都是为了保护胃气,以避免胃气受到不应有的损害。
        胃气从广义上来说,不仅仅是胃腑局部之气。因为人的(后天)一身之气,都是来自于胃腑之气。如《黄帝内经》曰:“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故一身之气的盛衰,反应了胃气的盛衰。那胃气是什么呢?胃气就是入于胃的水谷之气经消化吸收变化而成的血液和津液。若按阴阳气划分,则血液为阴气,津液为阳气。故广义的胃气就是阴阳气。脾胃之气所以能够消化吸收水谷等饮食物,使之变为气血,靠的就是体内原有之气血的正常运行,也就是阴阳气的正常运行。阴阳气正常运行,就是阴阳气谐和。所以《伤寒论》曰:“阴阳自和者,必自愈”。人的一身之气,总命名为阴阳气。阴阳气运行在何处,就是何处之气。阴阳气运行在皮肤,就是营阴卫阳;运行在心,就是心阴心阳;运行在肺,就是肺阴肺阳;运行在胃,就是胃阴胃阳。所以说,广义的胃气就是阴阳气。人的生命之本,就是阴阳气。所以,爱护阴阳气,不使血液和津液无端受到损耗,就是爱护生命之本。
        人无论得什么病,只要阴阳气不虚竭,那么调和阴阳就能病愈。所以《伤寒论》曰:“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伤寒论》有关死证的论述,阳证和阴证都有,而以阴证居多。

阳证之死证

第111条:“……阳盛则欲衄,阴虚小便难。阴阳俱虚竭,身体则枯燥,但头汗出,剂颈而还。腹满、微喘,口干、咽烂,或不大便,久则谵语,甚者至哕、手足躁扰、捻衣摸床。小便利者,其人可治。”身体枯燥、但头汗出是阳气虚竭,腹满谵语是阴气亏虚。手足躁扰、捻衣摸床是神昏病危。在这种状态下,如果小便难,就是阴阳俱虚竭的死证;如果小便利,就是阴气未竭,故曰其人可治。

第212条:“……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和手足躁扰、捻衣摸床是同一个类型,都是神志昏迷,病情危重。循衣摸床、惕而不安是阳气虚竭,微喘直视是阴气亏虚。在这种状态下,若脉弦者是阴气未竭,故曰脉弦者生;若脉涩者,就是阴气虚竭,阴阳俱虚竭者死,故曰脉涩者死。

阴证之死证

第295条:“少阴病,恶寒、身踡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恶寒身踡是阳气虚竭。恶寒不是阳气虚竭,恶寒并身踡,是恶寒的程度非常严重,病人冷的身体蜷缩,这是极度恶寒的表现,故恶寒身踡是阳气虚竭。下利并手足逆冷是阴气虚竭。阴阳俱虚竭,故曰“不治”。

第296条:“少阴病,吐、利、躁烦、四逆者,死。”吐利并四逆者是阴气虚竭,吐利并躁烦者是阳气虚竭。阴阳俱虚竭者死。

第297条:“少阴病,下利止而头眩,时时自冒者,死。”下利止而头眩是无物可下了,是阴气虚竭,时时自冒是阳气不能养头,是阳气虚竭。阴阳俱虚竭者死。

第298条:“少阴病,四逆、恶寒而身踡、脉不至、不烦而躁者,死。”恶寒而身踡是阳气虚竭,四逆、脉不至是阴气亏虚,不烦而躁是有阴无阳。死。

第299条:“少阴病六七日,息高者,死。”少阴病六七日,邪胜正衰,息高者,为呼多吸少,呼吸浅促作喘之状,此为肾不纳气,肺气浮游无根,肺肾俱虚竭,故为死证。肺肾俱虚竭,就是阴阳俱虚竭。

第300条:“少阴病,脉微细沉、但欲卧、汗出不烦、自欲吐,至五六日自利,复烦躁不得卧寐者,死。”自下利而复烦躁不得卧寐者,是阴气虚衰阳气虚竭的状态。阴虚则烦,阳虚则躁。

阳盛阴虚而心烦不得卧寐者不是死证。

第79条:“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阴虚阳亢而心烦不得卧寐者也不是死证。

第303条:“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故烦躁不得卧寐者不是死证,而下利并烦躁不得卧寐者就是阴阳俱虚竭的死证。因为烦躁不得卧寐者法当攻其阳邪,而下利者是阴气下脱,已经没有攻邪的基本能量了,若攻之则正气不支必速死,若补之则烦躁必更甚。故自利复烦躁不得卧寐者,是阴衰阳竭,正衰邪盛,无法可治,必死。
        无论是阳热病证还是阴寒病证,凡导致阴阳气俱虚竭者,就是死证。《伤寒论》处处注意爱护胃气、爱护阴阳气,就是因为阴阳气是生命之本。故凡是攻邪,都有明确的方法,病在里者不可发汗,病在表者不可泻下,不可白白损伤阴阳气。
        知道阴阳气是生命之本,方能明白治病不可伤害胃气的道理,方可懂得攻实补虚是治病的基本原则,方会做到救人于千钧一发之际,方且预知疾病顺逆而远离医闹自保平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