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说:八道(四)

 陋室书屋2 2014-09-15

胡说:八道(四)  

 

                                                                     之六:为师之道——教书育人

        作为教师,胡适无疑是教书育人的楷模。

        一是,胡适有充分的能力储备。他精通《四书》、《五经》,1910年庚子赔款,官费留美,先学农,后学文,师从实验主义大师杜威学习哲学,对东西方文化都有涉猎,知识面广,文理兼收。1917年回国后,尽管社会活动很多,但他“非常珍惜时间,争分夺秒地看书写作,是他的常事。”胡适的学问因此日渐见长,著作等身。扎实的基础,广博的学识,使胡适在教学中教思泉涌,游刃有余,深得学生喜欢。有学生回忆说,听胡适先生的课,“不只不催眠,而且使发困的人不想睡。”

        二是胡适有良好的教学方法。他上课总是别具一格,不落俗套,深入浅出。1935年秋,胡适应邀到北平师大讲禅宗。在讲到“不净观”时,为让学生理解其中的含义,讲了一个十分有趣的例子。他说:“当你看到一个非常漂亮年轻貌美的小姐,她头发、眉毛、鼻子、眼睛,一举一动,无一处不吸引你的注意力,让你神魂飘荡。可是,有了神宗修养的人,他会不为所动。是什么秘诀呢?其中一种叫‘不净观’,就是她的身不净、自身不净。比如说,那位漂亮的小姐,从现在看,的确美丽动人,但从她的过去看和将来看,你就会心灰意冷,不会再去‘贪心’地爱她。就说她的将来吧,二十,三十,还很漂亮;到了四十,五十,身体发胖,不那么窈窕;六十,七十,满脸皱纹,头发变黄变白,走路蹒跚,穿不了高跟鞋,成了名副其实的老太婆;到了七十、八十,可能到不了那时已经死了。装进棺材,埋在地下一副白骨。想到这些,纵然‘如此美’,还有什么可爱的呢?”学生听完胡适的通俗解释,也就明白了“不净观”是如何“治贪心”的。胡适这种教学方法,诙谐有趣,令人回味无穷。

        三是胡适十分关爱学生。著名历史学家罗尔纲在中国公学读书期间,胡适觉得他是可造之才,收为徒弟。罗尔纲曾在回忆中这样写道:“我一入师门,适之就将‘不苟且’三字教训我,我以前谨遵师教。到了妻儿到北平后,为了要卖稿补助生活,一大部分文章不得不粗枝滥作了。”胡适发现后,对罗尔纲进行了严厉批评,但对其成绩也给予了称许和鼓励,使罗尔纲“十分惭愧,又十分感激”。

         作为一名知名教师,胡适不刻意强调“师道尊严”,相反,他与学生相处十分融洽。学生想收藏老师的字,胡适从不推辞。他常一面挥毫落纸如云烟,一面和学生寒暄。但逢星期日,胡适的家里总是高朋满座,他放下架子,和学生们“高谈阔论”,即使“学生过时不走,他也绝不会下逐客令”。

                                                                                                                       (2014.2.2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