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印堂

 隐士的书屋 2014-09-17
昨天发了一个博文,可能有朋友奇怪,为什么突然说起数学来。在上古的知识中,象形与数学是同等重要的。但不知为什么,后来的传承中,数这个部分被迅速的淡化,本来我国即使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数学水平仍然是很厉害的,但后来似乎士大夫阶层越来越不重视数学。象形部分的学问倒是一直很重视,比如诗词,其实背后就是象形思维。但数学,似乎只是研究易学的人重视一些,在正统知识分子中,成了不那么重要的学问。尤其是宋代以后,数的学问似乎被抛弃了。

这种对数学的不重视,导致了世人对我国古文化的一个误解,总觉得中国古人是模糊科学家,什么事情只是一个大概,没有精确化的思维。这种观点,来源于象形思维大行其道,数的思维隐退的结果。其实在上古人那里,数和象好比是鸟的两个翅膀,一个都不能少

在西方,上古的象形思维没有被很好的继承,但数的学问被很好的继承下来。中世纪的时候,数学、逻辑、音乐和修辞,是必修课。而且中世纪将音乐视为数学类工作,作曲被视为设计数学题一样的工作,这给后世欧洲的发展打下了极好的基础。这个文化传统,使得后世的很多科学家都有音乐嗜好,比如爱因斯坦。其实中国的古人对这些都懂,音乐与数学,在上古时也是同一个学问,度量衡的确立,都与音乐有关。只是不知为何,后世并没有发扬光大。

总之,数的学问和象形取意是同样重要的,研究上古的东西是离不开数的推演,比如我前面说的一髋管两腿、脚尾等等,就是我在数的推演中发现的,然后自己去实践练习,发现确实这样,才写出来分享。

下面再举一个例子,这也是我在数的推演中发现的。先看一个视频。

注意看狮子在吼叫的时候,它的头和尾的对应关系。

以前我提过,狮吼的时候,狮子本能会先竖尾,松开两肋,横向撑开,然后发声。还有一个要点,就是它的头部会跟着动。基本看起来就是往前送下巴,哺乳动物吼叫都是这样,努力吼叫的时候都会做出这个本能动作。小孩子极度哭闹的时候也会这么做动作,使叫唤的声音最大化。这有利于打开声道,但这只是其一,如果自己去反复试试,就会发现这其实是在帮助发力,这样声音才能从身体内部出来。练出丹田气的人,会很快体会到。

这个头的动,和尾的动是同时的,这就像蛇的头尾相应,头尾一呼应,丹田发声发力。

如果看上古的玉器,有不少是嘴里衔着尾巴,比如下面这个就是凌家滩出土的

印堂

这个和狮吼的道理是一个,就是头尾呼应的关系,也是在说,尾也是头,双头的意思。

一般练武的都知道,所谓百会与会阴要对上,这样人的身体才能正了,里面保持畅通,但这只是第一步。后面的就没人公开说了。仔细去观察狮子吼,就会发现,狮子的印堂是个头部的轴,它头部的动,是以印堂为支点。而且狮子的印堂那个地方,都会长有一道深色纹理。注意,我说的印堂是指两眉间再往上一些,二郎神第三只眼的位置,不是中医里的印堂穴。我师父这么称呼,我也这么称呼。

百会和会阴是呼应的,至于印堂的学问,可以算是个小秘密。印堂和长强穴,就是尾骨的最下端,是呼应的。这个小秘密,我还没见别人公开提过。

人的小腹丹田两胯屁股这一块,其实是个倒置的脑袋,而且是彻底的倒置,头朝下,面朝后。会阴就是头朝下的百会,长强就是面朝后的印堂。所以,比如人发力的时候,竖尾炸肋的时候,如果知道印堂去配合一下尾巴根,那么大有益处。

人如果除去四肢,其实就是一个正无穷的符号。类似于8字。中间是彻底扭转的。所以八卦掌走圈的时候,要求上半身彻底向后转,那其实是恢复先天本来面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