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评】院士讲座,学生睡倒一大片,谁应该反思?

 慧读书院 2014-09-18
近日,一个热门的新闻,就是90多岁的院士站着在台上做讲座,而台下的学生大多数昏昏欲睡,趴在桌子上见周公的一大片。
这个新闻一出,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对于这个事情,谁应该反思?
第一,院士需要反思。
90多岁的院士,他们所经历的时代和人生,与现在的时代和人生已经大不一样了。特别是互联网蓬勃发展的今天,还在将曾经,还倚老卖老,不与时俱进,不合年轻人打成一片,是很难有听众和观众的。“睡倒一片”,也就不足为怪了。
另外,院士所讲述的内容,是不是适合现代年轻人的需要,是不是切合了听众的需要。这是讲座引起兴趣的首要条件。
第二,院士制度需要反思。
我们评选出的院士,有一些是只能做研究而不能做讲座或教学的人。
评选出来的院士,对普通学生来说,距离太遥远了。他们擅长的是做研究,去发现新的领域和知识。对很多院士来说,可能最不擅长的就是讲座了。
院士所做的事情,也是尚在知识大门口的大学生来说,也是比较陌生的。
第三,讲座组织者需要反思。
现在很多所谓的讲座和培训,动辄就拉出院士、教授、博导等大头衔来吸引听众,增强号召力。
殊不知,这些曾经轰动的方式,在粉丝经济的时代,已经很难再吃香了。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听一场院士的讲座,还不如一场职场技能培训来得实惠。
毕竟大多数都是面向职场的,而不是面向学术研究的。
第四,学生们需要反思。
九旬院士讲座,居然大家都睡了。对演讲者最基本的尊重都没有了。
这在学生,礼仪方面是很需要提升的。
第五,教育方法的反思。
也说明学校和家庭关于如何做人,如何尊重人等这种基本的常识教育都没有做好。
真是我们人文教育的失败。
现在功利的教育方法,让人们忽视了人文基本教育的重要性,对人的培养缺失了很大的一块。
这个代价,是很难承担得起的。

一个院士的讲座,带来的轩然大波,并不仅仅是反思一下就可以的。更需要的,是引起整个社会的重视和改变。
没有改变,什么反思都没有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