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自于网络)
----城楼、箭楼和瓮城
前段根据整理学习了北京门的布局概念以及设置方式,很有兴趣去进一步去探究对于城门的组成要素和建筑功能、特点以及建筑物的型式等,现与大家分享受:
城楼北京内城的各个城门上方都建有城楼,这些城楼坐落在一个墩台之上,与左右的城墙紧密相连,墩台的下边正中间开有一个拱形的券洞,就是城门洞,门洞处安有两扇对开的大门,外包铁钉,正面有镀铜大泡钉。门后有大门栓。
明代北京内城的城楼修建于明正统年间,各城楼都是重檐歇山顶,上铺灰筒瓦,绿琉璃瓦剪边。城楼一般都是面阔7间,进深5间,但也有进深3间的,像朝阳门。阜成门就是三间进深。内城各城楼的具体规格都不太一致,大体上说,以正阳门的规格最高,在各城楼中最为壮观,崇文门、宣武门稍差一些,东直门、西直门又差一些,德胜门、安定门、朝阳门、阜成门的规格最低,各城楼都有上下两层,守城将士可以登楼远眺。
外城的城楼都比内城矮小。最高大的是位于中轴线最南端的永定门,城楼约高20米,为重檐歇山顶,面阔7间,进深3间,于正阳门遥相呼应。其次是广宁门,现名广安门,只是比永定门矮了一点。广渠门和左安门、右安门都是单檐歇山顶一层的城楼,高度只有15米左右,东便门和西便门形制更小。
箭楼北京各城门的外边正前方还有一座城楼,叫做箭楼。各座箭楼的形制也各不相同,正阳门的箭楼最雄伟壮观。城台高约12米,为重檐歇山顶,上铺灰筒瓦,绿琉璃瓦剪边。南侧面阔9间,北出抱厦7间,东南西三面设有四层箭窗,南面共有52孔,东西两面各有21孔,前门箭楼高38米,宽52米,进深32米,是北京城内各箭楼中最高大的。在内城9门中,只有前门箭楼下面开有门洞,而且仅供皇帝出入。
北京内城各门的箭楼的造型与前门箭楼基本相同,正面是重檐歇山顶,后面出抱厦五间。正面重檐下面有三排箭孔,重檐上边有一排箭孔。
外城箭楼的形制更小。永定门箭楼正面有两排箭孔,每排7孔,左右两侧两排箭孔,每排3孔,共有26个箭孔。箭楼的后面没有抱厦,只有一道门。广安、广渠、左安、右安四门次之,只有22个箭孔,东便门和西便门最小,只有8个箭孔。
瓮城箭楼的左右两侧也有城墙,并且与内或外城的城墙相接,于是在各城门处形成了一个个向外鼓出的小城,这就是瓮城。瓮城的平面形状有正方形的,像东直门、西直门的瓮城;也有长方形的,像正阳门、德胜门的瓮城;还有半圆形的,像东便门、西便门的瓮城。其他瓮城基本是正方形,但在相邻两面墙的相接处采取了弧形而不是直角。
正阳门的瓮城占地面积最大,呈现为东西窄的长方形,其他瓮城只设一个门,正阳门瓮城除了箭楼下边的一个门外,还在左右两侧各开了一个门。
内城各门的瓮城有各特点,就是同一边的城墙上的各瓮城城门都正对而开,像东城墙上北边的东直门的瓮城门朝南,南边的朝阳门的瓮城门朝北,这对于军队从某一城门经城外调往另一城门提供了方便。西城墙上的西直门、阜成门、南城墙上的崇文门、宣武门都是如此。正阳门瓮城则是在东、南、西三面开有城门,惟独北城墙上的德胜门、安定门是个例外,两座瓮城的城门都朝东。
外城的瓮城比内城小,而且有两座采用半圆形布局,外城瓮城的城门也与内城不同,都开在箭楼下边正中。
通过对于上述知识的学习整理,很受益!也可以全方面了解建城的各项意义所在。



(图片来自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