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爱玲vs萧红

 寒雪707 2014-09-19
     孤独终老的曹七巧还有一副黄金锁,萧红却只有一口棺材。 
  她在《呼兰河传》里说:“逆来顺受,你说我的生命可惜,我自己却不在乎。你看着很危险,我却自己以为得意,不得意怎么样?人生是苦多乐少。”纤细敏感如萧红者,才会记得童年时的琐碎,三十岁的父亲打六十岁的有二伯,她在旁边看着。成年后的顽疾都能在童年找到病因。呼兰河成了她最初的世界,命如草芥的邻居们教会她什么叫逆来顺受,即时命运安排的是死亡,也坦然接受。 
  可死亡并不是萧红笔下的最高命题,死亡的方式才是。穷死,冻死,病死,老死,或者像团圆媳妇一样被活活折磨致死。人生的苦难不是活的太久,而是死的太漫长。因为这漫长的死亡,人人都生了钝感,生的欢愉,死的惨烈,都在这笨重迟钝的世界里变得悄无声息。暗夜里的鼓声,有二伯的哭泣,团圆媳妇的哀嚎,成了她童年世界里最惊心动魄的哀鸣,所以萧红才问,人生为了什么,才有这样凄凉的夜。她从红尘荆棘中穿梭而过遍体鳞伤,这悲凉才是真正的切肤之痛。 
  张爱玲写传奇,终究逃不过俗世中的男欢女爱。萧红才是真正的大悲悯。试上高峰窥皓月,偶开天际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祖父死了,她成了没人爱的孩子。像林黛玉抛父进京都,像贾宝玉被赶出大观园,从此以后孑然一身,孤身上路。 
  张爱玲说:“当童年的狂想逐渐褪色的时候,我发现我除了天才的梦之外一无所有——所有的只有天才的乖僻缺点,世人原谅瓦格涅的疏狂,可是他们不会原谅我。”萧红说  “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都是因为我是一个女人”。 
  可张爱玲到底安然的度过了她的一生,孤独绝食于自己的寓所,也是自己选择的方式。萧红却一辈子流离,在饥寒交加中早早死去。《黄金时代》里,萧红向萧军吼道:我只想有个安安静静的地方写作,可她终于不能如愿。天才少女们的通病,是不能擦亮眼睛看清所爱的男人,张爱玲的情路故事人尽皆知无需赘言,而萧红更不幸,她终究学不会张爱玲的冷酷,不懂得在跌入深渊之前及时收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