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字联 是指人们在撰写对联中因识错、读错而用了别字,或有意识的选用别字,或以不改变字形架构,运用增减、改变字的笔画的手法,出现别字或错字的联对,又称“错字联”。 别字联,或错字联,更具幽默或嘲讽,别有一番趣味。 快乐每从辛苦得;(书写的“快”字少了一竖,“辛”字多加了一横。) 便宜多自吃亏来。(书写的“多”字少了一点, “亏”字多了一点。) 这是一副典型的错字联。它是安徽黔县西递古民居的一副对联。它一联四错,可谓开中国错字联之先河,也开了徽商经商处世哲理之先河。整联宣扬了“享受快乐少一点,付出辛苦多一点,贪图便宜少一点,甘愿吃亏多一点”的理念,刻画了成功的商人经营与处世哲学的人生体味,多付出一分,就能多收获一份,而多吃一点亏,往往能获得更大的便宜。 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地;(原联“富”字宝益头上少一点) 同天井老文章道德圣人家。(原联“章”字下面的“早”部 这是山东孔府大门上悬挂的一副蓝底金字的对联,为清代纪昀所书。纪昀是翰林院的大学士,怎么会在联中出现两个明显的错字呢? 相传孔子第四十二代孙孔光嗣娶亲之日,有神仙前来指点,碰到写着福字的影壁,把富字头上的点去了,并告诉孔家,福字有点不吉,从此孔府凡书“富”字皆无点。又传说乾隆时,纪昀为孔府写门联,写到“章”字时,书写数遍,皆不中意,弃笔安歇,睡梦中见一老翁在他写的“章”字上划了一笔,成了破“日”之状。醒后挥笔而书,果然气势不凡。“富贵无顶,文章通天”,这就是孔府门联两个错字的用意之妙! 与百姓有缘才来到此; 期寸心无愧不负斯民。 这是山西平遥古县衙二堂的一副楹联。下联中有两个错字:“愧”字少了一点,“民”字多了一点。其实这并非笔误,而是人们故意为之的一种智慧游戏----“错字联”。撰者希望通过这特殊手法,巧妙含蓄地提醒知县:到此为官,是你与当地老百姓的缘分,遇事为老百姓多想一点,就会少犯错,也就会少一点愧疚。 《曲礼》一篇无母狗; 《春秋》三传有公羊。 这副联说的是清初苏州秀才韩慕庐,他在一蒙馆任教时,曾将《礼记·曲礼》中“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中的“毋”误读作“母”。上句是一名士口占相讥,下联是韩慕庐觉得难为情,自我解嘲的答句。“三传”是指解释《春秋》的三部著作《公羊传》、《谷梁传》和《左传》的合称。联中“公羊”巧对“母狗”,乃天造地设,极具趣味。 妹妹我思之; 哥哥你错了。 清末的一次科举考试,以《尚书·泰誓》中的“昧昧我思之”为题,意为“深切地默默想念”。一位考生却错将“昧昧”写成“妹妹”,文章内容自然更是南辕北辙。阅卷的考官见题目错写成了:“妹妹我思之”,成为“思妹心切”之意,不禁哑然失笑。他随即提笔作批语:“哥哥你错了。” 考生粗心授人笑柄,考官批评独出心裁,考生之题目与考官之批语恰成巧对,联语幽默俏皮,对仗工整,尤以“妹妹”对称“哥哥”为最妙。 辇辈同车,夫夫竟作非非想; 究宄异穴,九九难将八人除。 该联为清末甘肃布政使何颜升(字秋辇)撰写的一副嘲讽联。 此联用离合手法以作嘲讽,联语指出对方“辇”与“辈”、“究”与“宄”不分,前二字虽均属“车”部,但各自上半部有“夫”“非”之别:“究”“宄”虽都有“九”,但一个为“穴”头,多了一个“八”,另一个为宝盖头,区别很明显。 山管人丁,水管财,草管人命; 皮里袍子,布里腿,马革里尸。(联中的“里”字为繁体) 民国初年,四川军阀孙兆鸾本是大老粗一个,却偏好充斯文,咬文嚼字而又时常错误百出。他将成语“草菅人命”说成“草管人命”,“马革裹尸”说成“马革里尸”(此处的“里”字为繁体)。有文人以此写成了上面这副对联,将错就错,以作嘲讽,让人读来无不捧腹。 楹联欣赏:倒字联 倒字联 死 生( “生” 字倒写) 这是1931年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人们愤而为死难烈士写下的、其中一副仅两字的奇特挽联。上联是一“死”字,下联则是一个倒写的“生”字。 全联的意思是:宁可站着死,也不倒着生!下联是一个倒写的“生”字,表达了人民“宁可站着死,决不倒着生”的决心。其联构思奇巧,寓意深刻,实为难得。 年 ( “年” 字倒写) 家 ( “家” 字缺一点) 这是一个穷秀才过年时贴出的一副倒字联, “年”字倒着贴,“家”字少一点。联的意思是:新年已“倒”(谐音“到”),家中一点东西也没有,它形象地表达了自己一贫如洗过新年的困境。 福( “福” 字倒写) 很多地方都有倒贴“福”字的习俗。其实,单一的“福”字,也是联的一种,叫斗方,也叫斗斤、门叶。 斗方为正方菱形,尖角向四边放,书写字样。多写单字如“福”、“春”、“满”等,贴在门、家俱、影壁上。 “福”字常会倒贴,山西、陕西一带又有倒贴“有”字斗方的习俗。 “福”字,过去是指“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福”字倒贴还有一则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要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璋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只好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无字联 无锡人习惯贴“无字联” “无字”,在江浙一带地方口音的谐音为“无事”,贴上“无字联”,可以保佑一年平安无事。因此,无锡人习惯在新年里,往门上贴一副不写字的春联。 四川泸州的浮雕图案联 2008年3月,四川泸州市纳溪区境内发现一副奇特的无字对联。这副对联位于纳溪天仙镇政府附近的一座山上。山上有个广约百丈的天然巨洞。迎面,坐着三尊菩萨像,两侧,列着十八罗汉,皆由青石雕成。洞外有个平坝,可容20张晒席。外有石砌围墙,高与胸齐。围墙出口,有座牌坊。 牌坊两侧石柱上,各有一组浮雕图案的无字对联。横批为“即是仙境”,上联只有一炉香,一盆花,一盏灯,一盆水,一盘梨的图案;下联则是一碗茶,一叠糕,一个元宝,一串佛珠,三件衣服的图案。 对这副无字联涵义的解释,有人从图案联想到当地风物,说是:“大里村中是乐土,天仙洞内胜桃源”;有人从画面理解,认为是:“香花生佛果,茶食宝珠衣”。究竟作何解,至今尚无定论。 两个符号组成的对联 1976年“四·五”运动悼念周总理的对联中有一副“ ? 、 ! ”的对联。全联仅有两个标点符号,但隐含着极深沉的意义。上联一个“ ?”,下联一个“ !”,如果不是在那个特定的历史事件中,是难以评断其内在的含义的。 从前,江南某地一个姓阎的地霸,作恶多端,欺男霸女,当地人敢怒而不敢言。解放后,被判处死刑,人们拍手称快,便写了“ × 、√ ”这样一副对联。上联说明,该犯早在人们的心目中打了“ × ”。(“ × ”,表示否定。)下联借用法院在判决书上对死刑犯用红笔打“ √ ”的作法,表示已“验明正身”,他已被“执行枪决”了。 两道算式的挽联 1999年3月19日,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去世,终年63岁。有人用“ 1 + 2 ;7 × 9 南京抗议学生的符号联 1949年4月1日,南京大专院校学生抗议国民党政府迫害,举行了“反迫害、反饥饿、反内战”示威游行,遭到国民党政府军警的镇压,死二人,伤一百多人,酿成血案。在追悼会上挂出了“ ??????;!!!!!! ”这样一副对联。全联巧用12个标点,采用层盖手法,问叹相对,悲痛交织,情感层层迭进。上联质问反动当局,是血与泪的控诉;下联表示了向反动势力讨还血债的决心。 1 2 3 4 5 6 7 A BC D E FG 。 这是祝贺一位音乐教师和一位英语教师新婚的对联。上联是音乐简谱的7个音符,代指“音乐教师”;下联是英语的前7个字母,代指“英语教师”。别出心裁,十分有趣。 异体字联 异体字,是汉字的异体现象。 狭义上的异体字,是指跟规定的正体字同音同义而写法不同的字。如:A是B的异体字,“A”是狭义的异体字,“B”是正体字。例:“峯”是“峰”的异体字。 广义上的异体字,是指读音、意义相同,但写法不同的汉字。如:A与B互为异体字,“A”和“B”都是广义的异体字,不分哪一个是正体。例:“掺”与“搀”。 广义上异体字的概念还包括经常假借乃至可以通用的字。平常我们所说的异体字的概念,一般是指狭义上的异体字。 习习风吹羽; 呆呆雪赏槑。 该联为网友万轩主人出句,网友刚刚对句。对句中的“槑”为“梅”字的异体字。 四口兴工造噐成,口多工少; 二人抬木归來晚,人短木长。 相传这副对联为明朝苏州府书生吴文泰和他的好友丁敏所作,吴出上句,丁对下句。上句中的“噐”为“器”字的异体字。 花笺茗椀香千载; 云影波光活一楼。 该联是清代著名书法家何绍基题四川成都茗椀楼的楹联。茗椀楼在成都望江楼公园内,相传为唐代女诗人薛涛(770—832)品茗之所。联上句中的“椀”为“碗”字的异体字。 回文、倒顺联,是我国对联修辞奇葩中的一朵。用回文联形式写成的联句,既可顺读,也可倒读,不仅它的意思不变,且颇具趣味。有的上联可以倒读成下联,或者上、下联同时倒读成一副新的对联,且文句通顺,意思完整。这种形式的对联也称卷帘联,意思是好像竹帘一样可以放下,也可以卷起。“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这是描绘厦门鼓浪屿鱼腹浦特有景色的一副对联。这副对联顺读和倒读句子、意思都一样。 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乾隆、纪晓岚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贤出多福地;地福多出贤。 僧游云隐寺;寺隐云游僧。 人中柳如是;是如柳中人。 楼望海海望楼;水连天天连水。 雨滋春树碧连天;天连碧树春滋雨。 风送花香红满地;地满红香花送风。 艳艳红花随落雨;雨落随花红艳艳。 暮天遥对寒窗雾;雾窗寒对遥天暮。 雪岭吹风吹岭雪;龙潭活水活潭龙。 凤落梧桐梧落凤;珠联璧合璧联珠。 静泉山上山泉静;清水塘里塘水清。 香山碧云寺云碧山香;黄山落叶松叶落山黄。 秀山轻雨青山秀;香柏鼓风鼓柏香。 楹联欣赏:顶针联 顶针联,是将前一个分句的句脚字,作为后一个分句的句头字,使相邻的两个分句,首尾相连的对联,亦称联珠对、联锦对。顶针联词句上递下接、前后蝉联、生动畅达、适用范围很广,可绘景、叙事、抒情、议论等,这种对联形式很受人们喜爱。 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 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与己何所不容。 金水河边金线柳,金线柳穿金鱼口; 玉栏杆外玉簪花,玉簪花插玉人头。 千里为重,重山重水重庆府; 一人成大,大邦大国大明君。 松叶竹叶,叶叶翠; 秋声雁声,声声寒。 龙怒卷风,风卷浪; 月光射水,水射天。 保俶塔,塔顶尖,尖如笔,笔写五湖四海; 锦带桥,桥洞圆,圆似镜,镜照万国九州。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虾吃水,水落石出。 溪水归河水,河水归江,江归海,海阔天空。 黄花岗,岗花黄,黄照碧血,血染黄花留芳阁。 绿水河,河水绿,绿映白塔,塔印绿水存真容。 听雨,雨住,住听雨楼也住听雨声,声滴滴,听,听,听; 观潮,潮来,来观潮阁上来观潮浪,浪滔滔,观,观,观! 一心守道道无穷,穷中有乐; 万事随缘缘有份,份外无求。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烈火煎茶,茶滚釜中喧雀舌; 清泉濯笋,笋沉涧底走龙孙。 船载橹、橹摇船,橹动而船行; 线穿针、针引线,线缝而线缀。 山径晓行,岚气似烟,烟似雾; 江楼夜坐,月光如水,水如天。 鱼钓,钓鱼,鱼骇钓; 马鞭,鞭马,马惊鞭。 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 水牛下水,水没水牛腰。 楹联欣赏:歇后联 歇后联,是指运用歇后语制作的一种对联形式。歇后语是一种熟语,多是人们熟悉、诙谐、形象的语句,反映人们的喜怒哀乐,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社会生活,辨别真伪、美丑,寓意深刻。它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前部分象谜面,后部分象谜底,贴切自然。运用时可隐去后文,以前文示义,也可以前后文并列。采用歇后语手法制作对联别具风姿,它巧妙隐去联语中的关键性字词,委婉含蓄,幽默机智,趣味横生。一副好的歇后联,往往令人回味无穷。 一二三四五六七 —— 忘(王)八;孝悌忠信礼义廉 —— 无耻。 断送一生惟有 —— 酒; 破除万事无过 —— 酒。 君子之交淡如 —— 水; ——《庄子.山木》、《欧阳修.醉翁亭记》,冯梦龙/联 和尚撑船 —— 篙打江心罗汉;佳人汲水 —— 绳牵井底观音。 马过木桥 —— 蹄打鼓;鸡啄铜盆 —— 嘴敲锣 。 碧纱帐内坐佳人 —— 烟笼芍药;清水池中洗和尚 —— 水浸葫芦。 醉汉骑驴 —— 颠头簸脑算酒账;艄公捋橹 —— 打拱作揖讨船钱。 乌鸦飞入鹭鸶群 —— 雪里送炭;凤凰立在鸳鸯畔 —— 锦上添花。 稻草扎秧 —— 父抱子;竹篮提笋 —— 母怀儿。 未必逢凶化 —— 吉;何曾起死回 —— 生。 廪生抹围裙 —— 斯文扫地;屠户戴顶子 —— 杀气冲天。 强盗画喜容 —— 贼形难看;阎王出告示 —— 鬼话连篇。 鸡犬过霜桥 —— 一路竹叶梅花;牛马行雪 —— 两行蚌壳团鱼。 楹联欣赏:异字同音联 把一个字或几个字形,字义不同而读音相同的字,分别安排在一副对联内,这便是异字同音联。同音联,可以上联同音、下联同音,也可以上下联一起同音;可以间隔同音,也可以连续同音。利用音同义异字构成的对联,意趣别致。 移椅倚桐同观月;等灯登阁各攻书。 书临汉帖瀚林书;面上荷花和尚面! 刘伶饮尽不留零;贾岛醉来非假倒。 驴系梨树下,驴挨梨,落梨打驴; 鸡站箕沿上,鸡压箕,翻箕扑鸡。 和尚上楼,楼高梯短,和尚何上? 尼姑沽酒,酒美价廉,尼姑宜沽。 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下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赛诗台,赛诗才,赛诗台上赛诗才,诗台绝世,诗才绝世! 多音联,是指采用的叠字或复字是多音字,在不同的位置读不同的音,利用汉字一字多音多义、词义通假的特点,造成同一个字在联中的音调变化而制作的联对。多音联,因字的读音不同,意义也不同,给人以奇诡绝妙之感,也给阅读者留下了边读边思的遐想空间。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 山海关姜女庙联(联中的“朝”可读为朝阳的“朝”和潮水的“潮”,“长”可读为长短的“长”和涨水的“涨”) 长长长长长长长; 长长长长长长长。 —— 豆芽店门联(联中的“长”可读为生长的“长”和长短的“长”) 乐乐乐乐乐乐乐; 朝朝朝朝朝朝朝。 —— 故宫太和殿联(联中的“乐”,可读为音乐的“乐”和快乐的“乐”,“朝”可读为朝阳的“朝”和朝圣的“朝”) 调琴调新调,调调调来调调妙; 种花种好种,种种种成种种香。 ——(联中“调”可读为调整的“调”和音调的“调”,“种”可读为种植的“种”和种类的“种”) 乐宴升平,滁地醉翁何乐乐; 行人望远,秋空归雁一行行。 ——(联中“乐”可读为音乐的“乐”和快乐的“乐”,“行”可读为行走的“行”和银行的“行”) 象声联,巧妙地利用象声兼会意词构成音意双关,一方面从字音上听是摹拟了人或事物的声音,另一方面从字面上看又表达了另一层意思。象声联一语双关,绘声绘色,妙趣横生。 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咩…… 水牛下水,水淹水牛鼻,哞…… 蚊子多情, 鸭儿何故,大娘脚下喊丫丫。 妙妙妙,猫嚼鱼骨; 饥饥饥,鼠咬旧衣。 山童采栗用箱承,劈栗扑簏; 野老卖菱将担倒,倾菱空笼。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它与“韵母”不同,它是指韵母中不包括韵头的部分。古代用韵包括声调成分,同韵必须同声调。现代用韵一般不考虑声母、声调和韵头,也不要求韵腹、韵尾完全相同。相同、相近的韵母可归为一个韵。而在对联中用韵,叫做压韵联。 压韵联,是指在对联句子的一定位置上使用相同或相近的韵的字,使联句达到音韵和谐优美的形式。压韵联也叫押韵联。将一个或几个字形、字义不同而读音相同或同一韵母的字,嵌入联内或排列到一块,称为同韵联。同韵字要求韵腹相同或相近,如有韵尾时韵尾应相同。 压韵联、同韵联的联句,语言活泼,示意清楚,朗读爽口,悦耳动听,感染力、节奏感强,给人以回环跌宕的艺术享受。 天上星,地下薪,人中心,字义各别; 云间雁,檐前燕,篱边(晏鸟),物类相同。 鸡饥盗稻童筒打; 鼠暑凉梁客咳惊。 ------ 上下联同一字或同一韵母的字排在一起的异字同韵联。“鸡”与“饥”,“盗”与“稻”,“鼠”与“暑”,“凉”与“梁”,不仅韵母相同,连声母也相同。“童”与“筒”,“客”与“咳”,字母全同,只是声调不同。以上类型,也称叠韵。如“鸡”与“饥”,“鼠”与“暑”,相叠为韵。 黑糜峰,峰上栽枫,风吹枫动峰不动; 白沙路,路边栖鹭,露降鹭寒路亦寒。 冰冻兵船,兵打冰,冰开兵去; 泥泞尼鞋,尼洗泥,泥尽尼归。 牧童伐木,木打牧童双目木; 梅香烧煤,煤抹梅香两眉煤。 树上桐子,树下童子,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 屋前园外,屋内员外,员外扫园外,园外净,员外静。 ------ 几个同音字多次使用,不平行排列,但相互交错的异字同韵联。 长长长长长长长;(1、2、4、5读chang;3、6、7读zhang) 行行行行行行行。(1、2、4、5读hang;3、6、7读xing) ------ 重复某字表意,其义也变的一字多音的同韵联。此联为某豆芽店联。上联写豆芽茁壮成长,末尾的一个“长”(音zhang)字,寄托了买卖人的殷切期望。下联赞豆芽鲜嫩喜人,末尾一个“行”(音)字,似闻买卖人自夸的叫卖声。 屋北鹿独宿;(北:苏、杭一带读bu,五字同韵,韵母都是“u”) 溪西鸡齐啼。(韵母都是“i”) ------ 同韵字连续排列的机巧联,联中句所有字同韵同律,且“屋北鹿独宿”五字入声全仄同韵。类似这样的机巧联很少见。 借音联,是指借用不同义、不同字的同音字制作的对联。比类对联与谐音联相似。 莲子心中苦; 梨儿腹内酸。 ------ 借“莲、梨”音,指“怜、离”。 闵子牵白牛,过王子店; 白公骑乌马,赶公冶场。 ------ 某学童集孔门弟子戏对。借“闵子牵”、 “白牛”、 “白公骑” 、“公冶场”,分别指孔门弟子“闵子骞”、“[冉]伯牛”、 “百公琦”、 “公冶长”。 顺风帆逆风帆,帆迟帆快; 涨潮橹退潮橹,橹直橹扳。 猫儿竹下乘凉,全无暑气; 蝴蝶花间向日,更有风来。 ------- 借“暑” 、“风”,指“鼠”、“蜂”。 月朗星稀,今夜断然不雨; 天寒地冻,明朝必定成霜。 ------- 传为秦观、苏小妹洞房对句。借“不雨” 、“成霜”,指“不语”和“成双”。 道童锅里煎茶,不知罐煮; 和尚墙头递酒,必是私沽。 ------- 借“罐煮” 、“私沽”,指“观主”和“师姑” 。 播谷禽鸣,催起农夫忙播谷; 提壶鸟语,唤醒酒客出提壶。 ------- 借句首“播谷” 、“提壶”,指鸟名“布谷”和“鹈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