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湘游】长沙

 昵称18892371 2014-09-22

    明晨外出,休博一天。

【三湘游】长沙——岳麓书院(6)“斯文正脉”
-

往前行,继续瞻仰书院树立的榜样。这一院内有慎斋祠、船山祠、崇道祠 和六君子堂,分列南北。

【三湘游】长沙——岳麓书院(6)“斯文正脉”

【三湘游】长沙——岳麓书院(6)“斯文正脉”
-

慎斋祠。专祀岳麓书院的著名山长(书院的最高领导)罗典(17191808年,号慎斋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 (参见《【三湘游】长沙——岳麓书院(2) 惟楚有材》);不为子路何由见,非是文公请退之,这是至今仍悬挂在岳麓书院内的两副对联,作者就是罗典。对联精辟地概括了他的教学宗旨以及求学要求。

之所以罗典在岳麓书院担任山长期间,脱颖而出的湖湘人才能够超过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从而开启了近代湖湘人才兴盛的序幕,从这两副对联中,不难看出端倪。

书院将这位山长(在中国历史上名气并不大),与屈原、孔子、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张栻这些辉映中国思想史册的先儒并列,正是因为他对岳麓书院的建设和发展功勋卓著,使湖湘学术文化得以薪火相传并发扬光大。

【三湘游】长沙——岳麓书院(6)“斯文正脉”
-

祠内悬罗典画像。横匾书“勤传教化”,两侧对联:“湘江北去源流远,衡岳南来地脉长”。

【三湘游】长沙——岳麓书院(6)“斯文正脉”
-

    船山祠。专祀明末岳麓书院著名学生王夫之16191692年,世船山先生”)。

【三湘游】长沙——岳麓书院(6)“斯文正脉”
-

祠内悬王夫之画像,横匾书“遗经在抱”。两侧对联: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这是王夫之自题画像联。表明了他凛然大义的崇高气节以及对中华传统文化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感。

两侧抱柱联:“训诂笺注,六经周易犹专,探羲、文、周、孔之精,汉宋诸儒齐退听;节义文章,终身以道为准,继濂、洛、关、闽而起,元明两代一先生”。系统地介绍、评价了王夫之的治学专长、人品、文章及学术地位,文字深刻,对仗严谨,是一副不可多得的佳联。

【三湘游】长沙——岳麓书院(6)“斯文正脉”
-

崇道祠。专祀朱熹、张栻。朱熹、张栻二人所继承的都是二程的学说,同为理学大家,两人对岳麓书院的发展建设都有重大影响,史称“朱张”。

崇道祠始建于元延祐元年(1314),原址在讲堂左侧,合祀朱张及书院建设有功之臣,称诸贤祠。明弘治七年(1494年)始建祠于讲堂后,专祀朱、张,后毁。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重建于今址。【三湘游】长沙——岳麓书院(6)“斯文正脉”

-

祠内悬“斯文正脉”匾,塑朱、张二人坐像。【三湘游】长沙——岳麓书院(6)“斯文正脉”

-

朱张两位理学宗师对湖湘文化的影响巨大,单为他们俩塑像,这样的待遇不为过。


【三湘游】长沙——岳麓书院(6)“斯文正脉”

【三湘游】长沙——岳麓书院(6)“斯文正脉”
-

“朱张会讲”(参见《【三湘游】长沙——橘子洲(5)朱张渡》)之后两人同游南岳,朱熹在株洲与张栻告别。张赋《送元晦尊兄》诗赠朱熹,朱以诗作答。塑像背后就是朱诗:“我行二千里,访子南山阴。不忧天风寒,况惮湘水深。……”岳麓书院有此诗的诗碑,清光绪年间刻。碑刻拓后底黑字白,如何转换成白底黑字?不明白,向博友们求教。【三湘游】长沙——岳麓书院(6)“斯文正脉”

-

六君子堂。明嘉靖五年(1526年)创建。此后多次迁移,屡毁。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重建于今址。【三湘游】长沙——岳麓书院(6)“斯文正脉”

-

所祠祀的对象主要为有功于书院的人士,今共祀(自右至左)朱洞、李允则、周式、刘珙、陈钢、杨茂远六人。【三湘游】长沙——岳麓书院(6)“斯文正脉”

-

六君子的生平不赘,本篇的文字已经够多的了。【三湘游】长沙——岳麓书院(6)“斯文正脉”

-

待续。文字部分参考了网上的资料,特此说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