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话“唐雎使秦”<div>《唐雎不辱使命》课堂实录(吴氏山人另类版)</div>

 金藏经阁 2014-09-25
公元前230年,秦国已经陆续灭了好多个大国,里面包括韩国,魏国。这魏国啊,是安陵国的附属国,现在我们叫保护伞。安陵国每年上交一些保护费给魏国老大,别人来欺负了,老大要出来撑腰。
结果这下可好了,老大被人灭掉了,保护伞被人拆了,在这种情况下,强大的秦国找上门来了,你说,这却如何是好?

秦国向来被称为虎狼之师。人家打战怎么打得啊?按人头论军功!你取敌人一颗人头回来,封千户侯。所以每次一打战,那些秦国士兵的腰上便大大小小的挂着许多人头!
后来人越杀越多,大家发现,挂着这么多人头在腰上,打战太笨拙,太辛苦了,于是改革了,换成了割敌人耳朵,不是两只耳朵都割,只算右耳朵。于是一场大战下来,你可以看见在军功记录处,耳朵堆积入山,散发着恶臭!

如此强大而凶残的虎狼强秦,面对一个仅有区区五十里之地的弹丸安陵小国,现在扬言要拿500里之地换安陵,你说安陵国的老大安陵君他能不吓得魂飞魄散吗?

但吓归吓,安陵君再怎么浑毕竟也还是一个国君,应该有国君的风度。他不敢直接拒绝,但也不愿意就这样当了冤大头。所以找了一个理由,一个名正言顺的光明正大的理由!什么理由啊,大家看课文,谁来说?
呵呵,对,就是这个——大家一起看: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这什么意思啊?就是说:秦老大,您的大恩大德,拿500里的土地换我区区50里的安陵国,我实在感激不禁,实在要感动的涕泗横流啊。但这是我老祖宗,我老爸他们拼死拼活留下的,我实在不敢换啊!我怕换了以后,等我作古后,实在无颜面见列祖列宗啊!

大家找一下重点字,什么字啊?
呵呵,对,弗敢!不敢,
不是我安陵君不换,是我不敢换啊,你秦老大要理解体谅我啊!

秦王何许人也?岂能被小小安陵君所感动和忽悠。看到安陵君这样的小啰啰都敢不听话,于是怎样啊——嗯!对了,不悦!秦王不高兴了。秦老大一不高兴,后果可不堪设想!

于是安陵君在这危急存亡之秋,生死不明之际,立即找来唐雎,派遣他出使秦国救火灭火。

这个任务太艰巨了,这个使命太危险了,这次出使困难实在太繁多了!如果我是唐雎,不要说出使,一叫我去,我就要吓得屁滚尿流,魂飞魄散了!
但唐雎去了没有?对,去了,义无反顾的去了!

我们一起来给唐雎分析下,他这次去秦国将有哪些不利的因素。
对,第一,秦国太过强大了,安陵国和他根本就不是同一重量级的。二,本来还有老大魏国挡着,现在老大都被人灭掉了!那么强大的老大都能被灭,安陵国有算什么东西。三,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唐雎这次去是在什么情况下去的啊?对!是在秦王不悦的情况下的啊!
所以这次任务太艰巨了,弄不好,不要说救安陵国,连自己的这条老命,这块老骨头都要搭进去了!
但唐雎还是去了,义无反顾,誓死如归的去了!
当然,他去,是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去的。

我们一起分析下秦王接见唐雎时的几句话。一见到唐雎,他的第一句话是:寡人以500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听听!这是什么话——我安陵国虽然小,但和你秦国都是平等的国家,凭什么我就要听你的!对不对!所以秦王一上阵就是带着怒气来的,就是骄横无理的!

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50里之地存着,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特意点出灭韩亡魏,炫耀武力,威慑唐雎,而且还颠倒黑白,把自己打扮得好像安陵国的救世主一样!
而下面一句:轻寡人与,更是充满杀机!
但我们的唐雎始终临危不惧。他仍是用先王之地,弗敢易的老理由,但他说的比安陵君更坚决,更铿锵有力——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500里哉?
多么语气强烈的一个反问句啊!
于是,秦王终于被彻底激怒了!

心里很想立刻就让唐雎在大堂上消失,想痛痛快快的喊来手下砍下唐雎老儿的狗头!
但秦国是个大国,秦王毕竟是大国之君,不好直接发作——如此就显得我秦王太心胸狭窄了!

于是换转说法,靠着龙椅,斜着眼睛,饿狠狠的斜视着唐雎: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面对着困境,唐雎镇定自若:臣未尝闻也!
唐雎真得不知道天子发怒的后果是什么吗?
呵呵,很多同学回答是,再想想!
对了,不是!他当然会知道天子之怒的后果。大家试想下,如果唐雎连这个都不知道,他有这个资格出使大秦,有这个才能去不辱使命吗?
没有!对不对,所以我们读书不能想当然,呵呵!
那另外一个问题出来了。唐雎既然对天子之怒的严重后果了如指掌,他为什么还要那么刚脆利落的回答:臣未尝闻也?
好,你来说,你也来!
我们同学总结出来了:他已经对被激怒的秦王的心理了如指掌了。知道秦王下一步会如何走,结果,秦王真得上当了!
他扯出了天子之怒的后果,隐含的意思更明确了,就是我一发怒,你们安陵国将会生灵涂碳,你唐雎也将粉身碎骨,万劫不复!
唐雎豪不畏惧!反问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布衣就是老百姓,古代老百姓很穷,穿不起绫罗绸缎,只能穿麻布粗衣,所以叫布衣!
布衣之怒的唇枪舌战终于被唐雎推向最高潮——唐雎挺剑而起,要与秦王伏尸两人,流血五步,要让天下皆缟素!

我们经常有一句话:要脸的怕不要脸的,不要脸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骄横的秦王终于被唐雎的誓死如归的英雄气势吓住了,连忙长跪而谢之曰!还拍马屁道:寡人喻矣,安陵国仅以50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公元前230年,秦国已经陆续灭了好多个大国,里面包括韩国,魏国。这魏国啊,是安陵国的附属国,现在我们叫保护伞。安陵国每年上交一些保护费给魏国老大,别人来欺负了,老大要出来撑腰。
结果这下可好了,老大被人灭掉了,保护伞被人拆了,在这种情况下,强大的秦国找上门来了,你说,这却如何是好?

秦国向来被称为虎狼之师。人家打战怎么打得啊?按人头论军功!你取敌人一颗人头回来,封千户侯。所以每次一打战,那些秦国士兵的腰上便大大小小的挂着许多人头!
后来人越杀越多,大家发现,挂着这么多人头在腰上,打战太笨拙,太辛苦了,于是改革了,换成了割敌人耳朵,不是两只耳朵都割,只算右耳朵。于是一场大战下来,你可以看见在军功记录处,耳朵堆积入山,散发着恶臭!

如此强大而凶残的虎狼强秦,面对一个仅有区区五十里之地的弹丸安陵小国,现在扬言要拿500里之地换安陵,你说安陵国的老大安陵君他能不吓得魂飞魄散吗?

但吓归吓,安陵君再怎么浑毕竟也还是一个国君,应该有国君的风度。他不敢直接拒绝,但也不愿意就这样当了冤大头。所以找了一个理由,一个名正言顺的光明正大的理由!什么理由啊,大家看课文,谁来说?
呵呵,对,就是这个——大家一起看: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这什么意思啊?就是说:秦老大,您的大恩大德,拿500里的土地换我区区50里的安陵国,我实在感激不禁,实在要感动的涕泗横流啊。但这是我老祖宗,我老爸他们拼死拼活留下的,我实在不敢换啊!我怕换了以后,等我作古后,实在无颜面见列祖列宗啊!

大家找一下重点字,什么字啊?
呵呵,对,弗敢!不敢,
不是我安陵君不换,是我不敢换啊,你秦老大要理解体谅我啊!

秦王何许人也?岂能被小小安陵君所感动和忽悠。看到安陵君这样的小啰啰都敢不听话,于是怎样啊——嗯!对了,不悦!秦王不高兴了。秦老大一不高兴,后果可不堪设想!

于是安陵君在这危急存亡之秋,生死不明之际,立即找来唐雎,派遣他出使秦国救火灭火。

这个任务太艰巨了,这个使命太危险了,这次出使困难实在太繁多了!如果我是唐雎,不要说出使,一叫我去,我就要吓得屁滚尿流,魂飞魄散了!
但唐雎去了没有?对,去了,义无反顾的去了!

我们一起来给唐雎分析下,他这次去秦国将有哪些不利的因素。
对,第一,秦国太过强大了,安陵国和他根本就不是同一重量级的。二,本来还有老大魏国挡着,现在老大都被人灭掉了!那么强大的老大都能被灭,安陵国有算什么东西。三,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唐雎这次去是在什么情况下去的啊?对!是在秦王不悦的情况下的啊!
所以这次任务太艰巨了,弄不好,不要说救安陵国,连自己的这条老命,这块老骨头都要搭进去了!
但唐雎还是去了,义无反顾,誓死如归的去了!
当然,他去,是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去的。

我们一起分析下秦王接见唐雎时的几句话。一见到唐雎,他的第一句话是:寡人以500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听听!这是什么话——我安陵国虽然小,但和你秦国都是平等的国家,凭什么我就要听你的!对不对!所以秦王一上阵就是带着怒气来的,就是骄横无理的!

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50里之地存着,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特意点出灭韩亡魏,炫耀武力,威慑唐雎,而且还颠倒黑白,把自己打扮得好像安陵国的救世主一样!
而下面一句:轻寡人与,更是充满杀机!
但我们的唐雎始终临危不惧。他仍是用先王之地,弗敢易的老理由,但他说的比安陵君更坚决,更铿锵有力——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500里哉?
多么语气强烈的一个反问句啊!
于是,秦王终于被彻底激怒了!

心里很想立刻就让唐雎在大堂上消失,想痛痛快快的喊来手下砍下唐雎老儿的狗头!
但秦国是个大国,秦王毕竟是大国之君,不好直接发作——如此就显得我秦王太心胸狭窄了!

于是换转说法,靠着龙椅,斜着眼睛,饿狠狠的斜视着唐雎: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面对着困境,唐雎镇定自若:臣未尝闻也!
唐雎真得不知道天子发怒的后果是什么吗?
呵呵,很多同学回答是,再想想!
对了,不是!他当然会知道天子之怒的后果。大家试想下,如果唐雎连这个都不知道,他有这个资格出使大秦,有这个才能去不辱使命吗?
没有!对不对,所以我们读书不能想当然,呵呵!
那另外一个问题出来了。唐雎既然对天子之怒的严重后果了如指掌,他为什么还要那么刚脆利落的回答:臣未尝闻也?
好,你来说,你也来!
我们同学总结出来了:他已经对被激怒的秦王的心理了如指掌了。知道秦王下一步会如何走,结果,秦王真得上当了!
他扯出了天子之怒的后果,隐含的意思更明确了,就是我一发怒,你们安陵国将会生灵涂碳,你唐雎也将粉身碎骨,万劫不复!
唐雎豪不畏惧!反问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布衣就是老百姓,古代老百姓很穷,穿不起绫罗绸缎,只能穿麻布粗衣,所以叫布衣!
布衣之怒的唇枪舌战终于被唐雎推向最高潮——唐雎挺剑而起,要与秦王伏尸两人,流血五步,要让天下皆缟素!

我们经常有一句话:要脸的怕不要脸的,不要脸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骄横的秦王终于被唐雎的誓死如归的英雄气势吓住了,连忙长跪而谢之曰!还拍马屁道:寡人喻矣,安陵国仅以50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